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让孩子爱上语文

2019-10-08 04:48姬润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本剧积极性兴趣

姬润苗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各大学校开始重视语文高段教学的教学质量,语文是教学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内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课本剧合理应用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语文高段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可以找到并抓住青少年的兴趣,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讲述课本剧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各方面优点,让孩子彻底爱上语文。

【关键词】课本剧;兴趣;积极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76-0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養和审美情趣。同时,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重点尝试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为突破口,使学生熟练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获得情感体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改变师生关系,有效促进学习

课本剧完整的编演过程始终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始终占主导地位。学生不再仅仅接收老师的思想,被动学习,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合作关系,他们平等互助,共同进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语言的表现力、动手能力等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不断实施、改进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在课堂上引入课本剧,迎合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必定也会大大提升。通过课本剧的编演来再现课文内容,这对受够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有趣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本剧,他们的想法得以实施,心灵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对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也大大提升。兴趣的驱使给了学生内在的动力,他们主动投入到集体的编排、表演中,主动深入挖掘课文内容,主动感悟人物的喜怒哀乐。曾安排学生排演《半截蜡烛》时,有几个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要求扮演角色。为了演好角色,他们认认真真地诵读课文,自己思考人物形象,设置剧情,亲自动手制作道具,反复打磨剧本,甚至还主动请教师给予指导。在课本剧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后,我发现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每节课学生都会提前做好学习准备,脸上写满兴奋与期待。有学生在演课本剧有感中写道:“今天语文课上得真开心,要是天天都这样上课该多好,那我就不会讨厌语文了”。

三、积极思考创造,培养创新能力

课本剧的排演是一个创造性很强活动,单单粗浅的了解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人物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剧本的改编、人物的表演以及服装的设计等都融合了他们独特的思维,体现了他们独有的创造力。学生身上的创造力、创新思维既是他们个性化的体现,也是共同推进集体活动的必要因素。编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平台,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体现,这样的创新性阅读、表演,无疑是建立在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之上的,突破了文本原有的内涵却又合情合理,这样的尝试应该被教师大力赞扬。当学生们获得了创作的机会时,他们的创作会非常大胆,他们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创作才能,发挥他们的个性,课本剧还可以加上符合文本时代背景的音乐、舞蹈等元素丰富剧情,也可以让学生演绎课文的现代版或夸张版。课本剧的目的并不是演绎课文,而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大胆放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新能力。

四、形式多种多样,富有感染力

课本剧的表演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不要以专业化的表演形式来约束学生的表演,要适当带领学生创新,可以充分吸收、借鉴其他艺术表演形式。比如融入相声的幽默逗趣,舞蹈的优雅轻快,快板的节奏鲜明等,凡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现空间又能服务于课本剧的表演形式都可以被吸收运用。这样课本剧的表演就不会走向死板单一,而是不断地被注入新鲜的元素,充满活力,丰富的表演形式也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更乐于参与其中,同时心灵受到感染,情感得到熏陶。

五、团队合作共赢,培养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现当代教育的宗旨,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日益完善的人格,把德、智、体、美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和谐发展。课本剧的排演就是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课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排演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一个课本剧的成功演出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它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创作剧本,指导排演,准备道具等工作都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并且在舞台上有正、反派之分,也有主、配角之分;有人受万众瞩目,有人却受尽“欺负”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学生之间做不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就不可能演好课本剧。因此,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样也都有各自的短处。在排演课本剧时,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演得最好,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能演技上乘,教师指导学生“小观众”,记录课本剧表演的精彩瞬间,一起写下观看课本剧表演的感受,让每次演出都成为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欣赏过程。

总之,课本剧的合理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课本剧也渐渐改变着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方面面,它能让孩子爱上语文,受益匪浅。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613)“让课本剧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新课程背景下课本剧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思考”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本剧积极性兴趣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