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2019-10-14 11:58黄赛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黄赛男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史观解决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利用文明史观能更好地评价历史人物,利用现代史观能引导学生搭建认知系统,利用全球史观能促使学生打开多维视角,利用社会史观能将人文教育引入历史教学中。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史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多元史观;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2-0079-0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并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了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解读教材。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多元论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由独立的因素组成,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独立存在,并对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笔者鼓励学生找出这些不同的因素,并以之为基础展开多元分析,促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文明史,评价人物事件

文明史观将文明作为单位,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认为文明之间是不可隔离的,有相互碰撞和冲突。如果学生能利用文明史观分析问题,则能认识到在文明相互碰撞和交往的过程中哪些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逐步学会在文明史的基础上评价人物和事件,学会在整体背景下探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学习“古代的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学生能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更大的框架中,则能更好地分析相关的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何要提出海禁的政策,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如果能用文明史观整合整个农业文明进行评价,就能更好地展开分析。学生可以探究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是如何得到发展的,然后思考倭寇对于当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朱元璋为何要提出海禁了。为了让学生更客观地评价朱元璋,还可以让学生将中国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如分析当时的日本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倭寇,中国的海禁政策对于日本等周边国家起到了怎样的影响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客观地评价朱元璋的海禁政策。

在运用文明史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东西方文明比较的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看到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联系性,进而更好地评价历史事件。而且这样展开历史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树立时空观念,进而了解划分时空的多种方式,从而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现代史,搭建认知体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习如何解释工业革命以后的世界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现代史观。如果学生能树立现代史观并学习现代史观的相关内容,探究世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分析促进历史发展和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学生就能逐步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进而自主搭建认知体系,提高历史认知水平。

在学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的视角放在二战之后,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苏联当时为何要进行这样的经济改革。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将目光放长远,探究俄国的现代化之路。学生可以探究一下俄国如何从封建农奴制的时代发展到沙皇专制统治时代,这样能让学生回顾俄国的历史,了解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俄国现代化的发展。然后,可以思考苏联成立后,如何突破这些阻碍,如何确立新的社會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样学生就能将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融入其中。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不仅对苏联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还能自觉搭建认知体系,在学习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时,也能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认知和分析。

在运用现代史观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看清楚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走向,这样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历史理解。笔者鼓励学生在现代史观的基础上解决历史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历史理解能力,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三、全球史,打开多维视角

全球史观也是多元史观中的一部分,利用全球史观能让学生看到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并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分析某个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在历史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被分析的地区,而应该打开多维视角,从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发展等角度入手展开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收集多元化的史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为何会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又为何会逐步进行对外开放。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在中国的范围内探究这个问题,那么理解必然不够深刻,但是如果能从全球化的视角展开分析,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全面。笔者鼓励学生收集一些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并将其作为材料,然后探究全球大事对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有什么影响。如有学生发现在1978年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要共同开发亚马逊地区。同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通过这些资料学生认识到在当时,和平、发展、开放是国际上的主旋律,这样就不难理解中国因此而得到的启发和受到的影响。

利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能让学生的历史观点更为新颖,同时也能让学生拓展视野,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在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收集史料。这样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社会史,实现人文教育

在探究历史问题的时候,还要运用社会史观来分析问题,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等大事件的集合,也是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的集合。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还要学会观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可以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入学习中,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社会史观展开社会调查活动。笔者鼓励学生参与到“十年——身边的变化”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采访邻居和家人、网络搜索老照片等方式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分析在近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人的生活习俗和物质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从共享单车的出现、移动支付的流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等角度入手,看到了中国出现的变化,认识到了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方面出现的变化。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认识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改善人们的生活,从而实现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

借助社会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也是了解国家历史发展和变化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得到了拓展,同时,学生在探究人民生活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在展开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用多元史观分析各种历史问题,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问题探究的多元性,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蔡鹏图.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品位·经典,2018(1):75-77.

[2]  李盈.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经济全球化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3):92-93+101.

[3]  曾祥远.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56):144.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