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团体辅导现状调查与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2019-09-10 07:22刘倩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刘倩

摘  要:在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缺的现状下,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可以高效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以班级为单位的朋辈团体辅导是一种覆盖面广、认可度高、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文章对当下高校朋辈团体辅导的特征、现存问题、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为朋辈咨询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朋辈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42-03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shortag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ors, group counseling guided by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ntal diseases. Among them, peer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class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with wide coverage, high recognition and strong operability. This essay analyzed the characters, current issues and solutions of peer group counse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wadays, aiming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er consultants.

Keywords: peer group counsel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以国卫疾控发〔2016〕77号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截止2015年,中国高校在校生数量已达3559万,居世界第一。[1]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自身成长、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問题日益突出,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匮乏,明显不能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经常出现心理咨询等候名单过长的情况,学生深陷痛苦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虽有效,但不够高效,随着心理学新的研究取向的发展,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资本,解决或缓解一部分心理问题,其中,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大有发展空间,可以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经过选拔、专业培训和督导的非专业化的领导者对年龄、身份和自己相似的同学、伙伴以团体的形式所进行的规范的准专业的心理辅导。[2]这样贴近学生又趣味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全国多所高校开展朋辈团体辅导的工作经验,对朋辈团体辅导的特点进行总结,从组织建构、人员准备、方案设计三方面对当前高校朋辈团体辅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朋辈团体辅导特点

不同于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团体辅导,朋辈团体辅导有其自身的特性:

1.准专业性。朋辈团体咨询员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绝大部分并未接受过相对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时间训练,因此朋辈团体辅导和专业团体辅导相比,在团体目标、团体要求、方法设计和组织开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2.志愿性。朋辈团体辅导是朋辈咨询员自愿的一种利他行为,这种自愿行为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随时终止,也就导致了朋辈咨询员队伍管理松散、培训不够系统、监管缺失等问题。

3.便捷性。朋辈咨询员与被辅导同学有着相近的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容易产生共情心理,心理距离小,更便于开展团体辅导。

4.有效性。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朋辈团体辅导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同伴的互动是社会学习的强化物。[3]

5.补充性。有调查显示,61.3%的学生愿意接受主动式朋辈辅导[4]。朋辈团体辅导覆盖面广,可使更多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减轻高校心理健康老师工作压力,可以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朋辈团体辅导现存的问题

(一) 朋辈团体辅导结构组织不健全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构建不完善,对于朋辈团体辅导、朋辈咨询员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致使朋辈咨询员没有在一个有规范、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体中开展各项活动。即使一些高校的学生会存在心理发展部或心理类社团,也同样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指导老师和长期稳定的活动室,致使朋辈团体辅导推广度低、专业性参差不齐,朋辈咨询员规模难以扩大、组织十分松散。

(二)朋辈咨询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1.培训缺乏系统性:目前尚无专业的朋辈咨询员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也缺乏系统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团体辅导的实践培训,由于时间有限,朋辈咨询员培训往往时间短课时少,难以涉及全面系统的内容,导致了朋辈团体咨询员在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团体辅导技能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自信,难以胜任工作。

2.培训缺乏实用性:一方面,采用上课、讲座等方式的培训,往往使朋辈咨询员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开展的培训往往偏重理论性,致使学生在团体辅导中难以投入,团体辅导效果减弱。尤其是对朋辈团体辅导当中的突发状况缺乏经验总结,使得上岗后的朋辈咨询员常常感到困难棘手,所学难以致用。

3.忽视对朋辈咨询员心态的培养:现有培训方式中往往偏重朋辈咨询员的专业知识忽略其心态的培养。往往使朋辈咨询员定位不清,缺乏带领团体辅导时的主导力,或自我期待过高产生挫败感。[3]

4.缺乏长效性学习:一个优秀朋辈咨询员的成长和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是一样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新的技能,还需要经常性的督导,然而目前在朋辈咨询员培训中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与长期的培训。培训不仅应在朋辈咨询员上岗前进行,更应贯彻进其工作过程中,对朋辈咨询员上岗后的答疑与再培训,以及朋辈咨询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是提升朋辈咨询员技能的重要环节。

(三)缺乏专门针对朋辈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高校朋辈团体辅导所使用的团体辅导设计方案大多不是专门为朋辈团体辅导设计,而是为专业社工或教师带领团体辅导所设计,因此这些方案可能不太符合朋辈团体辅导的实际,使朋辈团体咨询员无法发挥自身特点,甚至无法全面流畅的实施方案,影响团体辅导效果。

(四)难以实施全面的监督体系

由于朋辈咨询员的准专业性,在辅导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或差错,同时上岗的朋辈咨询员因长期提供志愿工作,在任职后期时有出现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不足等类似职业倦怠的现象,对被辅导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朋辈咨询员监督体系必不可少。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因数量短缺、精力不足,以及工作机制不健全,尚无法完全覆盖并长期监督朋辈咨询员工作。

