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法治教育路径研究

2019-10-18 04:57孙庆玲刘佩李阳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孙庆玲 刘佩 李阳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要求在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是有效落实依法治国的关键,而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关键要靠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依法治国总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治教育,在确保大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对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教育 法治意识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鲁工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一般课题),课题编号:810601。

作者简介:孙庆玲、刘佩、李阳,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8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法治教育关系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只有通过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产生认同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治公民。

(二) 法治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过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各种内在或者外在的原因,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阻碍,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法治教育涉及到的问题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 大学生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相辅相成

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大学生的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其中也包含一定内容的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包含一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法治教育中也包含一定的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一系列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对背板、分裂国家,破壞国家团结统一等叛国、辱国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刑罚,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除此之外,《民法总则》中规定的诚信原则,《婚姻法》中的尊老爱幼原则等都是道德规范的法律化,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由此可知,大学生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旨在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法治教育,不仅是法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法治教育,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只有在法治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大学生法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真实有效的反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此次课题研究针对全国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全面性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到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20%,大二学生占30%,大三学生占30%,大四学生占20%;针对的调查对象不仅涉及到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且涉及到高校的不同专业,既包括法学专业学生也包括非法学专业学生。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此次调查问卷对十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为保证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分别对10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80名法学专业学生以及400名非法学专业学生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人数为490人,最终回收了有效问卷450份。

调查结果显示:

首先,大部分大学生存在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在大学生这个高学历群体,除了大部分法学专业学生会因为是自身专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外,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主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人很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很少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仅有不到10%的非法学专业学生参与过法律实践活动。对一些法律常识性问题像我国的宪法日是哪一天,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等竟然有一半以上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答不上来,对刑法、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更是知之甚少。而法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责任和使命,仅是把学习法律知识当成自己毕业后谋生的手段,缺乏职业法律人的素养和对法律的信仰。

其次,大部分大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不够全面。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公民权利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权利的神圣性,维权意识显著增强,但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当大学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自己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往往很少有大学生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仅占21%,79%的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大事化了小事化无,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显著提高的同时,义务意识却没有同步跟上。权利和义务是一对统一体,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增强权利意识,不提高履行义务的意识,必然会使自身权利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最后,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老师并非毕业于法学专业,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学理论素养,这不利于对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导致法治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进行的,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担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专职教师并非毕业于法学专业,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素养,无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法治教学产生兴趣,致使法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和定性访谈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法治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从而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而形成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二) 高校法治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突出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很少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律师等法律人来学校开展法学实践教学,也很少组织学生集体去法院旁听。此外,像高校内部的模拟法庭、法律社团等在法治教育实践中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法治实践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生很难从自身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很难在长期的法治教育中产生对法律的信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担任。一方面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并非法学专业出身,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学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后续法律培训也没有及时跟上。师资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为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须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加以研究分析。

(一)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自身原因分析

法治、自由以及民主等思想是大学生所认同的社会价值,但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早就业,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他们认为会对他们就业有帮助的“有用”课程努力学习,而自己觉得对就业没有帮助的所谓“无用”课程,就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在高校并不罕见。很少有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精神和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极易半途而废,从而影响到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家庭原因分析

俗话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父母的思想道德观念、法治意识以及行为方式等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甚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法治教育的失败。通常情况下,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遵纪守法,以身作则,法治意识强的家庭,大学生往往法治意识较强。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对孩子各项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对孩子思想观念的教育。另外,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无形中给孩子留下人治思想的影子。据资料显示,很多家庭的父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如何拿起法律武器解决问题,而是先找找关系,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有关系好办事”。大学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很容易形成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错误认识,影响到其法治思想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社会原因分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光辉灿烂文明的民族,而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主流,在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冲突、融合过程中,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在所难免。但大学生由于还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缺乏理性判断能力,因此缺乏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极易走向歪路、邪路。

1.传统思想中的人治思想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人治思想是儒家所推崇的治国思想,由于儒家思想曾经长期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国缺乏法治的优良传统和思想基础。在很长时间,人们只不过是把法律单纯的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有用时拿出来,没有用时扔在一边,束之高阁,缺乏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2.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功利主义、机会主義等不良思想,腐蚀人民的思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从本质上来说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处于先破后立的阶段,各种与法治精神和原则相违背现象——滥用职权、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等仍然存在,这一方面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影响到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

3.网络领域的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的移动网络用户已经达到8.5亿,也就是说超过60%的人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了解信息。据资料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属于网络领域的主力军,可以轻松获取网络信息,而网络领域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又缺乏辨别信息好坏的能力,因此极易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走向歧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教师原因分析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老师,韩愈在《师说》中将老师的作用说的很清楚:传道授业解惑。法治教育也是如此,需要教师在法律领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法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担任法治教育的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由于高校的法治教育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担任,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往往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素养。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述法学案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的法治观引导效果并不理想。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法治意识。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课题组结合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 培養大学生主动参与法治教育学习的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学生自身认识到法治教育的价值,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假如大学生自身排斥法律知识的学习,那么即使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的法治环境再优越,也很难取得法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参与到法治学习和实践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法律知识,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法治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而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成为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的法治公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多,最便捷的当属大学生随身携带的手机,手机除了是主要的通讯和娱乐工具外,还是第一时间了解法律知识、新闻等社会热点的工具。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手机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闻,特别是一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通过自己对案件的分析对法律产生兴趣,从而更多的了解法律知识。除此之外,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校广播以及法律咨询中心等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二)努力构建法治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效果,需要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法治家庭环境的构建,首先需要父母尊重孩子,但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及时指出纠正,不能放任不管,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父母要通过观看法治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以及讨论法律新闻热点等有意识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再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法律引导;最后,父母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一些违反法治精神和原则的行为,像闯红灯、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父母具有良好的法治素养,才能为孩子进行法治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三) 努力构建法治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主流,在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冲突、融合过程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面临着我国传统人治思想、市场经济以及网络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冲击。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网络领域法治化。首先是要剔除传统人治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以及法治政府的一体化建设,为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其次,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避免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人民思想的侵蚀,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大学生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后,要加强网络领域的法治化建设,加快推动网络立法、网络执法和全网守法,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领域的法治教育,通过介绍一些网络犯罪案例,让大学生清楚的意识到网络领域并非法外之地,在网上发言也要注意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否则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 提升高校教师的法治教育能力

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法治教育的老师的能力。目前,由于高校中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担任,致使法治教育中老师的法学专业化程度比较低、法治教学质量不佳。为有效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引进一批法学专业毕业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批人具有完备的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学实践功底,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课,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保证法治教育课堂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担任法治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法律培训,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继续深造,攻读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提高他们的法学理论水平;与此同时,也要经常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深入到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佳天.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37):36-37.

[2]赵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养教育[J].现代交际,2018(21):158-159.

[3]徐秉鹏.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17(8):58-59.

[4]刘畅.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5]董超.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6]司静宜.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的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