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视角探索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2019-09-10 07:22柴俊武周颜林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

柴俊武 周颜林

摘  要:文章以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视角,从供需两侧分析融合共享理念能够为教育信息化平台带来的利好,并结合目前的在线教育平台管理模式,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角度出发,提出关于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的“4-8”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关键词:共享经济;价值网络;教育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11-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main body such as enterprise,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sharing ideas can bring benefits to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rom both sides of supply and demand.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4-8"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Strategy about sharing educ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rom the value proposition, value creation, value delivery and value realization.

Keywords: sharing economy; value network;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教育信息化最开始的狭义概念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化教育、远程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资源接收者日益增强的教育热情或需要,教育信息化由原来单纯的计算机在线教学或视频教学逐渐走向多元化。我国最早推广普及信息化教育是远程教育,随后大量私人企业涌入信息化教育这一片蓝海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脑、移动手机等设备在普通人群中逐渐普及,最开始的远程教育到后来的多媒体教学、电子书包、智慧教学再到如今的共享型教育信息化模式,教育信息化随着每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开创出新的形式、内容以及发展模式中各个参与主体的角色。

共享经济因其赋予资源的暂时使用权,将资源在各个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暂时性转移,虽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近几年发展得相当火热,如国外的民宿品牌爱彼迎、国内的共享单车等[1]。这些新生共享经济表现形式表明共享这一理念应用到现代产品创新中,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应。因此,信息化教育以及教育经济技术领域的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共享经济与教育信息化融合研究。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教育资源的转移以及扩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互联网以及云平台,教育资源的供给者与需求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时空限制,提高资源的流转频次,扩大资源流动所涉及的范围。如此一来,教育资源的分享成本可以降低,也能够惠及更多的普通群体。

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共享理念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探索共享型教育信息化模式的发展路径。一般的教育资源共享是针对教学资源共享,并且这些教学资源的受众群体多为学生,也就是说资源供给方身份与资源需求方身份是相分离的,资源的流通不能形成双向通道,更不必说形成多向的资源流通网络。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突破资源供给者与需求者身份界限的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让闲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多主体间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流通,从而让教育信息化能够及时蹭上共享经济的“热度”,充分利用共享理念所能产生的经济红利,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赋能。并且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微观视角下共享思维与教育信息相结合的“4-8”价值创新模式[2]。

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是在微观层面上将共享思维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或路径,因此本文将以企业或私人的教育资源供给者作为这种模式或路径的主要主体,从这些个人或企业主体的角度考虑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运作过程中为他们增加经济效用或社会效用。

一、共享经济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爱彼迎”、“共享单车”、“街头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等共享事物不断涌现,共享理念、共享思维、共享经济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一时间,共享经济几乎成为众多公司的创新法宝之一,很多产品本质上并不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但顶着共享的名号却能获得广泛关注[1]。共享经济,究其本质,是在经济发展中融入共享理念,暂时性地转移资源的使用权,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产出经济价值[3]。共享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红利是因为这种经济模式扩大了资源流动的范围,并且减少了对资源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身份限制,能够有效提高闲置资源的流转范围、流转频次与流转效率。这种特点能够成为当代教育信息化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通过提高资源流通的效率,降低资源贡献与获取的成本。

教育信息化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并且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主要对象是课程资源以及教师资源[4]。因此,基于共享经济的上述优点,将共享理念融入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之中,这是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的要点之一。并且教育信息化发展依赖于互联网这一技术载体将资源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进行传播,打破时空等物理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性问题可以被解决。有了合适的技术载体来分享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让学习者以及资源贡献者有多种途径参与到这些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与贡献之中。

首先从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方面来看,共享经济扩大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范围,基础教学资源的价值流通路径由单向转变为多向、由分享-获取的双向主体转变为多向主体共同参与,从而多方参与形成巨大的“产能供给池”[5]。教育信息化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各类在线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依靠新兴互联网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的价值红利,重新定义教师、教室和教学资源,破除教育教学中对资源贡献中与分享的主体限制、时间限制、场所限制,成就了在线教育千亿元的市场前景,也助推教育信息化与共享经济的相互融合,从而催生出新的微观主体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商业模式[6]。

