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美语境下建筑模因与人文场景对皖南传统聚落活化再生的启示

2019-11-12 07:06丁明昊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徽派模因皖南

梁 楠,丁明昊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皖南聚落尤其是徽派建筑承载着徽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然而在新时代审美的背景下,徽派建筑已不适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造价等需求.徽州建筑丰富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仍然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有启示作用,汲取徽派建筑的文化精髓成了再现徽州古韵所面临的问题[1].在安徽,省政府采取了一些列保护徽派建筑的措施,如《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的颁布,在实践中达成“新徽派建筑”的共识,衍生出“徽而新”、“新而徽”等概念,以最大程度传承徽文化及其历史文脉.建筑模因概念的引入给皖南传统聚落再生活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模因一词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在道金斯著作《自私的基因》模因被定义为一种具有遗传性、变异性、选择性的能够被复制和模仿的因子,并在人脑中进行互相传播与交流[3].

现将建筑模因概念引入到皖南聚落中并划分为思维模因、空间模因和形式模因三类,且建筑模因的提取离不开其特定的人文场景,二者形成互构的关系(图1).下面则通过具体案例来揭示建筑模因与人文场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徽元素的运用提供参考.

图1 建筑模因与人文场景的内在联系

1 思维模因与人文场景

皖南聚落的思维模因体现在村民在选址布局时用到的风水理念、家族通过血缘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的宗法礼制、儒商文化等这一类的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影响社会的风土人情及其所产生的人文场景.

例如徽商“亦商亦儒”的人文气息,使得他们将大量的资金用于书院、私塾等教育建筑的建设,徽州原为蛮夷之乡,最后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儒学之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典故正是徽州地区教育的写照,站在南湖书院、竹山书院、集成书院等建筑内部,其特定的人文场景能让人联想起当年朗朗读书的学堂景象[4].

1.1 风水理念与人文场景

风水理念是皖南聚落最鲜明的特色,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应用之广甚至达到了“无村不卜”的境界,国外学者简·雅各布斯曾赞扬风水理念使中国各地的村庄、乡村、房屋等美不胜收[5].风水理念包含的美学成分则在皖南聚落尤其是徽派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村民作为外在环境中的主体,其与世无争的生活追求构成独特的人文场景.如南屏村的选址布局,根据“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原则,村落南靠南屏山、左龙山和右虎山,北边有武陵溪环抱村落,远处以案山为屏障,这种布局因其背山可挡冬日寒流、环溪可迎夏日清风,其温和、湿润的自然条件为村民在村落灌溉农田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而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的人文场景.还有呈坎村在建村时根据风水理念,用人工方式将原来潀川河对聚落呈直射形态改造成为“S”型,使潀川河形象呈现太极图“S”形意念,而且还起到了藏风纳气的效果,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6].

1.2 宗法礼制与人文场景

儒家思想尤其是宗法礼制构成了皖南村落的精神支柱,并通过宗祠、牌坊这一类建筑得以体现.此外,明朝中叶社会经济转型使得大量徽州子弟外出做生意,冲击了当时宗族的价值观,因此,成功的徽州商人将用大量资金建设祠堂等建筑物,以加强宗族力量,通过宗法礼制来联系、约束宗亲关系.

例如南屏村原初是三大家族齐聚分居的格局,彼此互相竞争、进步,家族通过建立祠堂来维系宗族纽带并以此扩大宗族势力和社会地位,目前,全村共有八座祠堂,比如叙秩堂、奎光堂等.人们通过宗祠制定族规,约束家族成员的一言一行,且每当修改、制定族规等重大活动时,都会来到祠堂内部通过《家礼》作为指导思想来做出决议,与此同时,家组成员相互议论、协商等活动行为以祠堂作为场所构成了独特的人文场景.

2 空间模因与人文场景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过大量对人体比例的研究来对建筑平面、剖面等空间布局进行思考,并形成了具有传播、适应能力的纯粹几何学,进而形成建筑空间模因.在皖南聚落中,空间模因可以指皖南聚落的天井、院落、街巷、广场等空间,空间模因作为“容器”,容纳丰富的人为活动,其构成了皖南聚落内部人与天地、风霜雨雪和光线等自然物和谐生存的人文场景.

在现代建筑徽派建筑中,万科第五园也采取了皖南聚落“四水归堂”的特点(表1),天井创造的内向空间使得业主感受到安全性和隐私性,居民可以悠闲的在内部进行聊天、生活,并通过大庭院、小庭院和内院形成的“院系”为附近创造出交流、行走的场所[7].

表1 皖南聚落空间模因及其演变

2.1 天井空间与人文场景

皖南聚落的民居多采用“天井+合院”的布局方式,天井具有将室外的自然空间与室内的住宅空间联系过渡的作用,一虚一实,引入自然光线,光影相映成趣,在天井下,妇女可以做工,孩子可在屋檐下玩耍,有客人来临还可闲坐,彼此相互交流,这些生动有趣的人文场景正是在天井这个“容器”中发生[8].

