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L的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9-10-18 02:41盛铨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信息素养新媒体

盛铨

摘  要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信息素养(MIL)概念中的部分内容为基础,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提出新媒体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即确定新媒体用户在信息的获取、评估以及创新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010-03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诞生以后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金融与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新媒体提供的便利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以何种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提升用户信息素养,以更好地推动全民进行信息消费,已经成为行业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媒体信息素养(MIL)

媒体信息素养(MIL)的概念是为了弥合社会中数字分割的个体之间的差距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降低那些拥有和不能访问媒体和信息的人之间的信息鸿沟。过去20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MIL实践,希望能够培养个人不仅能够获取信息,而且能够评估和创建信息内容。近年来,人们之间的信息鸿沟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在当前各类新媒体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和批判性评估人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科文组织对MIL的定义,媒体信息素养有如下特征:

了解媒体和其他信息提供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能;了解履行这些职能的条件;认识并阐明对信息的需求;查找和访问相关信息;严格评估媒体和其他信息提供者的信息和内容,包括网络上信息的权威、可信度和当前目的;提取和组织信息和媒体内容;从信息内容中抽象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通过合适的形式和媒介,以合乎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将对创造的知识的理解传达给受众或读者;能够应用ICT技能处理信息,并生成用户生成的内容;与媒体和其他信息提供者(包括互联网上的信息提供者)进行自我表达和对话。

2  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确定

教科文组织的MIL评估框架有两个主要层级,包括国家准备等级和MIL能力。第一层,国家准备等级是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在国家层面采取有关MIL的举措的术语。由于本研究仅侧重于个人的新媒体MIL能力,因此目前尚不会讨论国家准备情况。第二层主要是指教科文组织提出的MIL能力。该层基于MIL矩阵,由五个方面组成,包括MIL要素、MIL二级指标、能力、表现标准和熟练程度[1]。从MIL的主要能力矩阵来看,该框架为我们评估新媒体信息素养提供了三个要素,用以评估新媒体信息素养的能力,分别为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评估和创建。

2.1  新媒体信息获取

获取是指运用恰当的手段获取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在获取要素中,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包括新媒体信息需求、新媒体信息的定位、新媒体信息的访问三个指标。

在新媒体信息需求方面,我们关注的是评估对象是否对新媒体信息有着明确的需求,是否能明确表述需求以及将需求转化为行动的能力。随着新媒体设备的普及以及新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海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明确的信息需求是人们主动获取对自身有价值信息的基础。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将需求以一种明确、统一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将之转化为寻求新媒体信息的行动,也是我们本次评估的重点。

在新媒体信息定位方面,新媒体信息素养的高低表现为能否制定良好的信息查找策略,通过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新媒体信息提供者查找、定位信息以及是否具备区分信息源的能力。在新媒体海量信息环境下,人们在对特定行业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时被称为是专业搜索。不同的信息需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搜索引擎或工具进行检索,如专业学术刊物可以通过知网或者百度学术进行检索,美食信息可以通过大众点评,不同的经验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获得等。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通过不同搜索引擎、工具高效获得新媒体信息,并且能够区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专业性。

在新媒体信息的访问方面,访问策略、访问工具和访问道德构成了我们这次的评估标准。查找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已经获取到该信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工具有效并且高效地访问该信息,从而减少时间和成本,同时遵循访问的法律、规则、政策和权力,是一个人信息素养能力的体现。

2.2  新媒体信息评估

评估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本研究经过对MIL的细化,构建了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对新媒体信息及其提供方的评价、对新媒体信息的组织三个指标。

在对新媒体信息的理解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的首先是评估对象对新媒体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和功能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无论在获取信息还是提供信息的时候,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此外,我们评估的是对新媒体信息影响力的理解。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有着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及速度。一个人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广泛传播,足可见其影响力。因此,拥有良好新媒体信息素养的人,应对其影响力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今后的信息创造和传播中更加谨慎、合理。在理解了新媒体信息的影响力之后,理解新媒体信息伦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伦理道德等之后,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信息,从而发现不良信息,维护信息安全。

