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暑期课程的对比及对国际化课程的启示

2019-09-10 07:22李丽匣卢冀伟孟庆有袁致涛单敬淳NaciEmreAltun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李丽匣 卢冀伟 孟庆有 袁致涛 单敬淳 Naci Emre Altun

摘  要:暑期国际化课程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一种创新性教学形式,旨在整合教育资源,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实现与国际教学资源的对接和交流、拓展本科生的国际视野,感受不同的教育文化和教学模式。以东北大学暑期国际化课程“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为例,以点带面,对暑期国际化课程的时间设置、内容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方式、课程收费情况进行介绍,并与国外几所一流大学的暑期课程进行对比分析。对如何整合学校特色、提高暑期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暑期学校;国际化课程;教育国际化;国际视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01-04

Abstract: The summer international course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for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aims to 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so as to realize the docking and exchange with 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feel different educational cultures and teaching models. Taking the summer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ime setting, content 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urse fees of the summer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rse,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summer courses of several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nlightenment on how to integ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ummer international cours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summer school;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alent training

引言

人才培養国际化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各国研究型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争创世界一流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丰富,是实现教育观念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的过程[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2]。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国际化的课程来实施,各研究型大学都把课程的国际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国际暑期学校是创新教育教学项目的重要形式。

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办的国际暑期学校主要可分为两类[3]:第一类是以本校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中组织大范围选课,这种类型暑期学校规模比较大,一般没有具体人数限制,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另外一类是针对某一学科或主题开办的暑期学校,规模一般在200人以内,同时招收校内、外学生,这类暑期学校一般由研究型大学内设学院独立组织实施。本文将第一类国际暑期学校称之为“暑期国际化课程”,第二类称之为“国际暑期学校”。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均是在暑期时间,开放其教育资源,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开始的不在教学计划之内的选修课程,并开展课堂管理、成绩考核、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活动等环节[4];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暑期国际化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为本校学生,学生修得学分获得大学认证,而后者的选课对象为校内、外学生及社会人士,不获得授课学校的学分。

暑期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东北大学自2015年开始,实施暑期国际化课程群建设项目,至2019年共建设暑期国际化课程152门次。暑期国际化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依托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验“不出国的留学”,锻炼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加强国际化教学合作,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举措,是开拓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平台。

暑期国际化课程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为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暑期国际化课程建设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本文作者以暑期国际化课程“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為例,通过总结国际化课程开设中的实践经验,并与国外几所高校的暑期课程(学校)进行对照,分析各自特点,进而从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质量保障、授课形式几方面提出完善高校暑期国际化课程的几点启示。

一、暑期国际化课程实践

(一)课程时间设置

东北大学的学制实行三学期制,即春季学期、夏季学期、秋季学期,2019年夏季小学期时间为7月7日至8月3日,此4周时间在正常教学计划内,教学安排包括工科专业的实习和暑期国际化课程,及其他教学活动。

东北大学暑期国际化课程开设的程序为:教务处4月份组织各单位进行集中申报,然后组织专家对各申报课程进行考评,最终确定拟开设的课程。获批开设课程所在的基层教学组织统筹兼顾本科生的实习安排、外聘教师的日程,而后确定课程的开设时间,教务处将其录入到本科生选课系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因此,全校暑期国际化课程的具体授课时间不同。以2019年东北大学矿物工程系为例,夏季小学期需要安排的教学内容有:大一的金工实习、大二的认识实习、大三的磁选实习、浮选实习,以及国际化课程“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综合各年级的实习安排、外聘教授的行程,最终确定的国际化课程授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3日,每天4学时,共16学时,1学分。

国外的暑期学校一般为4~12周。如,美国哈佛大学提供7周和3周两种暑期课程[5],英国剑桥大学有1、2、3周暑期课程[6]。加拿大UBC的暑期学校设置于6月初至8月中旬,分为2期,第一期是6-7月课程,第二期是7-8月课程,两期的课程不同。在每一期内,学员可以选择注册1个课程包,由2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有39学时。课程结束后,学员不获得UBC大学的学分[7]。

(二)课程内容设置

东北大学2019年开设的39门暑期国际化课程来自于14个学院,所聘教师均为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大学教授、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国际知名企业负责人。所授课程中,有23门课程为学科专业导论、6门课程为学科前沿讲座、6门课程为研究成果介绍、3门课程为案例分析、1门课程为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选课要求。由于每门课的学时仅有16学时,所以大部分课程的授课形式为课堂教学,包含少量时间的课堂讨论。