其次从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方面来看,受众面最广泛、也最耳熟能详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是各类视频课程以及在线教师答疑服务,资源的受众群体也主要是学生。但不可忽略的是,信息化教育的受众除了学生以外还有需要再学习与再教育的普通受众,并且信息化教育的内容远不止各个学龄阶段的核心知识。由于某些类型的资源受众范围狭窄,且这些教学资源应用面不广,所以“冷门”教学资源很难在教育信息平台中找到齐全的资源供应。而如果基于共享理念来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将资源的贡献者与需求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能够有效降低资源的供应成本,即囊括更多需求者到同质资源的巨大“服务需求池”中[5],并且能够给予那些使用量小、种类多的“冷门”教育教学资源以更多的关注,通过为庞大的学习群体提供个别化服务,发挥 “长尾效应”来实现盈利[7]。

二、共享型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化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最早的远程课堂,到如今各种模式的商业信息化教育平台,教育信息化的参与主体、发展模式以及传播形式都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新的信息传播设备而不断创新。但如今以在线教育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不少瓶颈,包括教育资源质量不高,教育资源缺乏双向互动性,视频点播、录播等教学模式仍占主导[8],很少有在线教育平台能够真正成为学校正式课程学习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有学者提出在教育信息化中融入共享理念,突破单一应用B2B、B2C等固化模式,引入更多的参与主体,形成多元参与、多向互动与多方监管的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9]。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良性发展,重要的是其价值网中所包含的每个主体都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价值满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企业个体等微观视角出发,考虑资源的多途径分发与传递模式的创新,对赢利性质的教育信息化商业模式进行价值传递网络的重构,剔除那些不能够为教育资源贡献者与使用者,以及搭建并管理教育信息平台的企业增加价值的环节,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实行不同的经营策略,并且注重一些重要细分领域的深耕,更好地实现并利用“长尾效应”来增加教育信息化平台能够为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7]。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一般商业模式的构建思路,基于本文研究体量,从价值流通的各环节切入,构建如图1所示的共享型教育信息化“4-8”商業模式[2]。

(一)价值主张创新

从微观视角构建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型,首先是从价值主张创新切入。一般的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产生者定位于教师以及专业的教育、培训等个体企业,价值受众则是一般的学生群体。在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中,需要根据企业个体所提供的资源类型和教育产品,从而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根据教育资源使用群体的价值诉求创新开发价值内容,并且将部分受众转化成资源的贡献者。

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大部分资源是免费的课程视频以及课后与老师的互动讨论、课后作业,但因为大学MOOC平台的使用群体大多是大学生,因此也提供了考研、四六级等收费的增值服务。但目前MOOC的资源提供者仅限于教师以及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并且主流课程也是一些大学常开设的课程。因此,在MOOC平台的价值主张创新中,可以考虑增加用户与资源提供方的即时互动,将原本单一的“录播”转变为“直播+录播”形式,增加无时滞的沟通反馈渠道,学习者可即时发问,这样可以在原本的B2B、B2C模式中增添C2B模式,即教育资源的受众群体能够向资源提供者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与价值意愿。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兴起的SPOC模式,开放少部分正式学习名额,学习任务完成后可获得证书;而没有获得正式学习资格的人也可以参与旁听学习,只是不能与老师即时交流互动,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与学习认证[10]。

(二)价值创造创新

从企业等微观视角来看,价值创造创新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以及关键业务创新来实现。在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中,利用新兴的物联技术、云计算等将必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多方主体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中。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关键教育产品创新向大部分用户开放,从而从外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创意。

例如,在平台中开设用户创意版块,鼓励用户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资源的贡献者,分享自己的教学创意,从而形成教育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成果。并且增添新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课程搜索的标签不仅是按年级来分,同时要按照所涉及的领域,比如是心理教育、专业课知识、基本法律普及教育等。此外,可以开设教师教研学习版块,教研资源、教研内容、教研评级,这些服务与产品都可以由私企和教育部门联合来做。价值创新除了体现在关键业务创新上,在某些冷门课程或受众面不广的领域进行深耕细作,也可以实现有效的价值创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长尾效应[7]。

此外需要考虑价值网络中的资源异质性,如果这一价值网络中各个主体所拥有或传递的资源异质性越强,则各个主体之间通过暂时性转移这些资源的使用权,能够实现不同资源的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平台中的资源类别,为企业实现平台中的教育产品或服务的增量创新[11]。

