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韵律特征对比与英语语音教学

2019-09-10 13:29陈红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重音语音教学语调

陈红

摘  要:文章从重音、节奏和语调三个层面对英汉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呈现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韵律特征上的差异。汉语语音的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可理解度,因此,有必要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对语言韵律的认知,提高其言语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韵律特征;重音;节奏;语调;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112-03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honetic systems in terms of stress, rhythm and intonation, which presents the differences of prosodic features of the two languages.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severely affects comprehensibility of English learners' oral production. Therefore, it is indispensable to cultivate the learners' cognition of prosody in English phonetic teaching, 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verb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prosodic features; stress; rhythm; intonation; phonetic teaching

英語和汉语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根源,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各方面两者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美国语言学家Lado于1957年提出“对比分析”的语言分析方法,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层面上进行共时的对比,确定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从而预测学习者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如果我们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也必须对这两种语言的语音特点进行比较[1]。

一些二语韵律研究显示,二语学习者常在连续语流中出现感知错误、交流困难,甚至会话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真正掌握所学语言的韵律特征[2]。韵律特征又称超音段特征,主要指音高、音强和时长等相关量参数的动态模式构成的重音、节奏、声调和语调。

英语重音、节奏和语调——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s)是英语语音的显著特征[3]。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国内大学生历经数年的英语学习虽然较好地掌握了英语词汇和语法,但口语水平却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传统语音教学偏重的是英语元音、辅音的音段教学,但忽视了英语韵律特征同样作为语音基本技能的重要内容。学习者缺乏必要的训练,本能地将汉语的发音习惯迁移到英语学习中,造成学习者在语音产出时带有浓厚的中国腔。

考虑到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有必要基于重音、节奏和语调等层面对英汉韵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教师在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习者,针对性地解决其在语音产出中出现的问题。

一、英汉重音对比

重音作为一种超音段的语音表达手段,在语音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重音是语言节奏和语调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语音学中的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对于任何语言的多音节词语来说,各音节的响亮程度并不一样,有的响亮,有的微弱,响亮的称为重音,微弱的称为轻音(或弱重音)。英语词汇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多音节词为主,重音位置是确定的,重音作为单词发音的重要部分不可以念错,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听者的理解困难,甚至引起歧义。例如,′desert的重音如果落在第一个音节,词义是“沙漠”;但如果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则读作de′sert,词义就会全然不同,变成“遗弃”。此外,英语词汇的多音节特征造成了其重音的复杂性,除了最响亮的主重音,还存在次重音,主要是为了节奏的需要而设置。次重音用“,”表示,其位置也是固定的,例如,misunder′standing,,insu′fficient。

重音在英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词重音位置的变化具备区分词性和词义的功能。当某些英语词汇的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用作名词;当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时,用作动词,例如:

′record (记录,名词)

re′cord (记录,动词)

′increase (增长,名词)

in′crease (增长,动词)

′insult (侮辱,名词)

in′sult (侮辱,动词)

虽然词性发生了改变,但是这几组单词的词义却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在另外某些英语词汇中,重音的位置变化却能同时引起词性和词义的改变,例如:

′content (内容,名词)

con′tent (满意的,形容词)

′desert (沙漠,名词)

de′sert (遗弃,动词)

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的词汇主要是双音节词,重音位置没有英语词重音那么严格,轻重音的作用没有那么明显,词重音的变化不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喜欢”“心思”的重音正常情况下应该落在第一个音节上,但如果有人把重音落在第二音节上,完全不会影响听者的理解。

二、英汉节奏对比

在听觉上,人们可以感知到由语音的基本要素如音高、音长、音强等在语言产出中所产生的规律性再现,这种韵律模式就是节奏。句子中,语音要素表现突出的音节就是句重音。因此,句重音是语言节奏结构的基础[4]。

