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 注重实践

2019-10-08 07:20赵树琴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赵树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基本走向。通过调查大量的教学实践可知: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与实际操作层面上,淡化甚至忽略语文课程性质的意识和做法比较普遍。教师习惯将理解语言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不能有效区分“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注重文本内容的开发,忽视语言的运用……这些都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三个合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理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确定恰当合理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著名作家曹文轩在《我喜欢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中谈道:“语文课本应该是‘非常完美的一个文本,应该‘在写作上有可以说道之处。”“听过许多老师分析课文,‘重心基本压在对这个文本的人文价值的分析上,很少听到一个老师去讲它的篇章结构、去讲它的文法、笔法、技巧,去讲它的文章之道。”

这两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只侧重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

下面是笔者讲授《穷人》一课时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与善良。

2.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目标直指文章的表达方法,将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简洁明晰。

语文课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选择的依据包括: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三是文本。《穷人》—课,可以教学生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可以教学生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这篇文章的表达顺序很明显,可以教学,但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认识文章表达顺序与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两项教学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后者尤为重要。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特点。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承担着多元的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审美熏陶、习惯培养等。而语文教材里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隐藏着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如何选择、确定乃至开发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让许多教师备感棘手。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往往感到头绪多、内容杂,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穷人》一课提供的读写结合点非常多:细致的环境描写、人微的心理描写、传神的对话描写等。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选择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手选取教学内容,这样的定位显然欠妥。因为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内容,三、四年级就已经教过,学生很熟悉,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味地重复学生已经学过、学会的内容,而且以此作为贯穿全文的灵魂,很容易陷入“教语文就是教课文”的泥潭。

当今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通病,即课文中有什么就抓什么,有多少便抓多少。教师往往把教学定格在教过,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比如,本课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三年级就教过,四年级还要教,到五、六年级仍要不断地炒冷饭。而本课中的心理描写,虽说六年级学生不陌生,但由此提炼出“用心理描写衬托人物的品质”,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以此为教学内容,可以来一次“美丽”的转身。

三、合理引导表达实践

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表达实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旨。

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是在大量实践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认真思考: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这个学段的学生在语言理解上、表达上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何分析与运用现有的教材,以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现有水平分析,如何确定明确的训练点,有了明确的训练点之后,如何有效地进行训练以达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如何评估教学是否达到目标。

在执教《穷人》时,笔者安排了五个教学板块:

1.感知全文,聚焦心理描写

(1)学生自由交流阅读体会

(2)认识心理描写的作用

出示课文中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学生体会表达作用,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

2.揣摩语言,体会精妙表达

(1)给第8、9自然段加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话分别说出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第8自然段:抱

第9自然段:想

(2)体会桑娜的善良:假如我们把“抱”和“想”的顺序颠倒一下,这样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

3.意会方法,习得读写规律

(1)对比读两段心理描写,看看有什么不同?

写法不同:第一段桑娜在沉思,想得有条理,没有省略号;第二段有省略号,写出了她忐忑不安的心情,突出了她的善良。

(2)小结:心理描写的作用不同:第一段介绍情况;第二段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迁移训练,学习运用表达方法

(1)渔夫当时可能会怎么想,你在课文中能找到哪些内容?

(2)运用刚才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试着写出渔夫的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5.指导实践,尝试独立运用

用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场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整个课堂教学利用课文内容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目标非常清晰,整节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训练说话,发展能力,实现了“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的转身,从“内容的分析”走向了“策略的指导”,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言语智慧。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