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体隐喻认知浅探

2019-10-18 02:41林芝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图式隐喻功能

林芝雅

摘  要  “××”体是流行于网络的一种话语建构式样。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其实质就是用一个熟悉的、具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隐喻中的“图式”理论、“××”体意象图式的生成,并分析了“××”体图式具有的隐喻功能:1)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具有较高的表达经济性;3)产生了较好的语言审美价值;4)扩大了认知视角。

关键词  “××”体;隐喻;图式;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017-03

“××”体是几年前就流行于网络的一种话语建构式样。如甄嬛体、咆哮体、丹丹体、宝黛体、淘宝体、凡客体、撑腰体、高铁体、家卫体、大概体、方阵体、德纲体等数不胜数。“××”体的形成一般与网络中热门社会事件、特别的广告语、某些名人的发言、电影中有趣的台词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来,“××”体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或者说是话语建构方式在网络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话语类型学上的意义。

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中的“图式”理论,“××”体意象图式的生成中以及“××”体图式的隐喻功能。

“××”体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深受网友追捧的且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话语建构式样,与网友的认知心理有密切的关系,而在这种认知心理中,隐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派中被看作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其实质就是用一个熟悉的、具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认知隐喻理论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概念:“映射”“图式”“源概念域”“目标域”。“图式”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在人的认知概念中起着框架的作用,“源概念域”和“目标域”之间是通过“映射”来实现的,“图式”即是“源概念域”的构成框架,是“映射”活动产生的现实基础。

1  图式理论与“××”体的生成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储存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使用是人认知过程的体现,话语就是人与人、人與世界沟通的一种互动形式,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在话语活动中形成“概念——关系结构”,这种对应关系被认为是构建语篇世界的模型,当它被激活后,映射到语言表达或句子,语篇世界就会生成语篇现实系统。

在语言活动领域,事实性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构成人的认知基础。其中,事实性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是人脑海中的深层次的知识,构成了话语生成的社会背景语境;系统性知识是关于语言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语言的知识,这两种属于和语言符号相关的知识,直接影响到了话语语码的选择和组织。这是语言活动从底层到表层所涉及的全部知识。

“知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具有模板表征。”[1]32这个“模板”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关于特定思维对象的一种典型的心像。模板一旦成型,就成为一种认知结构长期贮存在使用者知识结构中,当适当的话语情境出现之时,它便会自动影响人的信息贮存方式与提取方式。就语言使用而言,知识的典型模板表征中图式是最重要的元素。

“图式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代表着关于一个特定概念的有组织的知识。”[1]42图式是把各认知元素如角色、事件、场景、话语结构等按行进过程组成一种现实化网络,是联结感知和概念的纽带。图式影响着对新信息的感知,对旧信息的把握和新旧信息之间的隐喻推理。它是在对与特定主题有关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图式一旦形成,其结构的整体性和意义的凝固性就很高,具有极大的推演价值。

总而言之,图式就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形而上的结构。通过观察“××”体的生成过程会发现,每一种“××”体的形成, 都是一种图式的建构。

以较早出现的“知音体”为例谈谈这个“知音体”图式的形成。“知音”本指《知音》杂志,多刊登感情和爱情故事,其煽情路线相当成功,销量特别大,受众面极广。《知音》给文章做标题时力显“点睛”式的入目效果,追求力求多变的激扬文字特色,鲜明的诗化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情况本就是为大众所了解的事实。2007年8月,天涯社区有人发帖称:请大家用无敌、优雅、冷艳的“知音体标题”来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发贴者首先给《白雪公主》重新命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随后网友们踊跃跟帖。比如,《睡美人》:百年不变的守候,只为你那淡定的一吻!《小蝌蚪找妈妈》:无声的呼唤啊,千里寻母之路血泪斑斑!《泰坦尼克号》:深埋海底的蓝色巨钻,奶奶的深埋心底不得不说之旷世奇恋!等等。从论坛那篇征集文章开始,参加创作“知音体标题”的网友越来越多,各种改写成为经典笑料,于是“知音体”就这样出现了。

实际上,2007年的帖子并不能看作是“知音体”出现的根本原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契机。因为在所谓的“××”体之前,《知音》的语言风格就早已广为人知,这是认知前提。有了这个认知前提,大家才会会心一笑,觉得有趣因而竞相模仿。《知音》的语言风格是“煽情”的,而发展为“知音体”,却是用一种煽情的语言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在这个“知音体”图式的形成中,其意象图式已经不是《知音》杂志创造的煽情语言和那些文章中的苦情人物带给受众的感受,而是增加了“网民”“网络传播”“调侃”“恶搞”“幽默”等元素构造的另外一种图式,从而让“知音体”成为一种心理学上所说的一个认知基本单元。“知音体”从此发展为一种语言幽默生成手段。