2019年UBC大学两期的暑期学校包含23个学院的85个课程包,170门课程,包含课程导论以及专业领域课程,供世界范围内的本科生进行选择[7]。授课形式为互动授课,包含小组讨论、课题研讨。授课教师主要为UBC大学本校的教师。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东北大学暑期国际化课程注册的学生均为在校学生,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园内选修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接受世界文化熏陶、拓宽国际视野,感受不同的教育文化和教学模式,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适应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主要为由国际教授英文授课,并与学生在课上进行英语交流互动。

加拿大UBC大学的国际暑期学校面向全世界开放,注册学员主要为高校的在读本科生,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学员通过注册学习,可以获得名校学习体验、开拓国际视野、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本科生进行交流、感受加拿大的文化生活[7]。英国剑桥大学暑期学校也是向年龄大于18岁、各种背景的成年人提供名校学习机会,2019年的暑期学校提供了200多门课程和报告,还有超过200多个邀请报告和分会场,2020年的暑期学校有100多门课程将会更新[6]。

(四)课程考核方式

东北大学每门暑期国际化课程是16学时,1学分,由于受到工科实习等教学安排的限制,授课、考核一般均在1周之内完成,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如何提高“浓缩课程”的授课质量,提高其与培养目标的对应性,需要采取有效的课程管理措施。东北大学暑期国际化课程“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采用了“雨课堂”教学系统,所有注册的学生均扫描进入到班级群中进行统一管理。在每堂课前一天,助课教师将课件整理后上传至“雨课堂”系统,供注册学生提前预习;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课堂签到,助课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授课过程中,通过课件中嵌入的随堂测验,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习题,加强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以及课程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最终学生的成绩由预习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测验、课后习题、自我评价几部分,进行综合考核。

UBC大学暑期学校课程由4周组成,每门课比东北大学国际化课程的授课多出3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总体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师会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进程作出有机性调整。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课后作业、小组作业、撰写报告,期末成绩一般有期末考试或期末报告两种形式。

(五)课程收费情况

推动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既向有能力“走出去”的本校学生提供制度性帮助和服务,如公开信息、公平竞争、精简手续、经费支持等;也把国际专家“请进来”,让暂时没有条件“走出去”的更多在校学生亦能接受国际化教育,丰富课堂层次,使校园更加多彩、富有活力[8]。因此,包括东北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所开设的暑期学校及暑期国际化课程对注册学生均为免费开放。学生除了按年度向学校缴纳学费外,不需要额外缴纳暑期课程学习费用[9]。授课期间所发生的外聘教师国际旅费、住宿费、授课费等费用,均由相关项目进行支撑。

而国外的暑期学校均为收费课程,如加拿大UBC大学2019年暑期学校每一期的费用为5250加元,约合人民币27,800元,包含两门课程的注册费、课程资料、医疗保险、住宿费、接送机场费、参观费用[7]。此外,美國大学的暑期学校按学分收取学费,但不同学校学费标准不同,学校也会逐年根据外部因素调整收费标准,其定价依据含有市场因素[9]。2019年,美国哈佛大学暑期学校收费标准为[5]:4学分的课程学费为3340美元,3周的住宿费为2925美元,保险费100美元,共计6365美元,约合人民币45,800元;英国剑桥大学的暑期课程由1~3周不等,一周课程学费为400~1100英镑,两周课程学费为800~2400英镑[6]。

二、暑期国际化课程的启示

(一)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课程管理系统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联合会(IAU)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10],这一过程包括学校内部及外部的变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变化及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重点在于将大学教育工作、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国际化。目前,由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暑期课程(学校)一般由学校建立专项经费,会受到项目经费使用周期的限制。国内的高校,如东北大学暑期国际化课程,为当年的春季学期4月份统一向教务处申报,教务处组织考核评定后,确定开设的国际暑期课程(学校)。获批开设的暑期国际化课程还需跟教学计划内的实习、拟聘专家的行程进行统筹,才能确定课程的授课时间。但此间,很可能与某些外聘教师预先半年已经制定好的行程冲突,或者与某些工科专业实习地点的工作安排冲突,而导致某些高端专家的聘请工作不能成行,或者某些实习的学生错失了注册国际化课程的时机。

