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9-10-21 09:30张晓华
高教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张晓华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典型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地方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对许昌学院近年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总结理论精华,为解决地方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和指导。文章在许昌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优缺点等,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探讨一些关于校企合作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期对于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137-04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ypical model talents cultivation, combin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domestic local type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of Xuchang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explo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dock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 mechanism,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And this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ome other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and to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Keywords: 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一、概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对我国传统的以“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教育改进与突破的结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意味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多方面进行观念与制度的重构。这关乎地方高校生死存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应是政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使本科教育走出校园,由课堂教育逐渐向课堂教育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蜕变,形成了“学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线和相关辅助部门搬进校园,对接高校教育团队,在校园中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的新型模式,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但目前关于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高职研究多,应用型本科研究少。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為经验的总结,深入分析的少。多为实践研究,上升为理论的较少[1-3]。

针对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在当前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许昌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例,采用如图1的研究思路,进一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优缺点等,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探讨一些关于校企合作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期达到:1. 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提供借鉴的模式;2. 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理论;3. 为政府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办学机制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另外,使校企合作开展的更加有意义,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瓶颈,真正实现从“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破解校企合作瓶颈达到双赢,也是本文的研究目标之一。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及典型模式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得到强化。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供求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现象。一方面,仅憑毕业生的简短自我介绍和几次面试接触,企业人力资源无法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考察;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企业也存在很多疑问和问题。所以,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其专业建设、相关基础能力建设和双师型建设,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择。

Coppers和Lybrand曾对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生产效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生产效率要比同行其他企业高出59%左右[4]。此研究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办学与生产的融合,达到三赢的局面。

目前国内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进行了一定的校企合作,但大多数是以企业参观调研、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讲授等为主的浅层次合作。真正的双方相互渗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层次合作较少。对于其他院校成功的办学模式也没有加以推广应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普遍适用性的发展模式,大部分研究也主要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不够。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成果滞后。

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搜集、归纳、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梳理总结国内外校企合作较为成功的相关模式。按照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国外的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四大类: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并重型、行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包括荷兰的“产业式”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丹麦的“模拟岗”模式等[5]。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加拿大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属于企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6-10]。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是校企并重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投入相当、互惠共赢,培养的是综合型素质人才[6-11]。

国内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以高职案例分析为主,例如:李俊峰《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校企合作要坚持实现“三合一”、“四结合”、“五同步”、“六到位”[12]的理论。张凯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认为校企合作具有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如何做到“深入合作”[13]。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功模式的横向比较以及发展历程的纵向分析,得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发展成功经验。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类主要有:1. “2+1”式;2. 订单式;3. 厂内设校;4. 校内建厂;5. “借水行舟”式;6. 市场导向型的技术服务式[14,15]。这其中隐藏了四方面的不足:1. 目前大部分合作尚处于浅层次;2. 政策法规不完善;3. 企业的积极性偏低;4. 相关舆论导向不利。我们可以从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5个方面的相关经验:1. 专业设置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2. 课程与教材开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3. 依托行业发展办学;4. 积极推行双师双证制度;5.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据此对许昌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许昌学院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概况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坚持以融入地方办学、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在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提速前行。学校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深度融入地方办学。学校聚焦区域特色文化与产业优势,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5年,学校入选首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2016年,学校又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型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揭开了许昌学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荣获了全国创新创业典型高校(全国50强高校)。许昌学院近年来坚持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办学宗旨,实施产教融合,共赢未来。

我们主要采用参考,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类,吸取经验,摒弃不足结合访谈的调查方法。以学生实习实训为契机,通过与校领导、相关老师、学生的访谈、实地参观校外实习企业生产车间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机会,比较深入的了解许昌学院近年成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1. 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2. 校内设厂的人才培育模式;3. “借水行舟”式人才培育模式;4. 市场导向型的技术服务模式等。另外,本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同时,针对“专业对接产业”、“教师对接师傅”、“实习实训基地对接生产车间”、“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 的“四对接”理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中,许昌学院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学校坚持地方性发展,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国家、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并提供相关智力支持。从其成功的经验得到的启示包括:1. 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形成了融入地方、贴近产业、理工为主、突出应用的专业格局,电力装备与制造、信息技术、食品医药与健康、商务服务等专业集群特色明显。2. 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与地方重点企业联合成立有17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颍川众创”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依托学校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 依托行业办学,成立有瑞贝卡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等行业学院,与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许继集团、众品集团、森源集团、黄河旋风等地方知名企业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4. 依托现有优势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发展。尤为突出的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等,开展有校内设厂、校外联合和自建面向市场的实习实训基地等订单式、市场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5. 积极推行双证制度,坚持转型,从转“老师”开始,通过不懈努力,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逐渐优化,实践型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不少教师都具有行业经历或者具有突出的实践技能。6.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学校紧紧抓住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学,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内涵提升,突出开放融合,为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四、对策及建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解决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许昌学院之类的地方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加大媒体宣传,打造良好口碑;2. 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3. 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深度;4. 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以期达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提供生产场所以及必要的配套条件,合作企业投入相关设备自主经营,形成校内设厂、产教融合、功能分区、互利互补的双赢局面。可以避免企业人才选择的盲目性,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人才收益。另外,学校也应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形成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与模式,满足企业的要求,为定向培养人才提供“订单”教育服务。该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技术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本论文提出如下主要建议:

第一,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制定资金扶持政策,推进政企校共同分担,发挥政府公信力,保障各方利益;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风向标,高校应适时完善教学体系。应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建设应用型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强社会宣传,引导企业参与高校教育,并承担相关社会责任。

第四,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度發展。对此,应建立“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保障校企合作有效的重要机制,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本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对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运行机制等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设,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总结和对策建议。对比以往的相关研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 综合国内外成功模式的经验,并结合许昌学院的实例,深入探究校企合作的意义。2. 以许昌学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实践经验。3. 从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基础,实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究,使得结果更适用于应用。

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知识,吸取发达国家教育成功经验的启示,发现国内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并可在许昌学院之类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广应用。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在该领域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在理论下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进行螺旋上升式发展,这对于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宏梅.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小斌,吴宏岐,李银兴.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7(06):116-117.

[3]林慧英.“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4]竺世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14.

[5]赵敏.从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69-70

[6]肖珍教.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77-178.

[7]吴炳岳.工学结合:理论与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17-23.

[8]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教育与职业,2000(5):41-43.

[9]石哉,山泉.充满活力的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1(23):58-60.

[10]张微,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4(3):30-32.

[11]李俊峰.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2-44.

[12]张凯,姜振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9):43-44.

[13]苗淑杰,康维新,李伟.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9):215-217.

[14]李建庆.“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1(10):48-49.

[15]金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与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