一般来说,英语的句重音由词性决定,实词通常重读,虚词和功能词往往弱读。英语作为“重音计时”的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不管间隔多少轻读音节,语流中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体上是一致的。其中,对于信息量较小的非重读音节,说话人通常采取连读、弱读、略读、同化等连贯话语调整手段,发音相对含糊、短促,从而突显含有重要信息的重读音节。例如:

(1)

该句虽然由十个音节构成,但在语句产出时应当出现连读和弱化等现象,音长、音强等语音要素会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的节奏模式只有三个重音节拍。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在语句中交替出现所形成的特定韵律节拍,对于言语交流中重要信息的传递起着关键作用。再例如:

(2)I/ ′bought a /′present.

(3)I have /′bought another /′present.

(4)I should have /′bought her another /′present.

從句(2)到句(4),句重音的数量不变,可见每句产出所花的时间大体上一致。但由于非重读音节的数量逐句递增,语速也在逐渐加快。因此,英语语句中的重读音节数量决定语句的时长,也决定语句产出的速度。在语句整体音节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其中所包含的重读音节数量多,语句产出所用的时间长,语速慢;如果其中所包含的非重读音节数量多,那么语句产出所用的时间较短,语速较快。

汉语作为“音节计时”的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它的节奏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连续呈现的,每个音节基本都需要以同等的时间清楚地产出,音节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音节数量越多,语句产出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因为每个音节都有声调,且声调具有辨义功能,其作用相对重音要大得多,所以汉语语句的重音特征远远不如英语明显。例如[5]:

(5)这个男孩很想扩大他的词汇量。

(6)每天进步很大。

句(5)有十三个音节,句(6)只有六个音节,显然,句(5)的产出要比句(6)花费的时间长。

三、英汉声调、语调对比

音高作为一种重要的语音基本要素,其物质表现形式为声带振动的基频变化,语言运用中产生的这种变化即为旋律。当音节或词作为旋律的基本载体单位时,称作声调(tone);当短语或句子作为旋律的基本载体单位时,称作语调(intonation)[6]。显而易见,汉语中的旋律主要表现为声调,而英语中的旋律主要表现为语调。因此,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这是英语和汉语两个语音系统在韵律特征上的最主要差别。

(一)汉语声调和语调

在传统汉语语音学中,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三个部分组成。声母和韵母作为线性语音单位组成音节,而声调则作为语音的上加成素,具备超音段的性质,成为呈现汉语韵律的重要表现形式。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类,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声调的变化可以用来区别词义。例如,四个不同的汉字“翻、烦、反、饭”均来自同一个音节[fan],词义却完全不同,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声调不同。如果声调的产出有误,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可能造成言语交流的障碍。

汉语的音节组成语句时,声调没有固定的组合规律,可以任意搭配。声调在汉语的韵律系统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声调及其组合对语调的影响很大。连贯语流中,声调的调值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仅仅是基于字调稍扬或稍抑。语句的高低起伏一般变化幅度不会太大,通常会和声调重叠在一起,因此语调在汉语中的作用并不突显。但是,句末音节的升降变化可以用作调整手段,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而改变语句的表达意思。

(二)英汉语调对比

英语和汉语不同,为非声调语言,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单词的音节在语音产出时没有音高变化,而是这种变化是不固定的,不具备区分词义的功能。例如,英语单词bad不管用升调还是降调,词义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是由单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使用不同的语调,则会导致言语意义的变化,可以说,英语语调是英语韵律的一个显著特征。

Halliday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提出了英语语调三重系统的概念,即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和调型(tone)。调群切分是指将一段话语切分成一系列与句法相关的语调单位,与说话人对信息块的感知相对应。切分后的话语片段被称为调群、语调短语或韵律词组等。正确切分调群无论对说话人还是听者都是达到有效交流的基础。例如:

(7)||We want RED||WHITE||and BLUE flags please.||

(8)||We want red white and BLUE flags please.||[7]

