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职教专业硕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09-27 08:59唐瑗彬牟向伟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双一流培养模式

唐瑗彬?牟向伟

摘 要 当前职教专硕教学研究能力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制约了高层次职教师资人才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在培养和提升职教专硕教研能力过程中,组建了由学术导师(校内专业“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导师和职业学校导师三方协同的导师组,建立“研究生学术委员会—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各专业方向导师组—职业学校导师团队—行业企业导师团队”五位一体的导师组负责制运行和管理机制;遵循研究生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习得规律,在培养的全过程中分阶段融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环节,建立阶梯递进式教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 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培养模式;导师组;阶梯递进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44-06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方案》将我国高等教育引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反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1]。教育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学位办[2015]28号),确认了45所院校首批开展职教专硕培养试点工作,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以填补中职学校对于高层次职教师资的巨大缺口,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教研能力是教育硕士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我国教育创新力,而且是衡量我国教师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教育硕士不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目标,但并不等于“去学术性”,只是教育硕士对于科研能力的要求更加侧重于教育科学研究,即按照一系列操作原则和程序,运用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2]。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专业硕士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教学、教材研究、案例分析、班级管理等能力[3],即区别于普通教育硕士的建立于专业技术能力之上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职业教育教研能力是中职学校目前对教师的迫切需求,也是中职教师能力提升的难点问题。

目前,全国职教专硕授权点涵盖“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及普通院校,进入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并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校仅有5所。职教师资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对教育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双一流”大学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专业趋同、实习基地建设弱化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接中职师资需求,破解职教师资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困境,提升学科地位,通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寻求科学的培养模式,是创建高质量学科教育的关键[4]。近年来,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将科研与教学协同起来,探索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5]满足了社会对于教育硕士培养的需求,借鉴前人培养经验,探索职教专硕教学、实践与教研融合策略,对于完善教育硕士科学培养模式,破解学科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研究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整体看,职教专硕教学研究能力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制约了高层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发展。

(一)生源既有的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影响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培养

无论是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生源还是职教师资类专业生源,都缺乏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对于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的生源,大部分没有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学相关理论,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实践锻炼,需要在培养周期内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基于技术和职业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研究,提升的难度也较大,给培养院校提出了挑战。

對于专业对口的职教师资生源,在短期内培养其建立基于专业教学理论、专业教学方法之上的专业教学能力难度也是较大的。虽然职教师资本科生与其他专业本科生一样通过高考进入高校,但是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很多都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对职业教育认同感低,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存在不认可的现象[6]。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研能力普遍较弱。

(二)院校培养缺乏突出职教特色,限制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发展

全国教指委调研职教专硕培养试点单位,发现专业学院过多开设与专业学科相关的课程,导致研究生教育教学能力弱,违背了培养专业中职学校教师的初衷。一些学校该类研究生安排与教育类其他班的研究生合班上课,没有职业教育特色;一些学校安排教育学课程与教育类其他研究生一起上,专业学科课程与专业学院的研究生一起上,不能直接培养体现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核心能力的、建立于专业教学理论、专业教学方法之上的专业教学能力[7],教研能力的提升也难以保障。

(三)导师团队在培养中责权不清晰,未能引领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发展

职教专硕的培养要求至少是“双导师”培养,即专业学科教师与教育学科教师联合培养。也有院校提出在双导师的基础上增加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兼职实践导师,建立“三导师制”或“四导师制”,旨在通过各导师间协力合作,使研究生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均有提升,可随之而来的校内外兼职导师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合作,尚没有明晰的模式和有效机制来限定各方责权,导师团队指导优势很难充分发挥。

(四)培养院校缺少实践教学标准,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发展缺乏实践基础

教育硕士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是发展其教研能力的基础,虽然获得试点院校要求要有行业企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实践指导教师等,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效果尚有待检验,基于实践教学的教研能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三、影响职教专硕教研能力发展的因素

课程、导师、能力关注是影响职教专硕培养的重要因素,其中能力与能力之间先后习得关系的厘清是课程设置、导师团队组织等工作开展的基础与重中之重[8]。由于职教专硕的特殊性,需要先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即基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能力习得后形成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职业教育教学法、班级管理建设能力等能力习得后形成的教育教学能力。两者融合形成基于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现象、揭示职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基础,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包括问题发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逐步形成的过程。简言之,专业教育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可以促进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一)课程体系设置是教研能力提升的基石

合理设置的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课程教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培养职教专硕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并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根据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情况,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能力目标要求,重点解决课程体系架构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匹配关系、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与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对能力培养目标支撑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与能力目标达成度的关系,以及职业教育知识和理论类基础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拓展类选修课程、专业技能发展类课程与实习实践类课程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实现培养目标中的能力要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是教研能力提升的关键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學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9]。教学认知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是在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习得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研究能力是基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设计与反思。职教专硕难以在普通的理论学习环境下发现问题,特别需要在专业实践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反思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要做好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环节融合,规范实践内容与标准,是培养职教专硕教研能力的关键。

(三)导师团队指导是教研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在职教专硕多元培养目标定位下,实行导师团队培养已经成为共识。首先,合理组建导师团队,需要综合考虑并吸纳有专业研究背景、职教研究背景、职校教学实践背景、企业实践背景的成员;其次,建立导师团队运行机制,明确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第三,构建团队式指导模式,深化校校(高校-职业院校)、校企(学校-企业)导师间合作,制定针对研究生学源特色与专业特长的专项培养计划,在各导师分工合作指导下,通过“理论-实践-反思-提升”等步骤实现教研能力的养成。

