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项目化教学实践与分析※

2019-11-04 06:58杨亚丽卓玛措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旅行社班级素养

杨亚丽 卓玛措

(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民众、媒体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要求毕业生具备企业需求的能力与素养。

1 文献回顾与评述

喻名峰(2012)等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就业期望过高、求职技能弱、就业意识差、从业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1]。唐诗潮(2018)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缺少职业规划、实践能力薄弱、自信心不足、耐挫能力不足、团队意识薄弱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面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靳泽宇(2017)提出通过强化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基本生存技能训练、建立学生和企业有效沟通的渠道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3]。唐诗潮(2018)提出通过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就业课程的指导,做好实践与课程的结合等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2]。韩雪(2018)通过改变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4]。周巧娟(2018)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模式设计、实施,创建思维型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5]。由此可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问题、对策等文本意见的提出,只有少数教师将改进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融入实际教学中,以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项目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合作性、互动性的鲜明特点,是学生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6]。项目化教学模式提出后,深受学者们关注:蔡桂珍(2016)、王晔(2016)、赵新战(2018)、匡迁(2018)等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各自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思路、实施意见、考核意见,充分凸显项目化教学的优点[7-10],为其他课程落实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介绍旅行社企业经营与管理技能的应用型课程,具有涉及领域广、实践操作强、涵盖岗位多等特点,项目化教学更适合本课程教学。胡玲玲(2015)、张兰(2016)、伍静(2017)、杨兰(2018)分别从改善教学效果的对策、课程模块设计、考核体系构建、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对“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11-14],然而多以理论构建为主,少有对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的。本文拟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探讨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果。

2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2.1 课程定位及目标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定位是以旅行社的主要业务为主线,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旅行社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能够胜任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创新管理人才,是一门多学科知识集成应用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

2.2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它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本研究结合旅行社实际工作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以旅行社业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工作岗位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如图1。

图1 课程项目设计

2.3 项目的实施与运行

项目运行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的方式进行,学生是项目执行的主体。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运行项目,团队中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岗位与分工。启动项目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生通过阅读任务书,任务分工,与教师沟通设计每项任务的执行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书定期完成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要进行汇报、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和企业组构成,通过自评、互评、集中点评的方式进行,根据任务的不同,各方成绩所占比例不同,从而确保每一项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每个旅行社拥有50万的虚拟币作为运行资本,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计自己的人事结构、薪资结构与考核制度。在产品促销、销售等环节设置虚拟币,根据对企业带来的利益情况,兑换相应的虚拟币。每个旅行社定期进行财务汇报、实行企业分红,将个人分红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从而将课堂变成企业,每个企业负责员工的考勤和业务评价。项目执行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单个项目执行流程图

3 教学效果分析

3.1 数据来源

研究选择某大学旅游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的三个毕业班级89名同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为保证问卷的信度,本研究主要参考董建霞(2016)[15]、薛少一(2017)[16]、马雷蕾(2018)[17]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指标体系设计本课程教学质量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特色调查,通过多选题进行;第二部分是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养中起到的作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测量;第三部分是课程教学中不足和基本人口学特征。

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共回收问卷89份,有效率为100%。在89份有效样本中,女性占63%、男性占37%。

3.2 教学效果总体分析

3.2.1 项目化教学吸引力分析

项目化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接触实际工作岗位中的任务,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极佳载体。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学生感知最大的区别是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贴合实际工作情景、学生为主和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分别占83.3%、67.86%、60.71%、54.75%。

同时,研究还发现,在项目化教学中,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更吸引学生的是贴合实际工作情景、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好玩的任务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9.5%、54.8%、47.6%、45.2%。通过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明确感知到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且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育,学生更喜欢项目化教学。特别是与实际工作情景相像的任务和小组讨论完成。

3.2.2 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作用分析

为了解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帮助程度,本文就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 占比:%

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项目化教学对11项基本能力的提升比较有帮助,占比介于41.7%~59.5%。数据显示对换位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不同意见下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6项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占比分别为35.7%、40.5%、35.7%、33.3%、44%、34.5%。其中,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比重更高,与“比较有帮助”的比重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换位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表2 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 占比:%

从表2可以看出,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比较有帮助,占比介于44%~57.1%。数据显示对培养乐观的态度、助人为乐、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吃苦精神、求知欲、积极聆听7方面非常有帮助,占比分别为33.3%、34.5%、33.3%、35.7%、33.3%、38.2%、44%,其中求知欲和积极聆听方面的比重更高。由此可知,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助人为乐、积极进取、求知欲和积极聆听方面。

