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策略的运用探讨

2019-09-24 05:05黄志萍
教师·下 2019年7期

黄志萍

摘 要:如何有效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即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师长期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特点,增加其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帮助学生形成语料库,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以利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策略;运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040-02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效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明确地告诉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完成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内课外听、说、读、写学习中有效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语用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教学。语用教学所采取的方法是促进知识迁移、巩固的功能训练法,以练为主,以讲解引导为辅。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积累。小学三年级是重要的语言技能分水岭,能否帮助学生建立起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结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而善于运用语用策略,将有助于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提升。为此,语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感和语用能力为目标,以语用真实为选材标准和原则,即一定要尽量把真实应用中的语言现象和交际情景展现给学生,然后进行分析、解读和训练。下面,文章结合三年级教学研究经验,从以下三点探讨如何构建语用型语文课堂。

一、通过深入体会,积累语言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侧重对学生文章主旨理解能力的培养,很少在课文阅读过程里强化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提取与运用,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运用的语言技巧,从而让学生逐步提升语言能力。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相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人物的心理以及各种细节的描绘也更加细致。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应侧重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积累,要更进一步,运用各种机制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白求恩同志在手术台上不轻易撤退到后方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白求恩的心理以及各种神态的描绘都是极为细腻的。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所描绘的这些细节,帮助学生掌握描绘的一些语言表达技巧,从语用策略的角度,加深学生对这些语言技巧的理解。如:

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面,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而他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课文里面是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他没有休息的情况?

生:课文里面写,他的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师:没错,在这篇课文里面,白求恩大夫在战线的前沿,帮助病人进行治疗,他也没有轻易撤退到后方,而且还没日没夜地去治疗这些病人。课文里运用了一个细节去描绘他的神态,你们还发现这篇课文里面其他相关的内容了吗?

生:在这篇课文的倒数第三自然段里面讲到了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

师:对的,这里面的两种写法是不同的,“眼球上布满了血丝”其实是白求恩大夫的神态,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是对白求恩心理活动的一种描写,虽然并没有写出白求恩内心在想什么,但是却用文字将白求恩在考虑的过程中的这一个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同学们要让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和生动,就需要注重对其神态的描写与内心的一些描绘,用这种方式来凸显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不是简单的生字词教学,而是要寻找语言运用规律性的东西或拓展点,在生字词学习“不变”中求语言学习训练的“万变”,在语言学习训练“不变”中求异、求新。在这个引导过程里,语文教师抓住课文中对白求恩大夫的神态描写与心理描写,关注白求恩在行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实际上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这一细腻之处,能够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把白求恩大夫这一形象塑造得更为生动形象的原因,也为掌握神态描写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仿写训练,提高语言技巧

为了有效落实课标精神,教师课堂教学需要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工作,在具体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基本能力,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积累的语言技巧,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如果学生在掌握了语言技巧后,并没有加以运用,那么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巧。所以从语用策略的角度上考虑,只有让学生运用这一语言技巧,才能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依归。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进行仿写,同时对其仿写的内容进行点评。学生往往很难将平凡的场面描绘得更加细腻,而这篇课文则作出了非常经典的示范,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仿写,能够提高应用语言能力的敏感程度。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讲述的英子在上台演讲过程中的动作与神态,让学生进行仿照写作。有一个学生仿写了其中的一段:“那时候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很快就跑到了那里,我知道我拿走了不应该是我的东西,所以我应该把这个东西送回去。当我把这个东西送回去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脸上滚烫烫的,可是小卖部的老板却没有责怪我,而是把东西送给了我。我说了声谢谢,转身就走,可是我的眼泪却随之流了下来。”

学生在仿照写作的过程中,对原有的课文中所具备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同时结合一些生活经历,把场面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所以在语言的结合与训练中,教师可以紧密围绕语用策略,让学生运用语言技巧,以将课文中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语言能力逐渐迁移,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显然有着比较积极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诸多适合语言训练的语用知识点,教师需要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与拓展教材延伸内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做到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只有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积极有效地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才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

三、运用定点对比,强化语用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语言之间的差异,可以运用定点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同样的景色不同的变化,或者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演变,都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师在针对一些具备对比性的课文时,可以借助这一机会,让学生体会不同阶段可以运用的不同修辞方式,强化他们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从而强化他们的语用意识。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景色。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里面运用不同的修辞技巧形容相同事物的。如:

师:同学们在通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会发现小兴安岭里有很多的树木,它们在不同的季节表现了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都来讲一讲,在不同的季节里面,树木有什么样的特点。不需要用课文里面的原文,结合你们读过之后的理解来讲一下,每一个人讲其中一个季节就可以。

生:春天的时候,树木长出了新的枝条,然后它的颜色是嫩绿色的,叶子非常多。

生:夏天的时候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的,而且树叶把森林遮盖得严严实实,所以那时候的树木非常茂盛。

生:秋天的时候,里面有一些树木的叶子变黄,但是有一些像松柏一样的树木很苍翠,所以秋天的风吹来的时候,落叶也会在树木之间飞舞。

生:冬天的时候,雪花都落在了树木上面,看不见树叶了,可是景色还是非常美。

师:好的。同学们,在阅读文本当中所讲到的这些树木时,是不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树木其实并不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我们却能够感受到这些树木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个作者非常的聪明,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去表达。

生2:因为作者选用了同样的东西去作对比,比如树木产生的变化,然后再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如果要对事物的变化进行描绘,一定要选一个相同的事物,然后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不同条件下其所产生的变化。这样人们即便没有在现场,也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逐步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除了要抓住正确地理解词句的要求外,慢慢开始要有积累语言的目标。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对部分课文中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从上述的这种引导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意识,即通过阅读课文中所展现的景色,或者是课文中所展现的场景来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侧重于挖掘这些语言材料中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会课文语言运用方面的巧妙,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语用课堂教学是课标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旨在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回归到语文原有的本质课堂,实际上也在传承传统中华汉字文化的精华,即用语言文字学习训练的方式来学语文,在学习语言中学运用。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学里,教师抓住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课文当中的巧妙之处,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材料,特别是运用语用策略幫助学生理解、体会课文语言的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肖桂兰.挖掘语文价值,探究语用训练[J].新课程(上旬刊),2017(5):21.

[2]施金花.语文教学中语用训练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