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ASIR等级和重建层厚对泌尿系结石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

2019-10-16 06:49束宏敏李小虎杜俊华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泌尿系低剂量结石

束宏敏,李小虎,胡 翀,刘 斌,宋 建,杜俊华,余永强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目前以CT扫描作为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然而,CT扫描较尿路平片、超声等检查方法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接受多次CT检查。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1]表明,降低管电流可降低辐射剂量,但引起图像噪声的增加。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能有效地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2]。图像重建层厚的选择亦会影响图像噪声。该研究结合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探讨在低剂量CT诊断泌尿系结石中最佳的ASIR等级及重建层厚。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8月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各33例。低剂量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3~67(49.7±13.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6~33.8(24.44±3.73) kg/m2;常规剂量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7~74(51.0±11.1)岁,BMI 17.6~33.2(24.25±3.60) kg/m2。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PJ2011-08-09)。

1.2 设备与方法采用GE能谱CT扫描,扫描范围自T12水平至耻骨联合。扫描参数:120 kV,10~400 mA[3-4](使用ATCM技术),螺距1.375,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设定NI低剂量组为25,NI常规剂量组为13。常规剂量组采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进行图像重建,低剂量组采用FBP及不同ASIR等级(20%、40%、60%、80%)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两组图像重建层厚为1.25 mm。对低剂量组图像质量最佳的ASIR等级进行0.625 mm及2.5 mm层厚重建。

1.3 图像质量分析①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1分:图像噪声大,组织结构模糊,无临床诊断价值;2分:图像噪声较大,大部分组织结构模糊,临床诊断价值较小;3分:图像噪声一般,部分组织结构模糊,临床诊断价值一般;4分:图像噪声较小,组织结构清晰,临床诊断价值较大;5分:图像噪声小,组织结构清晰,临床诊断价值大[5-6]。② 图像噪声的测定:选取3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肝右叶、体表脂肪层及L5水平腰大肌),测定ROI区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值。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以上图像进行评估、观察,意见不一致时,由两名医师协商达成一致。

1.4 辐射剂量记录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s,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根据公式(ED=DLP×0.015[7])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

2 结果

2.1 辐射剂量低剂量组CTDIvol、DLP、ED较常规剂量组分别下降约63.91%、63.28%及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剂量比较

2.2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图像噪声低剂量组80%ASIR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剂量组FBP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2,P>0.05)。低剂量组80%ASIR图像噪声(肝右叶、脂肪、腰大肌)与常规剂量组FBP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肝右叶=1.099,t脂肪=1.603,t腰大肌=1.617,P>0.05)。见表2、图1。

2.3 不同层厚重建图像比较对低剂量组80% ASIR图像进行0.625、1.25及2.5 mm层厚重建,比较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检出结石分别为167、171、169枚。见表3、图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图像噪声比较(n=33)

与对照组FBP比较:*P<0.05

表3 三种不同层厚重建图像质量及噪声比较(n=33)

图1 两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

A:常规剂量、FBP重建;B~F:低剂量,依次FBP、20%ASIR、40%ASIR、60%ASIR、80%ASIR重建

图2 三种层厚重建图像对小结石的显示情况

A:0.625 mm层厚、横切面;B:1.25 mm层厚、横切面;C:2.5 mm层厚、横切面;D:1.25 mm层厚、冠状面

3 讨论

随着CT检查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逐步应用,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随之增加,辐射引起的危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低剂量CT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采用控制管电流调节降低辐射剂量。管电流调节技术是通过设定NI值调节剂量,NI值越高,辐射剂量越低。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ED(2.25 mSv)较常规剂量组(6.12 mSv)明显减低,剂量降低约63.2%。既往研究[5,8-9]显示,使用低剂量CT扫描,患者的辐射剂量下降约50%~76%。本研究的剂量降低程度较以往研究[5,8-9]相似,辐射剂量降低的程度可能与扫描条件(管电压、NI)的设定有关。

研究[10]显示,剂量降低的同时会引起图像噪声的增加,导致图像质量下降。FBP和迭代重建算法为常用的降低图像噪声的重建技术。FBP技术简单快速,但易受X线量波动的影响。ASIR作为降低图像噪声的重建算法之一,通过迭代的方式在原始数据空间上抑制噪声,可在不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降低图像噪声,明显改善图像质量[11]。本研究中,低剂量组扫描图像噪声较大,使用不同等级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后,图像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研究采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噪声测定双指标评定图像质量,结果显示,随着ASIR权重的增加,图像噪声逐步减低,图像质量评分逐步增加,以80% ASIR图像质量最佳,与Mclaughlin et al[12]研究结果类似。

图像噪声的大小与图像重建层厚呈负相关性,层厚越厚,图像噪声越小,且层厚越厚,重建的数量明显减少,重建速度提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随着图像层厚的增加,对于小结石的诊断会受到影响,造成小结石的漏诊。本研究中,选择了0.625、1.25、2.5 mm三种层厚重建图像,三组图像中结石的检出分别为167、171、169枚。0.625 mm层厚重建图像噪声明显高于1.25 mm及2.5 mm两组图像,图像伪影大,对于部分小于2 mm的结石,显示欠佳,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本研究中有4枚结石(直径≤2 mm)未检出,如图2所示。2.5 mm层厚重建图像噪声明显减低,图像质量优于1.25 mm,但层厚增加,易造成小结石的漏诊,本研究中有2枚小结石(直径1~2 mm)未检出。1.25 mm层厚重建图像噪声适中,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对结石的检出率较高,为最优重建层厚。李丽超 等[13]研究显示,在低剂量扫描中,以1.5 mm层厚为最优的重建层厚。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本研究尚有待改进之处:扫描条件(管电压、NI)设定的较为单一,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优化扫描参数,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猜你喜欢
泌尿系低剂量结石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