国外的多数暑期学校开设规模很大,课程设置纷繁多样,学员背景复杂,但均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并且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学生可以查看往年的相关信息及本年的招生动态。学员注册报名、选课、缴费以及退课、成绩查询也是通过网络完成。如加拿大UBC大学2019年9月份即可查看2020年国际暑期项目的细则,并进行报名;美国哈佛大学也可以在2019年9月份查看2020年的暑期课程,在2020年1月30日之前完成网上注册、报名;英国剑桥大学2020年的暑期课程可以预先查看,并在2019年12月开始网上注册报名。

因此,牢固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将国际暑期课程管理系统化,将有助于提高国际暑期课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一流的教学组织安排,不仅是保证国际化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11],这就对学校教学的管理及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成立专门的暑期学校(课程)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事宜;为了顺应国外教师提前规划工作时间的习惯,将当年的暑期国际化课程在上一年进行申报、审批,确认开设的国际化课程与其他选修课同时纳入到选课系统,供全校本科生选择、注册;开发专门的全英文网站,用以介绍暑期学校(课程)项目和教学管理,公布每门课程及授课教师的中英文简介、课程大纲、推荐教材、参考书目等,为对暑期课程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快速的信息平台。

(二)课程设置突出自身特色,增加学科融合课程

暑期国际化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国际性和前沿性[12]。国际化课程是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服务的,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国家和社会经济改革的需要,高校要紧密围绕这一终极目标来加强国际化课程的总体设计与规划[11]。同时,国际化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学校自身在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的优劣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国际化课程的设计规划,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只有这样,国际化课程建设才能真正起到预期的作用。

暑期国际化课程的组织与建设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实质性工作,暑期国际化课程的设置要定位准确,在立足于本校优秀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并充分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对基础与前沿、系统与特色学科进行资源整合,设置前沿课程、精品课程。在保证优势学科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深化,拓展学科知识门类,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加跨学科的通识课程,制定“学科交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从另一个学科的视角审视原有学科的问题,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充分挖掘海外教育资源,增加国际化网络在线课程,可以是学科的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是如何撰写英文科学论文、开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国际化课程。操作中,要及早公布课程内容、任课教师等相关信息供学生选课参考。

(三)加强外聘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保障课程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暑期国际化课程授课专家的选聘,将直接影响国际化课程的建设效果。国际化课程在专家选聘环节上,要发挥院系和学校两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有效管理,保证选聘专家的先进性和匹配度,聘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充分体现国际性和前沿性。

在暑期国际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比如:制订暑期国际化课程管理办法、召集国际化课程工作会议,为每门课至少配备一名本校教师全程听课、助课,负责日常的教学秩序维护及各种教学辅助工作的完成。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评教、外教评课、辅导教师评课和课程总结,学校对暑期国际化课程效果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出暑期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改进意见[11]。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更为科学的外部环境,推动暑期国际化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授课时间与内容科学化,授课形式多样化

目前,夏季小学期的学期制改革、暑期学校、暑期国际化课程在中国的出现,是我国高校教学组织方式的重要变革,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大学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不断探索研究小学期课程安排的规律,也是未来办学中的任务[9]。国内的暑期国际化课程均安排在夏季小学期,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浓缩课程”挑战学习节奏,有可能造成教学内容在时间结构上的不合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在4个星期的夏季小学期中,工科专业还有培养计划内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冲突问题。

开课前校内助教老师应与外聘教师充分沟通,结合“校情、学情”联合制定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講授外,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采用课上测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集中度;采用课后习题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暑期国际化课程是一种创新的办学形式,它服务于教育国际化,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国际化课程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空间。高校要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在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暑期学校办学模式的同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构建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以全面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缪立懿,章淑贞.结合本土化特色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173-175.

[2]王静康.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全国化工学科教育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12.

[3]刘圣楠.我国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徐佳.暑期学校项目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性方面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4):5-6.

[5]Summer Courses for Adultand College Students[EB/OL].[2019-10-16]. https://www.summer.harvard.edu/adult-college-students.

[6]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mes and courses[EB/OL].[2019-10-16]. http://www.ice.cam.ac.uk/courses/international-summer-programmes/programmes-and-courses.

[7]Vancouver Summer Program[EB/OL].[2019-10-16].https://vancouver summer program.ubc.ca/.

[8]周游.关于当代中国高校举办国际暑期学校的若干思考[J].高教学刊,2016(8):26-27.

[9]宋鑫,卢晓东.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J].高等理科教育,2008(5):29-34.

[10]方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问题研究[J].智富时代,2015(4):286,288.

[11]侯虹,韩春英,苏海佳.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12):59-61.

[12]胡莉芳,郝英.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开放、国际、市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22-26.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