3.3 班级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结合前文分析,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然而因为学生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等的不同,对项目化教学效果的感知不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中针对三个班级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班级之间对比分析,探讨学生个人因素对项目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具体见表3、表4)。班级A为藏汉双语班,多为藏族同学,部分同学汉语表达能力不强、学习能力较弱,但团队意识强。班级B为常规本科班,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学组成,汉语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不错。班级C为高职班,在校时间为三年,专业拓展课程少,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学组成,汉语表达能力强、学习能力较弱、团队合作能力不高。介于选项“完全没有帮助”中所有比例均为0,故表3、表4中未列出该选项内容。

表3 课程项目化教学对不同班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 占比:%

表3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对A、B、C三个班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4.3%的C班同学反映项目化教学对其职业规划能力没有作用外,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体有帮助。

其中,对A班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不同意见下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占比分别为41.7%、50%、45.8%、50%、54.2%、50%。这是因为,以往基于A班同学的学情,在教学中突出藏汉双语理解能力和基本专业知识的传授,弱化了部分能力的提升,初次接触项目化教学法,学生各项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此类班级可以借助项目化教学法,实现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双面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在B班各项能力的提升中,“比较有帮助”的选项占比偏高,介于45.9%~64.9%之间。

对C班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占比为43.5%。这是因为C班作为高职班,自入学以来,自我定位较低,多数同学就业定位为一名导游,职业规划能力不强。在文本撰写能力培养中,B班、C班分别有45.9%、30.4%的同学反映项目化教学对该能力的培养作用一般,这是因为这两个班级的同学多为汉族,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常见的文本撰写对其能力提升作用不高,所以在往后任务设置中,针对B班和C班可以加强文本难度。

表4 课程项目化教学对不同班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 占比:%

表4为课程项目化教学对A、B、C三个班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4.3%的C班同学反映项目化教学对他们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积极进取意识、吃苦精神方面的提升没有帮助外,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总体有帮助。

其中,A班同学多来自于藏区,毕业后的去向也是回到生源地,就业压力小,所以知识更新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和积极聆听等素养较弱。但课程项目化教学对A班学生的乐于助人、吃苦精神、求知欲、积极聆听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占比分别为45.8%、37.5%、45.8%、41.7%,特别是求知欲和乐于助人占比最高。在B班各项素养的提升中,“比较有帮助”选项占比介于40.5%~64.9%。

C班同学毕业后多数去旅行社、酒店等服务型企业,从事基层工作,安全意识、法治意识、积极聆听等素养为最基本的岗位要求,且以往课程中多为言语传授,效果较弱。项目化教学从实际岗位出发,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途径,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对C班学生的乐观态度、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积极聆听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占比分别为39.1%、43.5%、47.8%、43.5%,特别是安全意识占比最高。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对不同班级在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中,总体为比较有帮助。然而,由于职业定位、个人因素等的不同,项目化教学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A班5项能力、6个素养的培养中非常有帮助,其他为比较有帮助;在B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中,比较有帮助占比较高;在C班3项能力、4个素养的培养中非常有帮助,其他为比较有帮助。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项目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为高等教育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研究发现,首先,项目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学生感知最大的区别是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贴合实际工作情景、学生为主和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同时按照比重由高到低,更吸引学生的是贴合实际工作情景、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好玩的任务和学生为主。

其次,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换位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助人为乐意识、积极进取意识、求知欲和积极聆听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帮助。

再次,对不同班级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中,总体为比较有帮助。然而,由于职业定位、个人因素等的不同,部分指标呈现不同的效果。

4.2 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中,项目化教学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故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首先,项目内容设置灵活多变,实现因材施教。在此次教学实践中,针对三个不同的班级采用了相同的项目内容和安排,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效果不一,所以,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项目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因材施教。

其次,项目任务对接区域优秀企业实际业务,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等特征,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项目任务的设置可与区域内优秀的旅游企业合作,以企业不同时段的实际工作内容为任务安排,让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合理提高学业挑战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再次,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动态化。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直接决定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一个好的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彼此提升的组合。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学习主动性,可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行团队成员的动态化管理,即课程开课初期团队成员自由组合而成,三项任务完成后,各企业根据员工考核决定员工的续聘与否,并根据业务需要,针对其他团队成员展开转场招聘会,实现团队成员的动态调整。从而避免团队成员相互推诿、不参与、不动手等不良现象,同时亦可让学生熟悉职业市场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猜你喜欢
旅行社班级素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
旅行社违约如何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