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疏导方式

2019-11-14 12:34左玉帅哈尔滨金融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学业辅导员

■张 月 孙 博 左玉帅/哈尔滨金融学院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着许多难以适应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常常使许多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乃至束手无策,而导致一些心理上的过重压力。

(1)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理,生理迅速发展阶段,敢于接受新生事物,能不断突破创新,追求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心理正趋于成熟,但缺乏合理的自我调适能力和正确的社会评价能力,很难合理控制情绪。(2)“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成千上万的父母为培育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一旦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心血都将付之东流。正因如此,很多大学生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除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导致上大学之后独自面对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多重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致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大学生因心理压力问题而导致的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因心理压力而引发的负面事件报道日趋增多。(3)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

(一)学业压力

在我国,繁重的学业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其无形之中也对于这一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因父母期望过高造成的学业压力

有调研数据显示, 在学习压力感自我评价考察中, 高达53.7%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学习压力大, 其中担忧其他同学比自己优秀、自身及父母的期望较高是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2、考研造成的学业压力

考研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导致了心理压力。面对一年一年的“考研热”,似乎考研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一条必选之路,但考研难度不降反增的态势让许多备考的学生压力倍增。

3、考证造成的学业压力

“四六级考试”、“专业课证书”、“计算机过级”等考试给大学生原本就繁重的课业生活又增添了一成压力。面对大学的专业,仅仅是完成学校的学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了,为此,各种技能型考试随之而来。但这种考试采取自愿方式,且没有学校老师的系统讲课,所以在复习备考期间难免找不到方向,无形之中心理压力倍增。

(二)生活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地位逐渐凸显,然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融合性群体,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网错综复杂,无疑对大学生的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攀比心理引起的生活压力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贷款的人数比例达20%,由于缺少了吃苦教育以及逆境教育, 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过度消费和高消费, 把奋斗、节俭等理想丧失得荡然无存, 变得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而在挥霍之后还钱之际一筹莫展。

2、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生活压力

大学生要成长,就必须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生初次离开父母身边,独自面对同学、老师以及每天朝夕相处的室友,一旦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造成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从而给自己带来压力,进而影响学习以及生活。美国的卡耐基工业大学分析过一万名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者的档案, 结论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这些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15%, 而85%的成功因素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见与人和睦相处在成功之路上的重要性。

(三)就业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1、预期与现实不符

由于大学生初入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未来工作环境的认知只处于懵懂阶段。在实际就业中难免会因为找不到工作,亦或是因为工作条件达不到自己所想预期而苦恼和失落。

2、高校对于就业指导的忽视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号召各个高校专门设立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此类课程大多作为公选课,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并不能从根源上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学校本身对于这一方面的忽视,造成了应届毕业生缺乏面试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3、就业率低

由于我国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当今社会求学已不再是难题,与此同时在毕业生基数大的条件下,就业问题也就随之暴露。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6.3%,连续五届持续下降: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2014届下降1.5个百分点。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方式

(一)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面对压力,大学生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遇事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学会自我调节,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可以采用大哭、运动、叫喊、和好友倾诉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平常心对待,适时掌握进退分寸,以减少自己的内心压力。

(二)积极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

大学生与辅导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心理诉求直接体现了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期待,也间接反映了大学生心目中对与辅导员之间师生关系的定位,倾诉自己的需求,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大学生与辅导员的有效沟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改性的前提和重要手段。大学生与辅导员的有效沟通是体现党对大学生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手段。

(三)音乐减压方式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集体活动,与同龄人多亲近,学会与人分享、合作、互助。学校的合唱比赛、节目汇演,器乐合奏、社团活动。学生音乐会等等都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是一种参与合作的过程,每个参加演出的学生通过参与,都可以使自己融入集体,感受不一样的心理过程。

(四)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四、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建议

(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如何都要将学习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而不被淘汰。如在日常生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制定近中远期学习计划、培养兴趣爱好等等。全面发展,从而减少在择业与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心理压力。

(二)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应首先学会认识自我,优化自我形象, 这是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先决条件。其次学会主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内心,形成良好的交际网。再次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对合适的人物使用最为合适和得体的语言,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在交往过程中,正视他人的优点, 弥补自己自己的不足和短处,以此来不断的完善自己。

(三)环境制约法

环境制约法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多笑一笑,能够减轻一些压力。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学业辅导员
大学准备与学业成功:美国“早修大学高中”项目的经验启示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业精于勤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通过图片看内心
35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