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和ECMO治疗危重症围生期心肌病1例报告*

2019-11-04 09:42谢家和丁荣明胡育华李青瑞廖永玲周爱琴刘子由钟一鸣谢东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期心源性心肌病

谢家和,丁荣明,胡育华,李青瑞,苏 强,廖永玲,周爱琴,刘子由,钟一鸣,谢东明

(赣南医学院 1.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2017级硕士研究生;4.2018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女性在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左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EF<45%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发性心肌病[1]。目前对PP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其重症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治疗后成功救治1 例重症PPCM病例报道如下,以期为重症PPCM的救治提供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孕3产3,因产后第4天突发气促伴心悸2小时就诊当地医院。心脏彩超提示:LA 43 mm,LV 59 mm, RA 56 mm,RV 25 mm,EF 25%,(1)全心增大;(2)室壁活动低平,不协调;(3)心包积液;(4)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肺动脉瓣轻度反流;(5)肺动脉高压(轻度);(6)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当地医院诊断考虑“围生期心肌病?”,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于当日转入我院继续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婚育史:20岁结婚,育1男2女,最近一胎产于发病前4天,子女健康状况良好。查体:体温 36.5 ℃,脉搏 158 次/min, 呼吸频率22次/min, 血压103/86 mmHg,神志清楚,半卧位,贫血貌,左肺呼吸音增强,右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增大,心率15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初步诊断:气促查因:围生期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

1.2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仍持续恶化,入院后3小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不能平卧,伴轻微冒汗,血压67/48 mmHg,心率110次/min,考虑心源性休克,立即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西地兰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血压上升不理想,考虑抗休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立刻给予床旁IABP置入,心电触发模式,反搏压在90~100 mmHg之间,并联合β阻滞剂控制心率,延长舒张期时限,增加心肌灌注时间。持续IABP辅助循环第4天,患者血压平稳(90~110/60~70 mmHg),心率下降,心功能较前改善,予撤除IABP,继续给予抗感染,纠正心衰等治疗。患者入院第5天晚诉右下肢IABP置管处疼痛,急查下肢动脉彩超及CTA,提示右侧股动脉及髂外动脉血栓形成、周围侧枝循环丰富,考虑患者目前心功能不全,手术风险大,暂保守治疗治疗。入院第7天,患者再次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端坐呼吸,给予多巴胺持续泵入后仍低血压(86/54 mmHg),高中心静脉压(30 cmH2O),快心率(121次/min),少尿,心脏超声示EF:16%(见图1)。患者再次出现心源性休克,病情恶化,给予大剂量多巴胺泵入治疗后CVP仍高,循环难以稳定,考虑患者心肌收缩力严重受损,病情较几天前休克病情更为严重,科室讨论后拟用ECMO行心肌替代治疗,于入院第7天开始行ECMO(V-A模式)辅助治疗。术后患者血压逐渐回升,并逐渐下调血管活性药物,同时予输血纠正贫血,改善携氧能力及凝血功能。ECMO辅助循环第10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3/59 mmHg,逐渐下调ECMO流量,随后撤除ECMO,继续予抗感染,纠正心衰等治疗。 患者撤除ECMO后第2天复查心脏彩超示LADd:28 mm,LADs:35 mm,LVDd:48 mm,RADs:30 mm,RVDd:21 mm,EF:42%; (1)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2)二尖瓣反流(轻度)。(3)心包腔少量积液。(4)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受损(见图2)。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40天后康复出院,随访4个月,病情较平稳,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偶有呼吸困难。

最后诊断:(1)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2)心源性休克;(3)肺部感染;(4)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图1入院时心功能情况图 图2出院前心功能情况图

2 讨 论

围生期心肌病是一种较罕见的心肌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最近全球流行病学调查,PPCM发病率在0.006%~0.995%,孕产妇死亡率在0.004%~0.814%,并且PPCM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3]。高龄妊娠、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多产、非洲裔人群、吸烟是PPCM较明确的危险因素[4]。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国家二胎政策开放后,涌现出大量的高危孕产妇,可能导致PPCM发生率升高。目前对PPC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PPCM发病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炎症、基因突变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PPCM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其主要诊断标准为:(1)发生在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2)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3)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收缩性心力衰竭;(4)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衰。超声心动图EF值<45%和BN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对PPCM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并且有报道指出在疾病早期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使超过50%的患者心功能好转甚至完全恢复正常[6]。因此对怀疑PPCM的患者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危重PPCM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目前对PPCM治疗主要是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及抑制心肌重构等抗心衰治疗方法,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危重PPCM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短期内可发展为心源性休克,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对危重PPCM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器械辅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7]。IABP置入操作简单,能增加心输出量程度约0.5~1.0 L·min-1,也可改善心肌血供及减轻心脏负荷;ECMO置入相对复杂,增加心输出量程度>4.5 L·min-1,但会增加心脏后负荷。ECMO是心肺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PPCM患者预后。本例患者入院时心脏收缩功能受到损伤,通过IABP增加患者冠脉灌注,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脏做功,术后4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成功脱机。患者入院第7天时再次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并发休克(CVP 30 cmH2O,血压 86/54 mmHg),考虑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危重,需要更强的心脏辅助支持,故选用ECMO。IABP本身并不能代替心脏做功,心输出量的增加仍依赖于心脏功能及稳定的心电活动,当心肌严重受损时IABP效果往往不佳,故予行ECMO辅助循环,短暂心脏替代治疗,让心肌休息,促进恢复,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ECMO术后10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3/59 mmHg,成功撤除ECMO。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超声心动图EF值由16%上升至42%,各心室腔大小恢复正常。也有学者认为,由于IABP可以降低心脏后负荷,理论上有助于降低V-A模式ECMO增加心脏后负荷导致的肺水肿风险,建议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V-A模式ECMO的同时应用IABP。综上所述,重症PPCM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及时予IABP、ECMO机械辅助治疗,必要时联和使用ECMO与IABP对纠正危重症PPCM患者心衰及休克,抢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期心源性心肌病
勘 误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认知、围生期指标与分娩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