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5年高血压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分析

2019-10-15 11:57张显珍王婷婷何菁初均晓刘俐惠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共词个体化依从性

张显珍,王婷婷,何菁,初均晓,刘俐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与众多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显著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1]。2002年中国18 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8.8%,约为1.6 亿人,2002年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0%,患病人数增加7000 多万[2]。国外研究者强调对高血压的优质护理及综合性健康管理,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近年来,我国护理工作者也在高血压护理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成果。共词分析是利用文献计量和聚类统计的方法,将文献关键词两两组成词组,并根据这些词组在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划分为不同的类团,通过聚类分析反应出这些词之间的远近关系,从而进行主题归纳,多用于图书馆及情报学领域[4-5]。与传统的文献计量方式相比,共词分析通过计算机对研究结果的客观化呈现,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研究的可靠度。本研究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近5年高血压护理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便了解高血压护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最终为临床护理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现报道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关键词及数据预处理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词为“高血压& 护理”,检索类型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共检索到8649 篇论文,将论文题录信息下载,采用自编Java 程序进行词频统计,以SPSS18.0 和EXCEL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运用自编程序和共词-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6]。

1.2 词频统计

1.2.1 词频映射规则 基于文献关键词的词频,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去除对本研究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如护理、高血压),并应用统一的映射规则对相近的词进行合并,映射规则见表1。

1.2.2 根据映射规则对关键词进行替换后重新统计词频 选取频次≥38 的68 个关键词,见表2。

1.3 构建矩阵

基于关键词表,运用自编Java 程序对高频词进行两两共现的计算,构建出68×68 的共词矩阵,共词矩阵中,对角线上的数据为该词出现的总次数,非对角线上的数值代表某两个词共同出现次数。为更准确地揭示高频词之间的相关性,运用Ochiia 等值系数构造出相关矩阵,w1,w2 两词的Ochiia 系数=√w1,w2 共现次数/w1 出现次数×w2出现次数。相关矩阵部分数据见表3。相关矩阵中,0 值过多,计算时误差较大。为减小误差,方便进一步的分析,用1 减去相关矩阵中的数值,得到相异矩阵,部分数据见表4。

表1 词频映射规则

表2 高频关键词表

表3 高频词相关矩阵(部分)

表4 高频词相异矩阵(部分)

1.4 聚类分析

聚类(clustering) 就是将数据对象分组成为多个簇,使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具有非常大的相异性[7]。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18.0 进行层次聚类,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分的6 个研究主题见表5。

2 结果

根据聚类分析得到的树状图,结合专业知识将结果划分为6 个研究主题,见表5。分别为: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个体化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护理应用中的研究、多种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护理中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共词分析法发现高血压护理领域文献主要呈现6 个研究热点,涵盖了高血压护理的多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高血压护理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近5年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所提升,护理模式不断创新与探索,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变化,对于护理效果评价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同时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将成为护理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这要求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多学科合作的能力。现将六大主题分述如下。

3.1 第一主题是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图1 高频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多方面的心理反应,部分患者由于对自身病情认知不足,病后适应不佳,出现对疾病的恐惧,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在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8]。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也会加重病情,降低其用药依从性等[9]。若要有效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关注点。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临床工作中护士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并接受简单的心理疏导训练后,可使用心理干预法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干预,最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0],提升其生活质量[11-12]。共词分析结果也揭示了心理护理理论逐渐得到重视并在临床进行了广泛实践,护士的角色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丰富,不断地接受其他学科的知识。

3.2 第二主题是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研究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子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 agulation,DIC)、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elevated liver function and low platelet count syndrome,HELLP)综合征等[13]。妊娠高血压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研究表明[14-15],随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变的加剧,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伴随妊娠感染的产妇妊娠结局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围绕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也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方式,注重护理评价与结局指标是这一主题的研究重点。研究发现[16],优质的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血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要兼顾妊娠期护理的特点和合并高血压后的情况,注重监测各项临床指标,如血压波动情况,监测胎心音等。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加强饮食护理,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产妇分娩风险的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工作繁重,强调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未来应更关注这一类人群的高血压防治。

表5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分的6 个研究主题

3.3 第三主题是个体化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护理应用中的研究

个体化护理是近几年护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在临床工作中也有较多的开展。个体化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倡导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团队(包括医师、药剂师、护士等)合作方式,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动态跟踪不断改进[17]。高血压的个体化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用药护理、运动锻炼指导、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18]。研究表明[19-20],根据患者不同的服药习惯及运动方式等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有利于血压趋于平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个体化护理侧重患者之间的差异,每项护理措施的计划和实施都需经过反复的研究,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行更新。对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21],经过个体化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血压管理能力也随之提高,进而有利于其血压控制。然而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工作较为繁重,个体化护理的需求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尚有待完善。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从业者的增加,个体化护理将在高血压等慢性病护理中得到完善及广泛的应用。

3.4 多种护理方式在高血压护理中的研究

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应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临床护理工作者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探索出多种护理方式,共词分析显示循证护理、中医护理、 心理护理等在高血压领域逐渐得到了研究和应用。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中医护理可以达到协助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调查发现[22],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在高血压护理领域的应用中,穴位按摩应用最广泛。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护理在防治慢性病上将会显示出巨大潜力,因此临床专科护士也应加强中医护理的学习,探讨配合中医治疗的最佳护理管理方案。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获得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23]。近年来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护理领域发展迅速,为临床护理的开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基于证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的护理经验,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多种护理方式在高血压护理中的研究与开展显示了护理从业者的思维不断开阔,善于接纳新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既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不断开拓了护理行业的新前景。

3.5 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研究

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与自身的依从性有着重要的相关性。高血压的控制对策主要是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虽然现有的降压药物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但目前血压控制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24]。由此可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家庭支持情况,探索患者依从性较差的原因,并考虑如何提高依从性。为了提高药物依从性,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解释降压药物对于控制血压的重要作用。出院患者应做到定期随访,提醒患者家属尽到监督和提醒的责任;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行为能力较差,加之药物品种繁多、给药方案或剂量过于复杂,造成了老年人误服、多服或漏服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其用药剂量不足或用药过量[25]。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用药方案,并制作一些宣传手册或将用药方案以便利贴的形式标记出来; 对于担心药物副作用的人群,护理人员应简单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而消除患者的担忧。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发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的确是护理工作的难点,未来应该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从而提高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3.6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

对于高血压类的慢性病,除了患病后的治疗与护理,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也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健康管理重在疾病未发生之前的预防和疾病发生之后的控制,需要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配合,可采取随访或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为居民提供测量/询问血压和血糖、体格检查、生活指导、建立健康档案、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26]。医护人员除了使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让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010年以后我国对于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明显增加,健康管理在社区开展较多[27],目前,在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上存在着对于健康管理内涵认识不清,干预措施缺乏层次性等问题[28]。由于医疗资源较为紧张和高血压的疾病特征,在医院进行健康管理较为受限,因此在社区或家庭开展健康管理将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趋势[29]。

4 结论

通过共词分析法对近5年来我国高血压护理领域的文献研究发现,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符合程度较高。心理护理、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个体化护理、循证护理及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应依据以上的难点及热点,探讨更具个体化、科学性、实用性的护理模式,以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应特别关注妊娠期及老年高血压患者;并重视多学科的合作。临床护士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如心理学、中医学、康复医学等,以在高血压护理管理中应用最佳方案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共词个体化依从性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基于Matlab的共词矩阵构造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基于共词知识图谱技术的国内VLC可视化研究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GEPHI的共词可视化分析:以文献计量学作者合作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