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变化及意义

2019-11-15 10:55黄翠艳梁朝莹沈岳飞覃祖业颜循金李松良苏丽娜林敏仕罗丽蕾张炜志谭国依
右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二聚体

黄翠艳 梁朝莹 沈岳飞 覃祖业 颜循金 李松良 苏丽娜 林敏仕 罗丽蕾 张炜志 谭国依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发病后7 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检测各组人群的血浆D-D和血清NSE水平,探讨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发现,进展组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随访发现,进展组中6例死亡,43例存活,存活患者血浆D-D水平、血清NSE水平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浆D-D与血清NSE指标的动态变化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预测病情进展,判断预后。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9.004

脑梗死是当前中老年人群常见和多发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表现出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有部分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干预后,病情尚未得到控制,反而进一步发展,各症状体征逐渐加重,一般发生在脑梗死后6小时~12周,临床将其称为进展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预后较差[2]。因此及早诊断与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血清指标监测对诊断脑梗死意义重大[3]。下面本研究就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检测其D-二聚体(D-Dimer,D-D)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12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发病后7 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进行分组,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进展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51~82岁,平均(61.5±6.3)岁,非进展组男性47例,女性26例,年龄50~81岁,平均(60.5±7.2)岁,同期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为自愿参加的志愿者,其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0~62岁,平均(58.5±3.3)岁。各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脑梗死诊治指南标准,经颅脑CT或MRI扫描证实[4];②年龄≥50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晓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②患有精神类疾病;③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1.3 仪器与方法

分别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检测所有入选对象血浆D-D和血清NSE水平,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4 mL,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以2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取上清置于-20℃冰柜中保存待测,标本由专人管理。血清NSE水平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浆D-D应用日立CAI 500免疫分析仪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均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浆D-D水平变化对比

进展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组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SE水平变化对比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组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进展组存活与死亡患者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变化对比

通过随访发现,进展组中6例死亡,43例存活,存活组血浆D-D水平、血清NSE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的局部血管生成,导致梗死的临床症状,通过临床干预,进而导致脑卒中进一步发展,神经功能缺失呈逐步或者阶梯式发展,在发病6小时~2周内进一步恶化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它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这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5]。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与男性的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社会压力增大等有关,该病已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目前,从事脑卒中研究的学者积极开展脑梗死早期脑损伤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探讨,对早期疾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6]。D-D是体内血栓形成的非侵入性指标,NSE是神经元标志酶,研究认为,脑梗死致缺血缺氧脑损伤,损伤神经元释放NSE,通过检测外周NSE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7]。但目前有关D-D与NSE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尚缺乏对照性研究[8],对此本研究选取12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进行对比,纵向结果显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进展组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通过随访发现,进展组中6例死亡,43例存活,存活患者血浆D-D水平、血清NSE水平低于死亡患者,这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表明NSE和D-D可作为中风后神经元损伤的预测因子,用于判断预后。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后,缺血中心区域的神经元坏死,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并且细胞中的大量NSE迅速释放到细胞间隙中,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BBB)进入脑脊液并渗入血浆,急性脑梗死后NSE水平迅速升高;同时,血液凝固不平衡,患者体内溶解度低,因此D-D水平明显增高[9~10]。但本研究横向结果显示:进展组患者在入院第14天后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较入院即刻均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原因为入院后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进展组6例死亡患者中,5例因脑部大面积梗死导致缺血缺氧而抢救无效。

总之,及时监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可以正确评估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并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及时干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所选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D-D和NSE水平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等尚不明确,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耿慧,孙伟,李素敏,等.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NSE的动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64-66.

[2] 贺雯,高尚,宋海燕,等.Hcy、D-D、NSE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2):2017-2024.

[3] 劉家敏,于吉友,刘斌,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6):460-463.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 杜莉,王绪虎.ACI患者血清NSE和血浆D-D、Fb相关性的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2):194-195.

[6] 吴志勇,肖瑾,刘兵荣,等.血浆D-二聚体在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1):601-604.

[7] 刘爽,范志娟,田亚琼,等.22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4):616-618.

[8] 孙晓燕,谢炳玓.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15):57-59.

[9] 齐英斌,许卓,李丽,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NSE 与 S-100β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2):2024-2026.

[10] 陈亚南,王昌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3):290-293.

(收稿日期:2019-03-18 修回日期:2019-05-15)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是否有无须影像学检查的肺栓塞排除方法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母亲的门槛
血浆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