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2 01:19沈丽燕
考试周刊 2019年60期
关键词:插图低年级教学应用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中需要涉及大量的课程教学资源。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因为学生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方面的缺陷,教材当中的插图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合理应用显得格外重要。借助对插图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的兴趣、观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插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低年级;教学应用

一、 引言

插图主要是指和文字相对应的图片,其能够起到一定的解释与说明作用,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集中,此时借助插图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适当提高对原本抽象文字的理解,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对此,探讨插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 教材中的插图

借助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后发现,对于这册教材当中的插图普遍是以漫画类型为主,借助对插图统计后发现在教材当中涉及的童话、寓言文章数量较多,童话寓言类型的插图和文章当中文章比例为2∶4,这一比例也间接证明了插图较多。通过分析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插图的合理应用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借助漫画类型的插图可以替代对人物的写实,可以更加真实的体现文章教学内容,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较高的吸引作用。

三、 插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激发兴趣,融合文章与插图

合理的转变和改进教学措施是提升和优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达到相互配合、相互提升的有效策略。和白字黑子相比而言,插图本身具备更加突出的趣味性,其具备丰富的色彩以及生动的形象,在学生翻开文章之后首先会将实现投入到插图当中,所以教师便可以借助插图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另外,因为当前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导致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文章阅读学习中,此时插图的作用便显得格外重要。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荷花》这一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对荷花的不同姿态进行讲解,此时便可以突出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荷花》提供相应的插图,并按照插图对荷花的外观、环境等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也有明显的帮助。

(二) 培养能力,激发观察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看图属于学生借助画面感受客观事物的有效途径,阅读则是理解和感受文章作者采用文字描述画面的思路,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可以达到一个整体性学习效果。借助看图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观察的越仔细、越深入的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文字的描述感受也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回乡偶书》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插图当中涉及的信息内容非常多,包括人、物、事等,在教师要求学生观看并描述插图内容的同时,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无序杂乱,看到什么说什么,此时教师便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或引导,例如绘画当中的人物大小顺序、远近顺序等线索,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插图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也可以借助对插图的观看感受实现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持续提升的作用。

(三) 强化想象,激发思维想象力

我国传统的绘画当中就有着“笔不周而意周”的理论,其意思是借助有限的笔墨表达出无限的意蕴。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插图都是通过精心挑选或绘制的,其不仅包含着丰富生动的形象,同时还有着许多的绘画技巧,例如留白技巧,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力进行描摹,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特征实现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我们成功了》这一课程的教学方面,其主要的绘画插图是以奥运会申报成功时的庆祝场面为主,文章当中提出了关于“人如海、歌如潮”的描绘,在文章当中人们的动作丰富,有拥抱、击掌、流泪等。对此,在课文的插图方面也必然是一种以激动场景为主,但是插图必然是静态的,属于一个瞬时性的记忆,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并重现文章场景,便可以借助图片的方式进行想象力的展开,先借助看图、阅读文章,然后在脑海当中思考并形成一个人们活跃的热烈场景,此时便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所提到的情感形成丰富体验与理解,感受文章中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之后在情感的陪衬之下便可以更好的润色文字,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

(四) 理解表达,提高表达意识与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阅历与心智并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意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此时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便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插图的教学优势,通过插图促使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插图当中内容,然后围绕着插图内容提出“有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做”等系列性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表达,从而实现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插图和课文之间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应用插图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实现对文字内容的深入、全面理解。在教學中插图不能随意的编配使用,而是需要与文章之间形成紧密连接,达到润滑的配合作用。在今后,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插图的应用,善于并乐于应用插图,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琳.重视传统文化,彰显语文特色——我看语文版修订教材一年级上册[J].语文建设,2017,30(5):55-57.

[2]胥维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文《拟行路难》插图质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24(9):51-52.

[3]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555-1556.

作者简介:

沈丽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桥东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插图低年级教学应用
图文相辅共筑生态课堂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