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式微与改进

2019-09-10 07:22赵晓乐尹娜肖勤新李静茹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提升策略高校

赵晓乐 尹娜 肖勤新 李静茹

摘  要:在互联网影响下,高校思想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话语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但是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也出现了问题,主流话语权的地位日渐削弱;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内容也逐渐缺乏时代特征;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身素养不足和缺乏有效监管,对巩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地位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高校应当从思政话语权主体和思政教育接收客体、思政教育内容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善,逐步改善当前局面,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194-03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ight to speak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lso changed.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has provided a variety of media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but at the same time,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power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status of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power has gradually weakened; lack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self-cultivation of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it has made it more difficult to consolidat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from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ion strategies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却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难题。因为在网络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逐渐被削弱。而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如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被削弱,那么相应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无法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大学生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扭曲、责任感丧失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但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出现,也必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夯实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特征

(一)思政教育话语权主体的多样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体主要指的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长期以来,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大都是课堂的主体,拥有较高的权威性,也正因此,他们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唯一话语权主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便捷的网络打破了人们发表言论的时空限制。在高校中,除了思政教师之外,其他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包括学生在内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身的意见和观点,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主体因此变得多样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碎片化接收信息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愿意参与到其中的个体越来越多,思政教育的客体和其他社会群体也成为了思政教育话语权主体的一部分。[1]

(二)思政教育话语权主体的交互性

和传统媒体以及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主体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沟通,而交互性就是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权主体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可以做信息传播的主体,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单向性、被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复存在。除了每个人的主体身份之外,每个人还可以与其他话语权主体之间随时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性。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固化严重,思政教师是唯一的思政教育话语权主体,而学生除了作为客体之外,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也是传统的单向性传播方式。虽然互联网为大家提供的平台是虚拟的,但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开放性

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开放性就是指传播内容的开放性。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些特点,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也正因如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获取信息,充分体现了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而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固定进行讲解和传授的,学生没有选择权,思政教师掌握了话语内容传递什么样信息的权利。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新媒体推动下,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内容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且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充分体现出了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开放性。

(四)思政教育话语权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在当今,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基于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面对面授课和多媒体授课两种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授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在面对面授课和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线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这都是互联网时代话语内容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具体体现。在媒介方面,除了电脑、数字电视还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传播平台方面有微信微博、网课平台、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2]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安全开展

高校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外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些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稳定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遭到了严重削弱,而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诸如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过时论这些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言论,会严重动摇学生的思想和信仰。因此,要求高校在西方思想不断渗透的压力之下,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进而坚守高校这一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的稳定开展。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其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各种不良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造成了严重冲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和重要意义,进而提升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流意识形态,并且主动参与到保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队伍当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还有利于高校反击社会不良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巩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3]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要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还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只有处于主动地位,才能在思想斗争过程中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占有相应的有利条件。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该阶段的学生仍然很容易受各种思维所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想得以借助网络广泛传播。如果高校思政教育拥有话语权就可以对这些不良思想进行抵制,进而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而且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之后,学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氛围也会更加浓厚,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自然会得到提升。[5]

(四)有利于高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不仅可以让高校思政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而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展开学术交流提供更好的机会。因为高校本身就是开展学术交流、汇集各种思想的重要场所,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必然需要经过各种社会思维的影响和锻炼,才能坚定自身的信仰。而互联网时代本身就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所以信息传播自然无法阻挡。但是在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后,高校思政教育就可以对各种思想进行有效控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交流环境,即使可以接触到各种不良思想,也仍然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下把握主流思想的方向。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思想的传播,动摇了主流话语权的地位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播媒介多样化之外,微博、微信、贴吧等信息传播平台也层出不穷,再加上这些平台的使用门槛较低,所以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而且这些平台对信息发布没有明确的监管和要求,所以导致各种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西方意识形态得到了渗透。从虚假信息来说,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还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骚乱,影响社会稳定。从不良信息来看,由于个人私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非常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最后由于西方外来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网络中出现了很多扭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领袖的信息,这些思想严重损害了高校主流话语權的地位。[6]

(二)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性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之所以逐渐被削弱,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滞后,而滞后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落后,另一方面在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表现方式的滞后。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由于高校无法对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新时代,传统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无法对当下问题进行解决,缺乏时代特征的解决方法也无法满足当下大学生的客观需求。由于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的更新速度变得非常快,所以如果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表达方式无法及时更新,教育主体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代沟,这样一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三)话语权客体缺乏专业素养,自律性不足

话语权客体就是指学生,因为学生是接受思政教育的主体。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敬畏,再加上自身自律性不强,所以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由于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极其丰富,所以学生在沉迷自己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很容易被不良思想诱导。而大学生被不良思想诱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自律性的缺乏,除了缺乏自律之外,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也是另一因素,而导致辨别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知识和见识的缺乏。[7]

(四)缺乏网络监管体系,高校思政话语权缺乏监管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大多数人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言论监管不力,所以网络暴力和发布网络虚假信息也经常出现。归根结底,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和惩罚力度不大两方面。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网络监管法律条文,直到2017年才出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是其中对于威胁到网络安全和网络环境的行为仍然没有具体的条文。另外,由于网络环境过于复杂,再加上自媒体的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导致网络监管难度较大,而且具体的惩罚力度也有所欠缺,在没有威胁到社会安全的情况下,大多只会进行警告。这样一来,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网络环境就不够安全,所以高校思政话语权自然会被不断削弱。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巩固主流话语权的地位

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高校首先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办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学校党委为主的思政教育部门,要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始终将其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话语权,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也要求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有明确的主流思想意识和阵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主动适应互联网环境,推动思政话语权内容更新换代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还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积极适应互联网环境,融入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和内容来加速思政教育的更新换代。首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特征,具体来说,就是需要高校不断为学生更新思政教育教材。另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主体也要不断进行学习,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话语表达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8]

(三)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注重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客体,但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必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性。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不良思想也因此得到了广泛传播,如果学生没有高度的自律性,很容易被这些不良思想诱导。因此,要求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自主信息传播的同时,还要提升辨别信息和回应信息的能力,对不良信息进行辨别,并且以理智和冷静的头脑拒绝和回应不良思想,坚定自身信仰。

(四)注重传统文化和法律双管齐下,优化互联网环境

高校还要注重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以此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因此,学校可以进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的双重结合,优化高校互联网环境。高校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制定相关法律,对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严惩,尤其是要将网络暴力和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等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具体化。只有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才能为高校提升思政教育话语权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9]

由此可知,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遭到了不断地削弱,而话语权的削弱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巩固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目前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骆小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杨修国.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3):87-89.

[3]韩立英,李秋红,刘丽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重构途径[J].知识经济,2018(20):138+140.

[4]彭丽丽.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審视与重塑[J].新西部,2018(24):149-150.

[5]李晓容.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6]刘玥,蒙秋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多维转变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8(08):106-108.

[7]杜曼曼.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杨栋.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船舶职业教育,2019,7(04):56-58.

[9]掌海啸.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建设探析[J].中国报业,2019(12):70-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提升策略高校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