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厚度以及传记的魅力

2019-11-12 13:56斯日
传记文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川上北辰今人

斯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人亦无法亲临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与孔子一同体会他的感受,亦无法亲见当孔子站在川上慨叹时的情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这个所有里自然包含着被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时间所裹挟而奔涌不止的世间所有——与孔子及其时代所相关的人、物、事以及礼、乐、射、御、书、数。

这是所有后来者共同的遗憾,然而,总有一种方式能够弥补一种遗憾。传记文体的诞生弥补了今人不见古时孔子及其时代所生发的遗憾——传记通过语言的艺术,生动再现站在川上极目远眺而忧思感慨的孔子那孤寂但坚毅的身影,栩栩如生,熠熠生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即是关于孔子最早、最权威的传记。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如同时代人般了解孔子——孩童时期生计困顿的孔子、周游列国时的政治家孔子以及生命最后时间里与悲寂相伴的孔子——第一个需要感谢的是司马迁及其传记体著作 《史记》。传记的诞生让历史的时间、事件和人物拥有了恒定时刻,永葆生命力。

自《史记》至今,中国传记的发展亦走过两千多年的时光。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传记并不是一路鲜花,一路凯歌,而是如同所有历史的发展道路一样, 时有热烈,时有沉寂,直到20世纪初迎来现代传记的出现,为波澜不惊、绵延千年的古典传记吹入一股清风,传记也拥有了独特而厚重的任务——“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人类历史上的现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传记的发展道路亦如此:风与雨不时交替,前进之路藤蔓丛生,好在光与热的洗礼接踵而至。时间的脚步终于走到1949年,五千年的古老中国迎来史无前例的伟大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由此四万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以记录历史里的人的事迹为任的传记亦迎来其崭新的蓬勃发展,开始记录四万万人民新的生活、新的精神面貌。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众多为传记事业辛勤耕耘的作家、学者,即是那些漫天闪耀的“众星”;传记这个文体及其相关创作、研究,即是那颗被“众星共之”的“北辰”。“北辰”是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星,永恒指向北方,永远闪烁光芒,吸引更是引领着满天繁星,装饰更是丰富着满天景色。这即是传记的魅力所在。

时间的意义,既由长度来叙述,更由厚度来定义。新中国的七十年,有长度,更有厚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传记记录人的事迹及其所属时代的精神,人的发展随同时代的发展永不停歇,但一刻不能忘记的是,依然需要不断从最初的源头汲取记忆的养分,不断充实未来,我刊本期特别专题“传记文学七十年十人谈”的意义亦在于此。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个新,即是指未来。未来来自以往,只有回望以往,才能够在以往中采撷最珍贵的所有,记录更是承续,向未来出发;只有回望以往,才能够绘制最美好的未来,有如“北辰”,永恒闪光。新中国的未来如此,传记文学的未来亦如此。

猜你喜欢
川上北辰今人
Cycling in America
Fame Is a Bee
Summer Is Coming
朱森林养生漫画
川上的诗
说“洗”
负 片
现代大师们的幽默
最后的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