(三)价值传递创新

在价值传递创新中,通过融入共享理念,将教育教学资源的流通渠道有效扩大,破除传统商业模式中单一的价值流通途径,不仅能够实现资源贡献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双向互通,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贡献者与使用者的身份转换。

对于在线教育平台这一类微观层面的教育信息化主体而言,要扩大教育教学资源的传递范围,需要联动价值网络中的各个主体,让各个主体成为价值传递的发散点,从而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使用者数量裂变。而要实现这一裂变,重要基础就是做好教育产品或服务的优质控制,畅通用户的反馈建议渠道,以好的口碑与产品来吸引其它人参与到这一教育信息化平台中。同时还需要转变原有的营销模式,利用名人效应来推广教育产品或服务,用会员制管理收费课程,通过会员的形式来固定住客源,并形成客流的发散点。

此外,需要借助“点-边-网”这样的关系连接:将资源的发出、获得、整合主体定位为资源的属性点,这些主体决定了资源的异质性、同质性以及资源的呈现形式,每个节点都是资源的价值传递点;并且在不同主体之间构建社会网络,形成信任关系,从而使得各个主体愿意分享自己的资源,每个信任关系边也都是资源的价值传递通路[12]。例如,在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中接入各个社交平台联系机制,如在微博上运作讨论话题,增加平台在新媒体中的曝光度;平台的使用者讨论、评价平台的产品,这些评价内容不仅展示在平台中,也可以展示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上。教育信息化平台不仅是提供学习培训,也会囊括多种学习教育信息。也就是说,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中包括的不仅仅是教育者自身或平台所推出的正式教育教学课程,还会包括各种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如此可以形成不同的受众群体,这些受众群体在与平台中其它用户或资源提供者交流互动时,可以发展价值传递的信任关系网络。

(四)价值实现创新

在价值实现创新中,首先要确定企业在创办这样的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时的盈利点。因为共享,各个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资源,资源的流转范围更广、流转频次更多,主要盈利点也来源于广大用户所产生的流量以及收费的增值产品与服务。

基于此,可以改变传统的按资源量收费的模式,引入“卖时间”的理念,按照学习或使用教育教学资源的时长来收费,邀请其他用户参与到平台互动中以及自身在平台中贡献资源则可以获得相应的时长赠送。如此可以让用户产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主动学习,避免用户在购买产品后而没有有效利用所产生的沉没成本问题,并且在续时过程中可以纳入更多的参与者。例如,网易蜗牛读书每日给用户免费赠送一小时阅读时长,超时后付费[13]。在教育信息平台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即一些热门课程及其附加服务按照使用时长收费,超时后用会员账号续费或者邀请其他人在平台中学习。

三、结束语

共享经济的火热预示着未来资源流动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的身份变化,而以在线教育为首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更应该考虑如何突破原有的单向互动途径与单一参与渠道,弱化价值传递的边界,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中融入共享的理念。

從微观视角探索共享型教育信息化平台,最重要的是明确价值网络的构成,突破原有的价值传递模式,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个平台,从而纳入更加多元化的主体到这个价值网络中来。在这个平台中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资源的获取与使用成本降低,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去增加平台中的用户流量,如何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来保持用户黏性,并且让这些用户成为价值传递的发散点,这是未来这类资源共享平台所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Quattrone, G. , Proserpio, D. , Quercia, D. , Capra, L. , & Musolesi, M. Who benefits from the “sharing” economy of airbnb?[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

[2]刘广启.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4.

[3]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战线,2016(09):58-62.

[4]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7-15.

[5]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32-33.

[6]周敏.“互联网+教育”成为千亿元市场[J].沪港经济,2016(6):34-38.

[7]杨晓宏,周效章.我国在线教育现状考察与发展趋向研究——基于网易公开课等16个在线教育平台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08):65-71.

[8]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9]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教育情报参考,2009(9):58-60.

[10]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11]Sammarra A, Biggiero L. Heterogeneity and Specificity of Inter-Firm Knowledge Flows in Innovation Networks[J].2008,45(4):800-809.

[12]江积海,李琴.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连接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Airbnb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6(07):252-260.

[13]梁旭艳.网易蜗牛读书APP的创新及其启示[J].编辑之友,2018(9):23-25.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
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及构建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论共享经济模式的规制路径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