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下社区公园提升的路径探讨

2019-09-23 02:07胡卫华王庆
园林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园社区生态

胡卫华 王庆

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绿色空间对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关注,居民对居住区周边公园绿地和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渴望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一个城市的生态功能能否发挥其最大效能,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社区公园是城市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小空间的充分利用,有效弥补了高密度城区缺乏大型公园的缺陷。

1. 广东省立绿道深圳光明段

2. 风景秀美的梅沙海滨栈道

1 城市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主要以湿地、绿地、耕地和林草等生态用地为主,依照自然规律而相连接的生态系统,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1]。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一般以河流、山脊线、带状绿地等生态廊道为纽带,将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农田、山体等纳入绿色生态网络,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完整,有一定自我维持、恢复能力的景观结构体系。城市生态网络是以城市生态廊道为纽带,将散布在城市中相对孤立的景观斑块联系起来,在城市基底上镶嵌一个连续而完整的生态网络,成为城市的自然骨架,起到自然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游憩、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发展等功能[2]。

2 基于城市生态网络的深圳公园体系

以城市生态网络理论为指引,经过多年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深圳在绿道、公园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绿道方面,深圳目前已建成绿道总里程2 448.48 km(其中省立绿道354.29 km,城市及社区绿道2 094.19 km)(图1、2)。深圳在1 997 km2的有限土地中,利用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优势,逐步构建起具有深圳特色的“自然公园(图3)—城市公园(图4)—社区公园(图5)”三级公园体系,确立了让市民500 m可达社区公园、2 km可达城市公园、5 km可达自然公园的总体布局。深圳从建市初期的首批5个公园发展至今,已建设942个公园,其中社区公园769个,占总数的81.63%。到2020年,深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目前深圳已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等多项生态环境领域的荣誉称号。2018年,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5%,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3]。

3 社区公园的特点

社区公园是指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其规模宜在1 hm2以上[4]。社区公园作为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尤其是宝安区社区公园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几个明显特征。

3.1 布局灵活,形式多样

社区公园布局灵活,因地制宜。一些可用的绿地、住宅区边角的地方都拿出来“见缝插绿”,形成社区公园。社区公园多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园区和居住区,使用对象以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为主,少量为观光游客。社区公园与道路、街道有着紧密的联系,多位于城市道路附近,居民到达公园都比较便捷。它们属于完全开敞的空间,空间范围易于辨认。

表1 深圳市公园一览表

3. 羊台山森林公园

4. 深圳仙湖植物园

5. 潭头三村社区公园

从功能组织来看,社区公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既提供了游憩玩耍的场地,也有不过于强调功能、目的性的休闲空间,基本满足人们复合化的功能需求,包括闲坐、运动、候车、交流、下棋等。以静态活动为主的社区公园主要设有康体休憩区和儿童游乐区,是目前社区公园的主要类型;规模较大的社区公园则设有篮球场等动态活动场地,但数量不多。社区公园的平面构图简洁,不过于追求构图造型,设计风格以规则式和混合式为主,着重关注场地本身的实际功能。结合地块特征,主要有两种空间处理方式:一是纵向分段式,多见于长宽比较大的狭长型带状社区公园。按照功能分区将公园的动态活动空间与静态活动空间区分开,结合不同主题或特色,形成分段式设计;二是中空边实式,多见于道路拐弯处两面甚至三面沿街的社区公园。公园的边界多处理为半围合形式,利用花坛、树池、绿篱等形式与道路分隔开来。

3.2 简单实用,设施齐全

虽然社区公园的面积不大,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都有考虑,市民对城市绿地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目前社区公园配套活动设施的主要类型包括:(1)亭、廊架、 园凳椅桌等休闲游憩类;(2)儿童活动器械、健身器械、小型球场、按摩步道等游戏康体类(图6);(3)垃圾箱、饮水器、喷泉、洗手器等公共服务设施类。从用地平衡来看,健身活动场、硬质广场等铺装场地所占比例较大,同时考虑到居民遮荫纳凉的需要,社区公园的绿化主要采用种植槽、树池及攀援绿化三种形式,可较好地处理硬地率和遮荫率的关系。公园与道路的边界分隔多采用移动花钵、整形绿篱、攀援植物廊架等绿化形式。加宽种植池边界作为高低错落的座凳,结合花架凉亭进行立体绿化,在集约利用空间,提供荫蔽停留空间的同时,又保证了场地中部有足够的活动场地。