三、朋辈团体辅导改进措施

(一)构建“一个主导,两条支线”的组织结构

从促进高校各心理健康组织高效运行、朋辈团体辅导质量提升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考虑,建议构建“一个主导,两条支线”的组织结构。一个主导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主,两条支线分别是各学院学生会心理发展部和学校学生心理类社团。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主导作用,给予支线组织专业的指导与系统的培训,并设立相关组织规范,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功能。另一方面,高校各学院学生会心理发展部要扎实开展基层工作,带动各班心理委员,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并为其提供问题解决途径。同时,促进高校心理类社团的蓬勃发展。以兴趣为导向的心理类社团是学生的自发组织,加入的学生具有天然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因此是朋辈咨询员筛选、培训、开展活动的最佳组织方式。高校心理类社团的發展,将有利于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助氛围,培养大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重视。

此外,“两条支线”应当配合工作。高校各学院学生会心理发展部要积极宣传团体辅导,并组织学院班级参加团体辅导,例如,组织新生班级在入学时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朋辈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加速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学校心理类社团派培养成熟的朋辈咨询员,使用完备的不同主题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为前来报名的班级做好朋辈团体辅导服务,这样的模式可以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补充。“一个主导,两条支线”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组织形成自上而下、分工有序、领导有力的结构,保障心理健康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开展。

(二)完善朋辈咨询员的选拔、培训、监督体系

1. 选拔方式及要求

(1)选拔方式:高校朋辈咨询员应采取自愿报名,面试选拔、筛选培养的方式。报名后通过SCL-90、16PF等心理测评对报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态、人格特征进行检测。通过面试对其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考察,最后选择符合朋辈咨询员素质要求的学生。

(2)选拔要求:朋辈咨询员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能力要求、专业要求四个方面有其特殊的需求。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心关注心理健康工作,要尊重他人并对朋辈咨询员工作有使命感。在心理素质方面,个人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能力方面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专业要求上,要有流利的普通话,积极认真学习,同时遵守各方面专业原则,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分享。

2. 培训方式

首先应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理论讲授和模拟团体辅导活动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培训。理论讲授可包括基础心理学知识、朋辈团体辅导伦理守则等内容;在模拟中加入团体辅导突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个人体验分享、小组讨论等内容,以促进朋辈咨询员成长与自我认识,增强其自信。华南农业大学钟向阳学者提出参照体验循环学习模式,该模式广泛采用团队游戏、小组讨论、电影赏析、课堂讲授等形式,提出通过小组合作,突出学员过程体验,该人本主义培训模式对完善朋辈咨询员培训具有借鉴意义[5]。其次,应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改变教师授课的单一模式,加入在职朋辈咨询员经验交流会等,突出实践性。最后,还应设立朋辈咨询员见习制度,新选拔并通过培训的朋辈咨询员在正式上岗带领朋辈团体辅导前,先跟看成熟的、有经验的朋辈咨询员带领的团体辅导,跟看一段时间后,作为助手参与一些活动的组织,在此过程中,体会并实践相应团体辅导方法和技术,培养处理实际问题与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6]

3. 监督方式

朋辈咨询员应建立定期的考核监督体系,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反馈,咨询员互评的监督体系。在教师指导方面,朋辈咨询员每次带领团体辅导后都要进行复盘和反思,写出书面的总结并上交指导老师,教师需认真做出回复,同时,建立教师不定期跟看团体辅导的制度以及定期督导会制度,纠正朋辈咨询员在团体辅导中的问题,强化朋辈咨询员纪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在同学反馈方面,设计朋辈团体辅导反馈表,请同学们在辅导后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效果和朋辈咨询员的表现做出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議。对于同学们的反馈意见要有专人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朋辈咨询员。在监督员互评方面,建立朋辈观察员互相监督制度,每次团体辅导在经委托班级同意的情况下,安排一名朋辈咨询员作为观察员在旁观察,在团体辅导后及时与该次负责带领的朋辈咨询员讨论辅导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总结改进。

(三)创新朋辈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应做到两点注意。一是充分注意大学生群体的年龄层次、心理特征。二是注意朋辈咨询员自身的特性。首先为避免产生疲劳,单次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时间不宜过长,热身、主题活动加分享部分总计2小时为宜。其次注重团体辅导目标设计,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设计适用范围广、主题明确的方案。同时应注明活动的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便于朋辈咨询员理解与实施。最后,应重视提炼活动分享要点,带领小组成员将活动中的所思所感加以分享,挖掘活动过程中激发出的利于成长的心理营养,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情感交融,挖掘活动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避免朋辈团体辅导娱乐化。同时,如果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给有的学生造成新的或二次创伤,也要在这个阶段及时处理。

四、结束语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但现有工作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环境的需求。朋辈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改善效果显著,无疑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咨询员培养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方面尚待完善,本文就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和观察提出了一些对现状的分析和解决思路,后续还需结合各学校情况在实践中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丹.95后大一新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30):278.

[2]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R].2015-10-04.

[3]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04):174-177.

[4]钟向阳,韩云金.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1(08):35-38.

[5]钟向阳,韩云金,张莉.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的影响力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51-155.

[6]梁真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5):28-3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