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9-09-24 05:05范冰珊
教师·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冲突情境

范冰珊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数学学科一项重要的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寻找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爱问、会问,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以“疑”为线索,促进学生以“思”为核心,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培养,具体为:课始精心引入,创设质疑情境;课中设置冲突,激发质疑欲望;课末点评释疑,体验质疑喜悦。

关键词:数学质疑;情境;冲突;释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082-02

源起:“把课堂还给学生”已经在教育界呼吁了几十年,但纵观我们的当下课堂,其似乎从之前教师的“满堂灌”转向了“满堂问”,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得不到彰显。笔者曾就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话题对小学、初中及高中各50名学生做过专项调查,得到在数学课堂上质疑人数所占比值数据如下:小学生占24% ,初中学生占10% ,高中生仅为4%。

思考:以上这组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反思:一是从数学学科特征角度。数学原本是一门启发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质疑本是必要的,可为什么质疑所占比值那么低?二是从学生思维发展角度。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的思维水平应该逐步走向抽象、走向逻辑,其质疑数据却不升反降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开始尝试追寻问题的根源。何谓质疑?笔者认为,应该是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难以解决的或是感到疑惑的数学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与困惑的心理状态,一种“心求通而意未达”的思维状态。也正是这种状态,有效地驱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促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其通过多种途径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反之,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知识一直没有质疑的意识与习惯,那么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高阶思维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不懂得质疑,就无法真正打开深度学习之门的钥匙,正所谓是“思之始,学之端”。

寻策: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基础的时期,小学阶段进行质疑意识与质疑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经常质疑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更有利于锻炼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要促使学生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来训练他们的思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考虑问题更加有序与全面。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没有形成质疑的习惯与能力,那么其学习就会失去主动性和探究性,其数学思维就难以得到有效拓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爱问、会问,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以“疑”为线索,促进学生以“思”为核心,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實践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进行了些许探索,以期引起同仁们的共鸣。

一、课始精心引入,创设质疑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课一开始,就要创设让学生可质疑的情境,紧紧地锁定学生的思维,让课眼成为引导学生质疑好问与思考的导火索,让学生能带着自己的疑惑开始新课的学习,促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这样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养成爱质疑、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1)悬念式情境。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偏重于感性,常常对有趣味性的事物产生注意与好奇。因此,新课导入之始,我们可以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质疑兴趣,以一种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悬念,从而让学生产生疑问,促进学生积极质疑。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能被2、3和5整除的数”一课时,引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自信满满地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能否被2、3或5整除。”学生不信,便不停地举例子,而且数越举越大,但老师依然回答如流,而且通过验证,老师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时,学生脑子里的问号就被轻易地勾起来。从学生疑惑好奇的眼神中,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质疑,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你是根据什么这么快速地判断出来的呢?”有的学生会问:“老师,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吧?”等。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疑惑的心理需求,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被顺利调动起来,留下了一个悬念,使接下去的课堂学习的深度发生成为可能。

(2)故事式情境。故事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欢迎,如果在数学课的开始,就以讲故事的情境导入,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会在故事情境中自然生成。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课件播放“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块,每人吃一块。但八戒不同意,他说他肚子大,得吃多一点。于是悟空灵机一动,说:“好吧!那你吃两块,我们三人一人吃一块。”八戒开心地说:“还是大师兄好。”于是开心地拿起2小块西瓜吃了起来。听完故事,学生的疑惑开始被点燃,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诸如“悟空这样做,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八戒吃2块与其他三人吃1块,一样多吗?”“与相等吗?为什么?”于是,学生急切地想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思维上的准备。

(3)反射式情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的直视性常常让他们对文字有直接的条件反射式的理解。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认识梯形”时,教师板书课题:梯形。稍停片刻,反问学生:“对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有的学生会这样问:“梯形,应该是像梯子一样的图形?”“梯形是不是跟平行四边形一样容易变形?”“梯形的四个角的总和是不是也是360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课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出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疑惑、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明确所要学习的目标,从而自觉地调用已有的思维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课中设置冲突,激发质疑欲望

在现实课堂中,学生不是没有质疑的能力,而是有疑问却怕被老师或是同学取笑,会错误地把自己的疑问当作是自己无知的一种体现,因此常常宁愿把这些疑惑“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显然,学生这种认知会阻碍其积极思考,会阻碍其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究,也会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察觉学生疑惑的眼神,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将埋藏在学生心中的那颗疑惑的种子激发出来,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更要进行积极的激励,并引领学生们积极地解决疑惑。因此,我们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一些认识冲突,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一)自学教材,在初识知识中质疑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是课程目标实施的主要载体。但教材只是一种大众化读本,并非适应所有学生。以前,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材质疑,向教材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學生与编者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如在学习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材显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就提出自己的疑惑:“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不准确呀!”这一对教材的质疑正切入教学的重点。当学生出现这种质疑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接下去研究用分割法进行转化后,学生会恍然大悟编者的用心。在这样的学习由生疑到解疑,直至后来的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最大化的培养和发展。

(二)互动交流,在探究知识中质疑

课堂活动过程是多元生成,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跳动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但必须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的质疑漫无目的,须明确在课堂哪个环节给予生疑的时空,诸如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生学习真正困难处、课堂结论总结处等关键处设置一些时空,及时引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从而对其深刻理解知识、顺利突破重难点起到助推的作用。如在教学人教版“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进行激发:“通过操作,你有什么疑问吗?”于是,有的学生马上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分数,有时候是表示半张纸,有时候是表示一张纸,还有的时候是两张纸?”这是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的质疑,能揭示分数的概念本质。于是我们可以及时地给予赞赏,并将此疑惑抛给全班学生,让全班学生一起就此疑惑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不但提升了学生质疑的热情,更是激发了学生解疑、释疑的欲望,有效地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三、课末点评释疑,体验质疑喜悦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人赞赏与肯定,尤其是小学生。要让学生乐于生疑,就要让学生体悟生疑的快乐,更要让学生体会到疑惑被重视、被解开的喜悦。只有在这样一种生疑、解疑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如在教学人教版“分数的乘法”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开课始的疑惑而得出了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课始的生疑、课中的探疑直至课末的释疑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与点评,不但可以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体悟释疑的喜悦,而且还能引发学生新的疑问,诸如“分数的乘法只要经过适当的化简就可以得出算法,那分数除法是不是也像分数乘法这样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心中的疑惑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兴趣就会一直被激发,很乐意去思考,从而质疑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总之,数学学科的显著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学习离不开质疑。学生只有有质疑的习惯,才能让学习得以真实发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始、课中与课末,在知识的关键处与重难点处设置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质疑,在引领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地增强质疑能力,发展高阶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东.以问题为中心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7-8.

[2]苏邦屯.对“自学·指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思索[J].山西教育(初中版),2012(1):36-37.

猜你喜欢
冲突情境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也谈医患冲突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