在新媒体信息评价方面,我们认为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信息评价标准并熟练运用。能理解、批判地分析和评估信息内容,其中包括比较、分辨事实,识别重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质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力量如何塑造信息内容。还要能通过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等以及信息提供者的目地、信誉等因素评估新媒体信息的質量。

在新媒体信息的组织方面,新媒体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以及修正和重塑使我们本次评估的两项指标。在云存储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较好地掌握和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存储软件,如腾讯微云,百度云等,能极大提高新媒体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效率,从而为今后的再利用奠定基础。而修正、改善和重塑所记录的信息,使之符合最初的需求,也是信息素养能力良好的体现。

2.3  新媒体信息创建

创建是指掌握新媒体信息的内容以及建立新的知识,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其指标体系包含新媒体信息创新、新媒体信息交流的伦理与道德以及新媒体信息的监控。

在新媒体信息创新方面,我们的评估项目为信息的创造以及传播能力。拥有良好新媒体信息素养的评估对象,应能根据现有信息进行信息的再创造,并在分析目标受众的不同特點之后,通过恰当的新媒体工具,如知乎、微博、直播平台等进行传播。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的不只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更是信息创新与传播者。

在新媒体信息交流伦理与道德方面,我们的评估标准分别是新媒体信息交流道德、抵制不良信息以及维护信息安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才能够更加科学地使用和利用这些信息,在利用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也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信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利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人们在获取、利用信息时遇到不良信息,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并在自身与他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时,通过多种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在新媒体信息监控方面,我们的评估标准是被评估对象是否了解对所创造信息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和如何对信息进行监控。

根据以上基本框架,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指标及含义,见表1。

3  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鉴于年轻人在在利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过程中最具有典型性,我们在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时,选取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群体作为评估对象,通过网络渠道发放调查问卷并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估。随机选取10名专家对参加调查的学生进行评价,并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确保专家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所获取的数据真实可靠。

所有指标我们都分为五个能力水平,分别为:“高”“较高”“一般”“低”“很低”。从评估结果来看,一年级学生的大部分评价结果在“一般”这个档次,这可能跟他们接触的新媒体相关知识相对较少以及各类信息和计算机课程也处于刚刚接触的状态有关。大二学生相比大一学生有了显著提高,专家对他们的评价总体来说集中在“一般”和“较高”这两个档次,这说明学校的计算机和信息类课程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年级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三学生总体处于专家评价的“较高”水平,主要可能是由于毕业生需要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迫使他们学习更多的技能及手段获取、处理各类相关信息。

在本次评价中,我们还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当前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时,更多时候是以种碎片化与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在解读他们所获取的信息,这也导致他们对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进而造成了受访者新媒体信息解读能力普遍不高。

第二,从新媒体信息内容及质量评价能力来看,由于学校教育没有针对如何辨别和讨论信息给予相应的教学,这导致许多人这项能力有所欠缺。他们知道网上的各类信息需要鉴别及评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还相对比较欠缺。

第三,有关新媒体伦理道德方面,虽然整体评价还算可以,大部分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知识及意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却常常无意间忽略,比如转载传播新媒体信息时不标明出处,发布未经验证真假的消息等,这些都有侵犯知识产权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隐患,必须予以重视。

4  结束语

基于MIL框架的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弥合无法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个人与能够访问新媒体信息和享受该便利的人之间的信息鸿沟。MIL评估框架用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评估与鉴别现状,相关指标能够比较好地适用于评估新媒体信息素养与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拓展,使得新媒体用户数量迅速增加,这要求在该网络世界中对个人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更加紧迫。

参考文献

[1]程萌萌,夏文菁,王嘉舟,等.《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UNESCO)解读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1):21-29.

[2]张长海.基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4):102-116.

[3]范哲.社会化媒体情境中信息素养的内容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10):170-174,164.

[4]刘志军,祝明慧,牟凤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49-50.

[5]张长海.基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4):102-116.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信息素养新媒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