3.3 要素完整,彰显特色

社区公园的景观营造表现出独特的地方色彩,小空间里布置了各类特色景观,既有利用植物、喷泉、建筑、雕塑、休憩设施、铺装等基本构成要素,也有结合街头报亭、咖啡吧、园灯等配套设施,形成视觉焦点。社区公园中的园林建筑类型较简单,主要为凉亭及花廊架两种,既有传统造型,也有一些生动有趣的设计。除了园林建筑,诸如喷泉、雕塑等富有古典特色的装饰小品和点景物也常见于社区公园。公园边界结合种植池布置绿化带,内部配置休息座凳、卵石健康径和景观水池。

6. 潭头三村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器械

4 社区公园建设提升对策

4.1 坚持生态为本与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社区公园是城市普遍存在的自然景观形态,其改造提升对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社区公园进行提升改造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适合本土的生态环境。

设计遵循持续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和经济原则,紧扣社区公园当地自然、地理、景观特征优势,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植物配置上考虑,应以容易管理且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为主(图7),尽量舍弃草坪,少用外来品种,多用乡土树种。据根据实际情况,疏理植被杂乱的社区公园,在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增加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植物品种。丰富绿化形式,多运用垂直绿化、棚架绿化等占地面积小,绿化效果好的方式。

4.2 分类引导,因地制宜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社区公园的建设以“一脉、两融、四类、多主题”作为规划理念,建设“乐”“韵”“智”“趣”的社区公园。

“一脉”,即充分挖掘松岗街道现有资源,整合社区公园内在特征,以当地文化传统、产业属性为脉络,串联整个片区的社区公园建设理念。“两融”,即历史与传承精神的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的融合。“四类”,即把社区公园按其属性、品质及人们使用需求归纳为“乐、韵、智、趣”四个类别。其中“乐”:以满足基本的居民休闲娱乐活动为要求,做到功能完备,设施标准齐全,使居民体验到休闲娱乐的快乐;“韵”:将文化传统转化为设计符号,在社区公园设计中表现出来,使居民体会到特有的文化韵味;“智”:结合当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一批高端大气、现代感强,体现高科技园区特点的社区公园,使居民感受高科技带来的智慧;“趣”:结合深圳人口年轻化程度高的特点,利用新鲜有创意的主题,采用或风趣幽默,或诙谐调侃,或欢喜张扬的情感元素,打造一批趣味性强,给居民身心愉悦与放松的社区公园,让居民在使用时体会到有趣。“多主题”,即“一园一特色”。每个社区公园都有一个特色主题,呼应当地的传统文化或者现状特点。

4.3 将本土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公园建设

对于生态景观项目,市民和游客需要的不再仅仅是浅层的外在展示,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内核的融入。社区公园建设应结合本地文化历史背景,体现当地特色,使之成为本土文化元素的展示空间。本土历史文化的展示可以广泛应用诗词、楹联、典故、成语、名言、戏曲等文化内容和样式诠释,并以艺术景观的形式予以呈现。深圳市宝安区是深港历史文化之源,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将宝安特有的红色文化、蚝乡文化、孝德文化等人文特色融入到周边社区公园的主题建设中。如凤凰社区的文塔公园将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主题(图8、9)。宝安区的七星醒狮、赛龙舟分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可以将七星醒狮、赛龙舟的活动经过再设计运用于路灯、休闲桌椅或雕塑造型,从而延续这种古老的民俗活动。

8,9. 凤凰社区文塔公园

10. 沙浦围社区公园厕所

4.4 健全管理体系

借鉴社区营造的基本理念,让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公园的管理中。结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的资源,建立起一个联合共治的治理框架。就短期目标而言,是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框架即联合共治;从长期目标而言,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框架基础上构建社区公园多中心治理体系。联合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有多种形式,如公私合作(政府与私人部门)、政府与政府合作、政府与社团协会合作等。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订立合同、使用者付费、志愿行动等。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园各类管理制度,落实公园管理考核、奖罚、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4.5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社区公园应完善小卖部、便民服务站、公厕、保安亭、工具房等基本的服务性建筑。在公园大门和各主要地段、路口悬挂各类标识标牌以及导游图,方便游客游览。为增强辨识效果,建议同一区域的社区公园统一风格模板的标识系统。建设配套水冲式公厕(图10),满足游客需求。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增设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提高各类设施的完好率,增加安全性防护,如围网、护栏、地面防滑以及其他保护性措施等,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猜你喜欢
公园社区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态养生”娱晚年
社区大作战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一见如故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