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原理评价益肾清利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2019-10-10 01:16陈继红盛梅笑许陵冬刘利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肾脏病肾小球尿酸

陈继红,盛梅笑,许陵冬,高 坤,张 露,赵 静,刘利华,孙 伟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 210029)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大约在8%-16%之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持续在11%左右[1]。我国2010 年的数据显示,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8%,患病人群达到1.2 亿人,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只有12.5%[2]。2017年,一项全国成人CKD患病率的meta分析中显示,未标化的患病率已达13.39%[3]。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是其危害的主要方面,2010年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在全球死亡总人数的排名已经上升至第18位[4]。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因素得不到肾脏替代治疗,最终只能走向死亡[5]。影响CKD 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大量蛋白尿、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Toda等[6]对连续5年进行健康检查的1 388名受试者进行研究,通过对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年龄和尿酸水平是CK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1.03、1.06。

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ACEI/ARB和复方α-酮酸制剂(开同)是近年来较为公认的有延缓肾功能进展的药物。ACEI/ARB 类药物有降低蛋白尿、肾保护的作用,但也发现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除具有升高血钾、升高血肌酐、引起干咳等为人熟知的副作用外,2010 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meta 分析更是指出ARB 有潜在的升高肿瘤发病风险的副作用。复方α-酮酸制剂(开同)有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尿排泄、减轻氮质血症[7]、以及减少含氮废物的产生[8]等作用,既往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复方α-酮酸制剂(开同)+低蛋白饮食(Low-protein diet,LPD)可有效延迟CKD患者进入透析时间[9],然而昂贵的价格又限制了其使用。

CKD3 期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关键时机,这一阶段对整个CKD 的预后和转归都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前期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益肾清利泄浊中药可以增加CKD3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进展,其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但该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iral,RCT)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入组患者的面较窄,观察时间较短,证型不够全面,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是已制备好的颗粒剂,成分固定,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调方等,这些问题导致RCT研究往往不能真实的反应中医药的疗效。

与RCT 不同,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是指在真实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健康真实影响的研究[10]。国际上,尽管不同机构和组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确切定义存在差异,但实质均强调是在真实环境下采集的数据,数据的产生和收集过程与临床实际诊疗保持较好统一[11]。

真实世界科研范式更适合中医临床研究,能够保障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特色治疗的顺利开展,是中医临床试验研究的一种新方法。针对肾脏病早中期(CKD3期)的中医药干预治疗,真实世界的研究不多,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真实地评价了中医药延缓CKD进展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美国NKF-K/DOQI工作组原著;王海燕、王梅主译)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肾损害≥3 个月,有或无GFR降低。肾损害指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列之一:a 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b 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肾功能在CKD3期,即肾小球滤过率(GFR)在30-59 mL·min-1之间。

1.1.2 中医诊断标准

①脾肾气(阴)两虚: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或舌淡苔薄少津,脉沉细;②阳虚甚者:症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面色晄白;③兼阴虚证:症见面部烘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偏红苔少。

①兼湿浊证:症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身重困倦,舌苔白腻;②兼湿热证:症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③兼血瘀证:症见肌肤甲错、皮下瘀斑、舌质暗。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男女不限,所有符合慢性肾脏病3期的诊断标准,30 ml/min<GFR<60 ml/min,且排除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1.2.2 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恶性肿瘤活动期、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患者;已知对该研究中某种药物过敏或无法耐受者。

1.3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数据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临床-科研-慢病管理数据平台,共98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1)饮食营养

参照《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入组后均对受试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饮食营养咨询,开具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处方。

(2)控制血压

参照JNC7、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常用的降压措施包括低盐饮食和药物控制,药物控制推荐首选ACEI 或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随访期间血压建议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

(3)控制血脂

对以总胆固醇或LDL-C 增高为主者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对以甘油三酯高为主者首选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治疗目标为总胆固醇<5.72 mmol·L-1,LDL-C<3.64 mmol·L-1,甘油三酯<2.26 mmol·L-1,应用后仍不达标者,继续使用直至研究结束,并详细记录。

2.1.2 中医治疗方案

采用治疗CKD3期的中药核心方剂--益肾清利泄浊方:生黄芪30 g,潞党参15 g,制苍术15 g,生白术15 g,老苏梗12 g,虎杖15 g,炒当归15 g,石韦15 g,河白草30 g,积雪草30 g,六月雪30 g,土茯苓30 g,赤白芍15 g,厚杜仲15 g,怀牛膝15 g,制军6 g。临床加减如下:阳虚甚者,症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面色晄白,加用淡干姜10 g、制附片10 g;阴虚明显者,症见面部烘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红苔少,去潞党参,改用太子参15 g,加用制黄精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湿浊证明显者,症见纳呆腹胀,身重困倦,舌苔厚腻,加用晚蚕沙(包)20 g、干荷叶20 g、藿香15 g、佩兰15 g;兼湿热证者,症见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加川黄连3 g、车前草15 g;血瘀证明显者,症见肌肤甲错、皮下瘀斑、舌质暗,加鬼箭羽20 g、三棱15 g、莪术15 g;水肿较甚者,加玉米须30 g、猪苓15 g、车前子40 g。发生足趾等关节肿痛等痛风症状者,加威灵仙20 g、青风藤20 g、海风藤20 g、络石藤20 g;外感者,加银花、连翘各15 g;纳差者,加炒麦芽15 g、神曲15 g;蛋白尿明显者,加用白花蛇舌草30 g、蜀羊泉30 g;血尿明显者,加大小蓟(各)15 g、仙鹤草各30 g。

2.2 观察指标和方法

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eGFR,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1年。