天井不仅有通风、采光、排水的作用,还有水聚天心之蕴意,以屏山村的民居为例,雨水从屋顶内侧坡四面流入天井即四水归堂时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滴答声觉效果构成了皖南聚落的视、听觉统一的人文场景.除此之外天井空间作为“容器”创造出的安全性、私密性也是构成人文场景的必备条件.

2.2 街巷空间与人文场景

皖南聚落除了建筑作为主体构成的空间形态外,还包含了建筑之间因产生关系需要形成极富有层次感的街巷空间.在呈坎村,街巷宽度通常不超过三米,这种属于社会尺度的距离十分便于村民之间的交往,且主要街道宽度D和围合它的外立面高度H的比值通常为0.25 - 0.33,整体规模给人以包围感,而街巷交叉口则呈现不同的模式,曲折的街巷布局不仅丰富空间层次,还可以消除因D/H比小于1带来的封闭感、压抑感.提取皖南聚落中街巷中比例尺度、街巷布局的空间模因,创造出尺度宜人、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人为活动的差异性赋予街巷交往空间情感化,从而构成了以街巷空间作为“容器”,容纳着皖南聚落丰富的人文场景.

3 形式模因与人文场景

皖南聚落的形式模因可以指建筑细部装饰、立面色彩等,形式模因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当地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又赋予形式模因以精神层面上的人文场景.形式模因作为可传播、可复制的极简因子,村民将其表达的美好寓意以及人生哲学态度等人文蕴意表现于具体的物质载体上如门窗隔断、梁架结构、马头墙、建筑色彩等形式模因上,见表2.

表2 皖南聚落形式模因及其演变

皖南聚落的形式模因在现代徽派建筑也有运用,如程泰宁教授设计的金都华府的立面色彩采用互为对比的紫蓝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以朱红、灰蓝作为辅助,凝重的历史感和轻快的现代感相互辉映,使人联想起徽派地区的“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再如万科第五园则汲取徽派建筑中马头墙元素,进行简约化处理,营造出仿佛置身于徽州窄巷的人文场景.还有徽州三雕作为窗户的细部装饰也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如百叶窗的使用、装饰,细部装饰使人感受到徽州地区浓厚的人文气息[9].

3.1 细部装饰与人文场景

在古代中国建筑受等级制度的约束,建筑细部装饰则成为表现艺术空间的手法.在皖南地区,人们取材于当地丰富的物质资源,通过造型赋予装饰美好寓意,题材丰富,如选取读书及第、恩荣、中庸和动植物等作为主题,表现于建筑窗格样式、梁架结构和隔断装饰上.在皖南民居中可以随处看见各类表现风景的砖雕作品,刻有小桥流水人家、依依杨柳,错落有致的谢水楼台等场景,可见徽州地区的文人雅士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表现于细部装饰中.除此之外,在泾县小岭村,村民将宣纸的制作过程通过建筑立面壁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极具文化价值[10].人们将美好的寓意以及生活场景表现于建筑细部装饰,而细部装饰常常作为载体,承载着皖南聚落诸如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戏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融入建筑,建筑承载生活,彼此紧密联系构成一幅人文场景,其精神与物质所表达的蕴含得以超越时空而共存.

3.2 建筑色彩与人文场景

徽派建筑的色彩以黑白两色为主,黛瓦和白墙是对比色,存在于黑白两个色相中,且黑与白是百搭颜色,能够以朴素简洁的形象融入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且保持独立.例如屏山村,建筑整体基调为白色,局部以黑色线条作为点睛之笔,朴素的色彩搭配给人以通透感,意境深远.另外随着时日久远,墙上白粉因脱落而呈现斑驳现象,失去往日的明朗纯净,然而冷暖色交替的复色反而能够呈现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再如宏村,除了以黑白灰为主基调的建筑整体之外,村民服饰、家具等色彩又为场景增添了许多色彩,而正是由于人们活动的多样丰富性,才得以体现皖南聚落建筑色彩强大的包容性.“一白生万象”,虚实相间,空间极富层次感,“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象”,进入村落犹如徐徐打开的中国山水画卷,人、建筑和聚落之间的色彩相映成趣,和谐生存[11].而皖南聚落正是将其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和知白守黑的这种富含无为人生人文蕴意的哲学观念承载于建筑的立面色彩上,从而更好的诠释了“天地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4 结束语

通过将生物学模因理论引入到建筑学领域,从而引发“建筑模因”的概念,提取皖南聚落中建筑模因并通过具体案例来阐释建筑模因与人文场景互构的内在联系.在皖南地区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仅是对其局部的符号进行简单模仿,而是从皖南传统聚落中提取的思维模因、空间模因以及形式模因中寻求灵感和启发,并将其与特定的人文场景联系起来,赋予建筑特定的文化内涵,多借鉴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得以使皖南聚落建筑的文脉观得以延续,徽派建筑得以“再生”,其文化形象得以更加饱满、意蕴更为浓厚.

猜你喜欢
徽派模因皖南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皖南印象》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