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学为中心

2019-09-10 23:43赵勇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研究

赵勇

摘  要:杨再隋教授在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时认为,新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包含两方面,即“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 “以文为本,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前者是课程的共性,后者是课程的个性。“以人文本”在课堂上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对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的相机引导,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多学少教”。因此,“课改”之下,首先“改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43-01

《卢沟桥烽火》就是一篇记叙文,它记叙了抗日战争的史上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记叙文记叙事件的经过,就要有顺序,把它记叙得生动,就要有描写。研究过文本和编者的意图后,我把“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并运用文中关键词语复述课文。”设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把课后第2项练习选择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把“多学少教”的意识贯穿整个教学中。纵观整个课堂过程,教学目标定位清晰,教学内容精选适当,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学生置于“台前”,思维活跃,训练扎实;教师藏于“幕后”,不做讲解,适时点拨,教师教的轻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以生为本,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语文课程最适合学生自学,科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据语言学家平克的研究,儿童不仅具有语言本能,还有文法的本能,语言表意的本能。学生自己学是不能低估的。

因而,让学生先学,学生学后有疑,学后有困,学后有隔着纱帷看事物的隐约和朦胧,此时教师“教”,教师“导”便水到渠成。如本课教学中,不急于进入文章讲解中,先让多数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从中可以充分了解“学情”,学生通过预学,已有新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预学的程度会超出教师的“想当然”,这样,教师再重新调整、优化教学活动,就真实而有效了。

2.以生为本,教师 “课文分析”要“少”

多学少教,就是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把自己隐藏起来,少分析。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只是在“教课文”,没有实现“用课文”的理念。教师要废除“分析式”的陈旧方法,提倡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话语,更没有对文本进行过度的分析,学生在自学、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效果也很好。

教师的“少”教,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精选上。一篇课文,老师们认为要教学生的内容太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只能“一讲到底”,生怕哪个知识点、训练点遗漏。其实大可没这个必要,这样的教学效果人人得见。当下 “教什么”确实比“怎样教”还要重要些!”“文本的秘妙”、“年段的要求”、“教学的目标”、“编者的意图”、“学生的特点”都可以帮助我们精选教学的内容。少一些无关紧要教学内容,就少一些喋喋不休的分析,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就会实实在在多一些。

3.以生为本,学生 “语文实践”要“多”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而,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以为“语文实践”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上要有“四多”:

第一,“书声琅琅”。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堂要给读书的时间,要把读书贯穿整节语文课中。读书要有层次,初读时要“正确”,再读时要“流利”,品读时要“有感情”,提倡自然,不要矫情做作。上述案例朗读的重点放在能读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上。

第二,“浮想翩翩”。想得多,就学会思考发展思维了。让学生多思,首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预学”遇到的问题,“共学”时产生的问题,“延学”时产生的问题都要问,一问到底,问出思维的深度,问出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多思,其次要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点明方向,点赞精彩,点拨思路,点燃自信。其次,让学生多思,也要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阅读课堂需要理性的安静、丰富的安静,学生的思维在静思默想中就会被激活。

第三,“议论纷纷”。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有“小组”(同座或前后几个学生),又有“大组”(全班学生),课堂上要充分运用。互学时,你一言,我一语,思想在自由开放中碰撞,有火花,就又会有生成,又会有新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时,讨论的 “话题”要精选,讨论的过程要调控,讨论的效果要随时关注。

第四,“笔尖沙沙”。这里强调的是多做书面练习,包括字词的书写,语段的理解,课堂小练笔等。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做批注,写几句话,就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动笔,还能有效落实新颁布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保证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增强学生的写字意识。由于强调人人动笔,可以保障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的课堂。

关注、研究和变革课堂形态,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意识,努力实践“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

參考文献

[1]任丹丹. 创新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8)

[2]王志国.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要讲究艺术性[J].学周刊,2017(15)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