以6个月为1周期进行预后转归观察,分别记录各周期内患者好转、稳定、恶化的患者例数。好转:患者由CKD3期转为CKD2期或1期;恶化:患者由CKD3期进展为4期或5期;稳定:患者稳定在CKD3期。

以CKD4期为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

评价尿酸与肾功能的关系。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单组内差异使用单样本T检验,同一个访视中,组间两两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法。采用双变量分析研究尿酸高低与肾小球滤过率有无相关性,分析方法为双变量分析中的Pearson法,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10.1-2019.1.1.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共计98 例。其中,男性60 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59.41±15.02岁,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表1)。

表1 患者初诊时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S)

表1 患者初诊时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S)

注Scr:血肌酐;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BUN 血清尿素氮;UA:血尿酸;TP:血清总蛋白;K:血钾;Ca:血钙;P:血磷;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3.2 原发病分布情况

在98 例CKD3 期患者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的患者有80 例,占总人数的81%;其次为高血压肾病,有11 例,占总人数的11%;糖尿病肾病有5 例,占总人数的5%。痛风肾病有2例,占总人数的2%(表2)。

表2 原发病分布情况

3.3 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变化情况

患者治疗3、6、9、12 个月后的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均未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3、6、9、12个月后的eGFR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6,9,12 个月后的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S)

表3 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的转归情况

表5 尿酸分组eGFR的情况(=S)

表5 尿酸分组eGFR的情况(=S)

注:与B组比较,▲P<0.05

3.4 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的转归情况

98例CKD3期患者通过肾内科临床-科研-慢病管理数据平台,以6个月为1周期,进行肾功能转归情况考察。有97例患者进入第2周期(完成6个月随访),96例进入第3周期(完成12个月随访)。每个周期中,将肾功能稳定在CKD3 期者,定为B 组;将肾功能好转,eGFR由3期转为2期或1期者,定为A组;将肾功能恶化,eGFR由3期进展至4期或5期者定为C组(表4)。

3.5 以尿酸为分层,比较肾小球滤过率情况

将尿酸指标正常的患者(男性200-420、女性140-340)定位A 组,将尿酸指标大于正常值的患者(男性:尿酸>420,女性:尿酸>340)定位B 组。每3 个月为1访视点,共随访4次。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A组eGFR 明显高于B 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6 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分析

将各个访视点中尿酸指标为横坐标,肾小球滤过率指标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每3个月观察1次,共观察4次。第3个月访视时,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P值为0.034,第9 个月时,P值为0.000,第12 个月时,P值为0.001,可见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尿酸水平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越低(图1)。

3.7 生存分析

以CKD4 期为终点事件,以6 个月为1 周期,进行患者的生存分析,横坐标表示的是随访时间(单位:天),纵坐标表示的是生存率情况(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 年的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趋势很小,也就说明通过长期中药治疗,肾功能可长期保持稳定。

4 讨论

CKD3 期处于慢性肾脏病的早中期,此阶段的诊治对病情后期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改善蛋白尿、调控足细胞凋亡及改善肾小球硬化[12-13]。中医肾病学大师邹云翔教授特别强调慢性肾脏病要注重“保肾气”,提出治肾用药原则为:维护正气、治病求本;注意和络,运行血气;勿用攻伐,平药为上[14]。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拓展,认为肾脏病的根本在于“肾气不足”[15],在此基础上,有水湿、湿热、瘀血等外邪表现,提出了“补肾固体、固肾为本、顾护胃气”的治肾之法。孙伟教授对两位大师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将慢性肾脏病的病机高度概括为“肾虚湿(热)瘀(浊)”,肾虚以脾肾气虚为主,湿为湿热之邪,瘀为瘀血,浊为浊毒。肾虚乃发病之根,湿热为进展之基,瘀血、浊毒为疾病之果[16]。由此创立了“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治疗大法。益肾即补益脾肾,修复损伤的肾单位;清利即清利湿热,抑制炎症反应;和络即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防治肾纤维化;泄浊即排泄浊毒,促进毒素从体内排出,改善临床症状。

图1 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分析

图2 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存分析图

中药组方选用的核心方是生黄芪、潞党参、制苍术、炒白术、老苏梗、虎杖、炒当归、石韦、河白草、积雪草、六月雪、土茯苓、赤白芍、厚杜仲、怀牛膝、制军等药,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其中,黄芪、党参、苍白术、苏梗健脾益气,补后天助先天;怀牛膝,杜仲补肾强腰,味厚质润,温而不燥;赤白勺、当归养血活血,补而不滞;积雪草、虎杖、石韦、河白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土茯苓、六月雪、制军泄浊排毒,推陈致新。诸药相合,共奏“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之功。

临床上,以此为核心方使用,患者随访观察1 年,其血肌酐稳定,eGFR 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患者服药1年与服药6 个月时的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功能恶化患者无明显增加,好转和稳定的患者占主导地位。以CKD4期为终点事件,进行患者的生存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增长,发展至CKD4 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这也说明长期的中药治疗可以稳定和延缓患者肾功能的进展。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关于北京市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7],高尿酸血症为CKD 的最强危险因素。在健康人和肾功能受损的受试者,尿酸本身也可以促进CKD的发展,当机体出现尿酸排泄障碍时,尿酸会类似于痛风性关节炎一样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集合管,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内皮功能障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18],而降低血尿酸水平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19]。本研究亦发现:治疗3、6、9 个月,尿酸异常组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尿酸正常组的患者,且尿酸水平的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越低,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临床上应积极地将尿酸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益肾清利泄浊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CKD3 期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患者的原发病及合并用药登记资料不完善,大量患者未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法评估中药对蛋白尿的影响,上述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均应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肾脏病肾小球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