句(7)的意思是我们要红、白、蓝不同颜色的三面旗子,而句(8)的意思是我们要一面红白蓝三色的彩旗。

通常情况下,每个调群中只有一个重音高峰,也就是重读音节中最突显的音节,称为调核。调核是调群的中心,即信息焦点。调核与调群中的其他重音音节共同组成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调核位置如果发生改变,信息中心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调核一般落在调群的最后一个实义项上,称为无标记调核。但当说话人为了强调某个部分,可能需要调整调核的位置,从而引起信息焦点的变化,成为有标记调核。例如:

(9a)I′ve just finished my ′homework. (无标记调核)

(9b)I′ve ′just finished my homework. (有标记调核)

汉语中,“他去上海旅游”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调核可以落在语句的不同位置。

(10a)他去上海′旅游。(不是出差,也不是探亲。)(无标记调核)

(10b)′他去上海旅游。(不是你,也不是我。)(有标记调核)

(10c)他去′上海旅游。(不是北京,也不是深圳。)(有标记调核)

对于传统的基本调型如升调、降调和曲折调,英汉语调所呈现的语义和语气是相似的。例如,降调在两种语言中都可以表达陈述、肯定、命令等语气,升调都可以表达询问、请求等,曲折调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怀疑、不满、吃惊等。

但对于英语语调的调型,语音学家们有更加细致的不同划分标准。根据O′Connor和Arnold的分类,英语的基本调型有七种:高降、低降、高升、低升、升降、降升和平调。可见,英语的语调丰富发达,变化复杂,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相比之下,汉语的语调类型相对简单。

汉语中很少单独使用语调表达语气和情感,说话人更多地使用词汇、语法手段结合语调进行口语会话,因此,语调在汉语中的作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例如:

(11a)你作业做完了?

(11b)你作业做完了吗?

(11c)你是不是作业做完了?

(11d)你作业做没做完?

可见,汉语表达形式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语法结构和增添语气助词来表达意义、语气和情感,而英语的句式相对缺乏弹性,语音手段作为语言的补偿,更多地被英语本族语者用来传达意义和情感,这也是英语语调丰富发达的重要原因。

四、英汉韻律特征对比研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以上英汉韵律特征的对比研究显示,正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在重音、节奏和语调上的差异导致了汉语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影响了学习者英语口语的清晰度和可理解度。近年来,语音评估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外国口音转向清晰度和可理解度[8],不再过度强求语音的纯正。因此,英语语音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重语言交际的有效性。英汉韵律特征对比研究对目前的英语语音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是教学目标的变化。语音教学目标不再是追求纯正的英语发音,而是语言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和可理解度。当然,如果语音纯正,更能锦上添花。

二是教学内容和重点的转移。语音教学的趋势是从强调音段音位特征转向超音段音位特征,也就是语流中体现韵律特征。学习者难以摆脱汉语作为“音节节拍语言”的影响,在语音产出时不擅长运用连贯话语调整手段,如连读、弱读、同化、省略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关于语言韵律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重音、节奏和语调的相关特征,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有效的训练。

三是教学手段的改进。传统的语音教学难以直观呈现英汉语音的众多差异,科技的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得以推广和普及,可视化的语音软件可以从视觉上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英汉语音的韵律特征,其优势势必能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英汉语音对比了解和掌握英语韵律特征对英语语音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英汉韵律差异,发现英语语流产出中的困难和问题,将母语汉语的负迁移作用最小化,这对学习者的语音矫正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

[2]熊子瑜.韵律研究的前沿和特点[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3):9-11.

[3]AVERY P, EHRLICH S. Teaching American English Pronunciation[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

[4]陈莹.英语重音与汉语轻声的功能比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1.

[5]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310.

[6]白纯.英汉语超切分特征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3):76.

[7]陈桦.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10.

[8]田朝霞,金檀.英语语音评估与测试实证研究——世界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5(5):81-82.

猜你喜欢
重音语音教学语调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