2  “××”体图式的隐喻功能

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体即成为了各种各样的图式,构成了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成为理解认知的基本单元。话语构建依赖于人的一般认知和经验处理机制。这种机制会将有关联的经验组织成意象图式。每一种“××”体形成以后,被不断模仿,应用到其他事物或情境中去,就开始了隐喻发生中的“映射”活动。最初的文本就是源概念域,映射到其他的经验,即目标域,使目标域抽象化具有了类似结构,这样“××”体的意义就通过映射发展出了隐喻意义。隐喻生成就是在话语构建者在意图推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和对话者所处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状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体图式的隐喻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隐喻其实是一种语用策略。“××”体图式本身具有较强的网络适应性,让人们在进行话语构建之时,很自然地运用这种话语式样。信息时代网络对信息的跳跃式的、非线性的构筑和处理大大改变了网民的思维方式,深深打上了网络思维烙印的模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使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显得跳跃、发散和不合情理。“××”体本身自带的幽默、调侃属性让它具有了比其他话语式样更多的被模仿甚至被恶搞的可能。网上各种“××”体几乎都会被网友恶搞演变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版本,印证了其在网络语言中的强大适应性。比如上文所说的“知音体”,就有“童话版”“动画版”“文学版”“电影版”“武侠版”等;再如“见或不见体”,除了原版外,还有“拆迁版”“大学版”“职场版”等,甚至还有英文版。“××”体图式的出现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符合当下的交际语境和认知语境,深受网友追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大部分“××”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现了讽刺、幽默、调侃等表达效果。从表达内容上看,这一类话语多是发泄情绪,表达情感的。话语建构者希望通过该图式的隐喻作用实现传递情感信息的目的。情感信息是指认知主体心中对某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悲伤、恐惧、愤怒、爱慕、厌恶、喜欢等。比如“凡客体”,最初是一段广告词,其台词风格独特,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自我路线和个性形象,并且这样的一段话由一贯特立独行的韩寒说出来,更加强化了这种崇尚自我、桀骜不驯的意象图式。这种意象迎合了很多具有叛逆思想的年轻人的兴趣,加上这段台词本身在语言结构上的干净、利落和易模仿性,广告一经播出,网络上马上就又出现了新的“××”体,即“凡客体”。“凡客体”成为“崇尚自我,桀驁不驯”意象的代表性语言结构在网络上获得了大力推广,出现了无数个不同内容的版本。但尽管内容不同,在整体表达思想上,尤其是在情绪的表达上却是一种移植。

2.2  具有较高的表达经济性

“××”体强大的适应性和表达的经济性是相互作用的。网络对话语权实现了重新分配,互联网传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话语权的垄断,形成了一种散点式的网状传播结构。每一个网民就是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从而使网民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体现,同时也具有自身话语的控制和把握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领袖和把关

者[2]。但同时,学者杰姆逊指出:后现代主义最根本的主题就是复制。复制体现在话语建构上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仿拟。语言的仿拟主要体现为对经典模仿改造,这种仿真情景化、生活化,尽管是复制但也有创新,它摆脱了单一思想的禁锢,缺乏规范但也生机勃勃。从语用原则看,人们一贯推崇语言省力原则,而利用图式构建话语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做法。“××”体的网络适应性让它们在网民心中的接受度很高,人类的情感总是想通的。“××”体在情绪表达上的图式隐喻功能大大方便了网民的情绪表达。比如“是我体”。2019年10月28日,唐嫣罗晋在微博上公布喜讯,唐嫣配字“新娘是我”,而罗晋则写道“新郎是我”。因两位都是拥有很多粉丝的当红明星,于是有粉丝笑称“王俊凯老婆是我”,有学生党说“还有54天考研,是我”。一夜之间,网上又多了一种公布婚讯方式——“是我体”,最初指专属我的幸福,慢慢发展为“形容自己现在状态”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

2.3  产生了较好的语言审美价值

“××”体在词句选用上、句法搭配上具有某种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获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例如“甄嬛体”中“古色古香”的词句、“凡客体”中具有强大语势链的排比运用、“见或不见体”中的诗化色彩。不仅如此,当这些“××”体被网友恶搞运用到不适合的语境中,还能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比如这一段:“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短语、短句“若是……想必是极好地,但……倒也不负……”结构是《甄嬛传》语言中很有代表性的句式,放在“学数学”这个语境中使用妙趣横生。

“××”体的语言审美价值已经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对网民来说语言仿拟的审美正在变得日常化。

2.4  扩大了认知视角

上文说到隐喻就是用一个熟悉的、具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隐喻可以让我们扩大认知视角,从语言表达上说,它可以赋予常规表述以新的意义并表达出新的思想。当然,这种变化的实现有赖于语境的改变。比如“很×很××”体,本来这个句型只是一个普通的句型,但自从Twins成员阿娇“很傻很天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之后,就使一个普通的句型结构凝固化、语义整体化,形成一个“××”体意象图式,并且随着其适用范围的扩大,逐渐带上了一些贬义色彩,同时也慢慢改变了该句式的使用领域。比如“很黄很暴力”“很恒很源祥”“很假很坦白”等表述,从搭配来说,“很黄很暴力”尚且是常规搭配,发展到“很恒很源祥”“很假很坦白”语义上已经呈现出无厘头的风格。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隐喻的源概念域发生了改变,映射对应的目标域也就跟着发生了转移,从而扩大了认识视角。

3  结论

“××”体是几年前就流行于网络的一种话语建构式样,对网络语言的影响很深。长期以来,有关话语的研究主要是文学上的研究,即主要着眼于其文学艺术的特殊性以及语言符号使用上的审美价值。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从“概念—关系结构”出发,探讨了话语建构的图式理论,对“××”体图式生成过程进行了剖析。图式是隐喻概念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隐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语用策略。“××”体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图式具有的隐喻功能密不可分。“××”体图式的隐喻功能主要体现为其在网络上较强的适应性、语言使用上的经济性,“××”体本体上具有的语言审美价值以及对认知视角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陈忠华,等.知识与语篇理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2,42.

[2]王炎龙.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控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99.

猜你喜欢
图式隐喻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爱的隐喻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我有特异功能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