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

2019-09-10 23:43杨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杨婷

摘  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在此认识基础上,笔者针对“会问”做了一些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实例中总结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37-01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也逐渐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关注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很少有老师关注到教学生如何问。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只会被动接受老师或者别人提出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但却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这样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又何来创新意识?

教学中设计的多个问题焦点帮助学生开始提问,可该从哪里开始问呢?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长期的试验、研究,笔者发现在向学生说明问题焦点后,需要遵守一些提问规则。提问规则是给提问设限,发散思维是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开放性的探究,两个看起来截然相反,但当学生在绞尽脑汁去思考问题时,遵循制定的提问规则,可以让学生释放出被抑制的智力,像数学家一样思考。

1.尽可能多的提问

学生在第一次根据问题焦点进行提问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逐渐的开始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再到后来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提问的行列,提出的问题数量不断增多,深度也不断增加。学生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开始觉得这样无拘无束的提问也很有趣。在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尝试不去打断提问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去回答、评价、讨论问题,即使学生提问时显得很吃力,也不要给学生提供例子。要知道你给学生提供例子,学生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沿着你的方向思考,思維也会受到局限。如果学生毫无方向,你可以提供一些提示词,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笔者一开始训练学生自主提问时,执教班级学生仅仅只能提出三类问题:“什么是……”、“为什么学……”、“怎样学……”,甚至有的学生全程没有参与到提问,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所有的问题。随着提问训练的次数增多,学生越来越愿意参与到提问中,提出的问题深度也在不断加深。比如,在《认识方程》中,学生提的问题3、6、8在后面的学习中才能解决,但学生已经有解决它们的意识,而且是主动的发现这些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别人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比如,还是《认识方程》一课中,要求学生写出2-3个方程,有学生问道:x2=160是方程吗?课后我与这位学生进行交流,他告诉我在上学期我们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有见过这样的式子,我就想到它应该也是方程。解这个方程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位学生却能将已经获取的知识和即将获取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并联想到未来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我惊讶于学生的这句话,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像这样进行思考,然后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探究,那么他的知识将呈无限倍放大。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想法也就越多,创新意识越强,也可以无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平等对待,肯定全部提问但保持中立

教师总是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论,一旦作出反馈,学生便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看出老师的偏见和喜好,这会阻碍一些学生继续提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提问都应给予肯定,但保持中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急于作出评价,让学生不受限制的为自己进行思考,不必担心老师会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好。同时教师还应管理好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急于展示自己,立刻回答出所提问题,这样也容易打击那些刚开始迈出第一步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一生提出:“小数乘小数该怎么求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他:“编书者编到这儿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建议你下课后把书向后翻一翻。学习就应该像你这样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等到了上这一课时,我再次与他进行交流。

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保持中立,看似简单,能做到却很不容易。但只要能做到,便能给学生提供自己提问不被评价的空间,即使是很少张口的学生,也会有勇气提问并学会提问。

3.严格按照叙述如实写出问题

我们教师总是习惯将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措辞,再给学生的问题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或者改一个字时,或多或少会带有教师的想法,把学生的问题改造成我们希望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一举动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者是曲解了学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完善学生的问题,也不必作出评价,只需要尊重并认可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得到提问的自主权,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

学生在获得提问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变得自信,学习更加自主、投入,最终培养出受益终身的思考能力。总之,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培养提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丹·罗斯坦,鲁兹·桑塔纳.老师怎么教 学生才会提问[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