(四)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机制是教研能力提升的保障

管理机制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导师团队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把关等关键环节,主导研究生全过程培养。院校责任部门协调做好课程管理、导师指导过程管理、企业与教育实践管理、学生学业生活督导、学术氛围营造、学位点自评等外部质量监测与调控工作。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培养模式具有工程实践性,培养过程具有产学研协作性,培养内容具有专业领域性[10],以此保障教育专硕教研能力的提升。

四、职教专硕教研能力提升对策——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研究生能力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教专硕的培养目标,将职教专硕能力划分为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能力要求整合与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兼顾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属性的人才培养目标[11]。根据教指委下发的《培养方案》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构。如图1所示,通识类学位基础课、专业类学位基础课对应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必修课、选修课对应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融合后形成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重点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系列必修课程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职业教育教学法模块(24学时)与专业教学法模块(12学时),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学习、模拟教学和实践考察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过程化的评价方式与教育教学能力过关考核,有力支撑了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强化“教育实践+企业实践”的双实践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尤其是专业技能实训、中职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职业教育教学法实训、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专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专业职业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的12个学时在中职学校完成教学和实践,课程实施与考核由校内任课教师与职校导师设计与把关,充分体现了职教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的原则,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建立导师组负责制运行和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导师组作用

组建了由学术导师(校内专业“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导师和职业学校导师三方协同的导师组。根据职业学校教师能力要求,广西师范大学职教专硕试点建立了“研究生学术委员会-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各专业方向导师组-职业学校导师团队-行业企业导师团队”五位一体的导师组负责制运行和管理机制,如图2所示,制定了管理细则,明确分工任务,形成培养合力。

导师组运行管理机制由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各专业导师组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控人才培养质量,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法团队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学术委员会下设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导师组团队协调与管理工作。

制定导师与任课教师管理相关制度,包含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实践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实践基地管理细则、指导教师遴选细则、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导师组工作内容、任课教师的岗位要求、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导师考核办法等,规范各方导师责权,保障教学与培养质量。

各专业方向导师组由导师组组长负责指导组内导师拟定研究方向并协调管理本组第一导师、职业院校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第一导师(学术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由校内“双师型”导师担任,全面负责研究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并指导其完成毕业论文,同时联合职业院校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职业学校调研、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选题,以及研究项目的实践验证等工作;联合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

“五位一体”的职教师资导师组负责制运行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各团队之间、各导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壁垒,形成以方向导师组组长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与中职学校的协同合作、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培养职教专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阶梯递进式教研能力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

遵循研究生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习得规律,在培养的全过程中分阶段融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环节,建立阶梯递进式教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根据能力之间的关系,各阶段通过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培养的内容安排和实施操作,以及每一阶段与下一阶段进阶衔接的能力要求与实现形式,逐步形成基于教研能力培养职教专硕培养模式。具体分为五个阶段:接触、了解、融合、深入、提升。其中,前三个阶段以专业能力、职教能力培养为主,通过职教感知、职业体验、教育见习、企业实践结合课程学习、学术沙龙,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融入探寻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培育;第四阶段通過教育实践中的实习总结分享、调研实施等环节实现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与职教研究能力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第五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依托实现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成效

经过三届职教专硕阶梯递进式教研能力的培养,先后有100余名职教专硕受益,阶梯递进式教研能力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与推广作用。

(一)提升职教专硕的教研能力

近三年,学生获区级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项,校级立项7项,院级项目立项6项,发表省级以上期刊文章54篇,其中学报8篇,人均发文量达1.2篇,毕业论文选题均为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学生毕业论文得到了教指委职教小组评估专家的肯定。

(二)构建了多方协同培养育人机制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签订多方合作协议,共建立企业实践基地41个,职业学校实习基地26个,基地分布广西各市县,能够满足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教人才的需要;组建了由培养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和教学队伍,各专业方向导师团队共计24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导师团队26人,职业教育教学法团队10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10人,有效开展校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彰显了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三)引领广西高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引领示范,开展广西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探索与实践。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广西职业教育教师研究中心”,培养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岗位要求。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岗位适应性受到中职学校的广泛好评。学生就业率高,第一届就业率超过95%,到中职学校就业的比例达61.8%,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全面提升了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对广西高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1-6.

[2]陈勇.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检视及培养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56-59.

[3]刘兰英,陈晖,陆祺.创建海内外联动实践基地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实践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0):36-41.

[4]周雁,Vankhalska Tetiana.“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2):15-18.

[5]刘景东,蒋有录,刘华,等.多方位、递进式科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2):60-63.

[6]王雯.“双一流”背景下职教师资培养的困境[EB/OL].[2018-05-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125871448941711&wfr=spider&for=pc.

[7]陈鹏,王辉.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嬗变和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8(16):6-12.

[8]石伟平,付雪凌.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须重新系统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8-04-24(9).

[9]宋明江.“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10]伍德勤,俞志敏,杨冰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以合肥学院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9):34-36.

[11]薛棟.关于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19):18-23.

Research o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

—— The Cas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Tang Yuanbin, Mou Xiangwe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overall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t a low level,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has set up a tutorial group, which is coordinated by academic tutors (professional“dual-qualification”teachers on campus),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tutors as well as vocational school tutors, and has established a five-in-one supervisor team,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llows the law of acquisi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s the training links of abilities of discover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 training, and establishes the step-by-step training mod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ies, through which good results has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mode; tutor group; step-by-step

Author  Tang Yuanbin, research assistan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Mou Xiang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双一流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