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做还是先做后学

2019-09-10 23:43林忍冬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小学信息技术

林忍冬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方法,既浪费了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也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先做后学”,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就“先学后做”还是“先做后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先做后学;学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39-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主观经验。学生从实际活动中学习,学校设立各种活动环境,并提出各种假设,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收集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进行推论,最后再实践验证自己的假设。陶行知先生创造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认为要“在学上做,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活动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课堂的活力。

1.“先学后做”还是“先做后学”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设,除了常用的软件,目前流行的创客教育、机器人教学以及物联网教学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上机操作、搭建模型、编写程序代码等。比如,前文提到的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每一个软件中的任何菜单、工具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自主尝试,并将自己通过尝试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向同学分享、介绍。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自行习得窗口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向同学分享成果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另一方面又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二个例子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相应工具填充颜色,再演示学生填满屏幕的“反面”例子,学生会很好奇为什么没填好,然后教师指出“用颜色填充工具”填充的对象必须是封闭图形,笔者尝试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因为学生在操作失误中总结出经验,印象更为深刻。

2.“先做后学”教学模式的流程

“先做后学”教学模式是在老师主导作用下,有目的地对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活动熟记教学内容,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知识连贯起来,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创设情境”阶段,教师要为本节课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最好贴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例如,学习WPS文字时,可以设置“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情境,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

“实践探索”阶段,就是“先做后学”中“做”的阶段。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本节课应掌握的技能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上述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例子,对学生先分组,小组讨论得出名片的组成包括文字和图片,再组内分工,利用课本等资源找到插入图片、插入文字的方法与途径以及排版与美化的方法等。当然,在此阶段中,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

“后学”环节包括概括疏导、巩固应用阶段。

“概括疏导”阶段,教师在学生动手做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对没有发现或虽发现而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并帮助其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组织教学的内容一定是教学重难点、易错点。这一阶段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

“巩固应用”阶段,对阶段性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运用。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反馈检查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联系,从而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

最后,对教与学的情况作出评价。评价的重心放在相对应的“做”与“学”联系结合点的分析上,分析任务达标状况,分析其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评价意识和小组互评意识,逐步养成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习惯,这样对“做”与“学”起到促进作用。

3.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先做后学”中的“学”也同等重要,尤其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启发与适时引导。爱因斯坦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学习知识并不像显现的那么重要,他也没有必要因為这样就专门去学校,他完全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满足。在学校里,衡量教育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依靠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多少,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维的训练”。他还指出:“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这些都表明,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才能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与知识内在的逻辑关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有效的训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先做后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有效内化,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设计与把握好 “先做后学”各个教学环节,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争取做到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同时也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健波.巧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通过率[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0)

[2]林秋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4(32)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小学信息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学设计从“抽屉”走向“学生”的路径探析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