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2019-09-24 05:05马文学马晓玲
教师·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

马文学 马晓玲

摘 要:一直以来,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是每位高一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衔接问题,作者从对知识的要求的对比、高一学生自身问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三个方面分析了困难的成因,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衔接困难的对策,以供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成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106-0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让人头疼的现象:许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出现了物理学习衔接困难的问题,以至于影响后续过程的物理学习。笔者在本文中详细分析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成因

(一)初、高中物理对知识的要求不同的对比分析

初中物理每一章涉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单一,而高中物理各章之间会构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体系为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曲线运动、功和能、电场、磁场的基础。必修一先从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开始,然后去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再从静力学的研究转化到动力学的研究,从而完善力和运动的关系。

初中物理概念浅显易懂,高中物理概念深刻抽象。像速度和平均速度,在初中应该是速率和平均速率,不涉及位移和方向。高中则对速度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区分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既要考虑速度的大小,还要考虑速度的方向,并且对速度和速率进行了严格的区分。

初中物理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定性分析的内容多,高中物理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如摩擦力的知识,初中只涉及了常见的摩擦现象,学生一般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要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正确区分两种摩擦力这四个方面来学习,对高一的学生而言困难可想而知。

初中物理过程单一,高中物理过程复杂。初中涉及的物理过程都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分析,而高中物理涉及过程复杂,要想分析清楚,就要先了解物理事件的全过程,分析清楚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并且将物理过程抽象为其他表现形式。

(二)高一学生自身问题的分析

首先,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不愿意下功夫去学习物理;有些学生学习物理没有自信,高中物理本身难度很大,高一学生经过期中考试后,发现自己的物理成绩由初中的八九十分变成了高中的五六十分,立刻就对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意志力薄弱,一遇到难度稍大的题,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总想着去问别人或照抄答案;有些学生只要题目稍长一些,读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得不到正确的信息,慢慢地就出现了畏难情绪。

其次,学生初中时的物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思路总是跟不上,不能温故而知新。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生活经验深信不疑,做题时钻牛角尖,不愿放弃自己错误的想法,不能根据新的物理问题的条件作出正确的反应,使自己陷入泥潭中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去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是一味地背物理公式,缺乏足够的思维,遇到深层次的物理问题就手足无措;有些学生的学习不连贯,记忆丢三落四,思维散乱,不能把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不能正确地建构物理模型;有些学生不愿意从课本和习题中提炼关键信息,对物理过程懒于分析,做题时只是照猫画虎,乱套公式。

最后,数学知识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处理知识,如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用到的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运动学中追及相遇问题中用的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和图像中用到的斜率和面积知识等。

(三)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分析

1.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1)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讲授式,上课“满堂灌”,自己兴奋地讲个不停,学生听得身心疲惫,既没有表达的机会,也没有思考的时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没有系统性,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下课铃响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3)教师在课堂中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只要求学生一味地记概念,甚至于背诵一些固定的题目,以暂时提高成绩。

(4)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学生探究实验也用课件演示来代替,目的是增大教学容量,让学生多听多看。过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确实大了,但学生听课走马观花,对知识的理解就欠缺了,学生刚开始比较喜欢,但是很快就感到厌烦,想记也记不住。

2.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1)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以书为本,不考虑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的需求。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多,高考升学压力大,这就使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上课赶进度,大量布置习题,加大练习题难度,造成了学生的困难。

(2)一些教師在课堂上对物理概念的讲解不到位,只是把概念罗列到黑板上,让学生再誊到自己的笔记上,对概念产生的分析甚少,只是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记忆。

(3)一些教师只是从知识的层面去教学,不从思维的层面去教学,讲授时只是注重知识的简单应用,不从处理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不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性。

(4)现在多数教师都采用多媒体上课,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板书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习题的讲解过程也用幻灯片来代替,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5)教师很少做演示实验和让学生做实验,许多实验都是以讲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不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对策

(一)教师要重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教师应该多研究一下初中教材,厘清初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这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然后根据高中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现状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初中教师也应该多看看高中的物理教材,为学生进入高中提前铺好道路。

(二)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一的物理教学应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当、逐步递进。学生要先学习知识,后提升能力,让物理素养在不同阶段频频出现,逐渐加深思维的深度。比如“对物体受力分析”是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物理学习。力这个概念在初中是由生活实例引出的,从力的三要素来描述力,简单地涉及了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上详细地讲述了三种力,并且要掌握力产生的原因、力的大小计算、力的方向判断,在此基础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逐步引入受力分析的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后,学生知道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反过来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且继续应用到受力分析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三)新课教学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新课教学不能好高骛远,教师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弄清物理定义的来龙去脉,在记住概念的同时,明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真正含义。如加速度的教学,在运动学中涉及加速度的定义式,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涉及加速度的决定式,这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是有其深层的关系的。

(四)新课教学要始终贯彻物理思想和与物理方法

物理的主导思想是研究物体的规律。什么是物体,即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后根据物理条件从而建立物理模型,并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必然要采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方法。其训练的有效途径就是习题教学。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不能贪多、贪难,要由易到难,要精讲精练,不停地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习题讲解中,一定要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要让学生画出情景示意图、过程分析图,且强调不要在原图上画图,要边读题边画图。

(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很多学生总是把物理题当成数学题来解,硬往里面套公式,结果是牛头不对马嘴。原因是学生不能把物理情景转化为数学模型,再回到物理过程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要让学生先明白工具的用法,然后用工具解决问题。如在运动学中矢量正、负号的用法;追击相遇问题时物理现象用二次函数表达的含义;运动学中运动学图像与数学函数图像的联系和区别。

(六)在物理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习惯的同时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课习惯,听课的目的是获取有效的信息。要想听课效果好,学生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心中要留有疑问,要考虑到自己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同时上课一定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领会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要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习题,杜绝照抄和敷衍了事的做题习惯。再次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告訴学生独立思考是提升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不要一遇到难题就想着投机取巧,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地发现并掌握物理的思维和方法。最后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教材,但阅读教材不是看武侠小说,应该逐字逐句地读,对重要内容要潜心研读,对物理概念、物理定义、物理规律要读到烂熟于胸。

参考文献:

[1]潘茂群.三年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J].中学时代,2013(22):149.

[2]李育成.浅谈个人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看法[J].文理导航,2014(6):36.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