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
——我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做法

2019-11-12 22:02赵明权
报刊精萃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盐城资源课程

赵明权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北坍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224533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调查表明,课程资源缺乏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之一,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感到困难最大的问题。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认识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

一、结合课程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

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文化的发达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盐城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在盐阜大地上,哺育过文雄海内的“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北朝产生过名医徐道度,清代有治水专家冯道立;明清出现过诗人吴嘉纪]陈玉澍、书法家宋曹、画家万岚以及评书的开创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戏”在唐代即享有盛誉,庆丰十八团是我国杂技三个半发源地之一。明代中叶还出现过东台安丰人王艮为代表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泰州学派。近、现代盐城出现的学者名流甚多。我主持的综合学习活动《弘扬盐城文化 树立竞争意识》,学生通过研读《盐都县志》等书籍,参观新四军纪念馆、陆秀夫故居、考察古战场等活动,汲取了丰富的我们盐城当地的历史文化营养。我校孙春红老师主持了综合学习活动《踏名人足迹 做时代新人——漫话盐城名人》和《一代名相陆秀夫》,学生通过研究盐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了解了光辉灿烂的盐城文化。

三、挖掘当地自然地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盐城滨海以南的大丰、响水、东台等市县,包括潮间泥滩、沙滩、盐碱海滩、潮间沼泽,以及距海岸10~15km 以内的区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淤泥质沿海湿地。江苏滨海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和麋鹿的繁殖地。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1000 余只,约占世界总数的60%以上。麋鹿种群也由1986 年的39 头增长为2006 年的1007 头。

因此,地域环境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地域环境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适应水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

我校地处淮河入海道滨海五汛段南侧,每学期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参观淮河入海道滨海枢纽工程,同学们通过野炊、郊游,深入实地考察,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和征文,他们不仅接触了大自然,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做人,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质,同时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四、挖掘当地社会生活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综合学习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主开发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我校周伟伟老师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捕蛙几时休?》,学生通过调查一段时间曾经在我们盐城十分猖獗的捕蛙现象,访问了许多捕蛙者、饭店、宾馆、食客等,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向社会发出了杜绝买码的号召,并从自身做起,说服父母努力做到不买蛙。这项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我们的综合学习活动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为背景,着眼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了解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盐城资源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