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
——基于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9-11-22 05:36闯家梁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图谱

彭 英,闯家梁,黄 印,3

(1.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2.南京邮电大学 国际电联电信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4)

一、引言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1]。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创新行为,是集群内各组织之间知识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集群内组织间如何构建起知识创新的集合体,各个企业可以依赖于这样的集合体,产生比个体更加有效的创新产出。如何将各地的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有机集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创新集聚,最大限度地为国家经济、科技做出更大贡献,充分了解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状况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与前提。本文旨在梳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文献,以期全面、立体、多角度了解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现状、热点,并探索研究发展前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全面性,笔者选择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检索时间为2019 年1 月1 日),搜索主题“产业集群”,并按“产业集群创新”或“集群创新”,进行CSSCI 期刊文献检索。共获1 707 条文献,经手工删除不相关条目,最后得出1 567 条有效文献。

知识图谱是一种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它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结构关系及演进规律。借助CiteSpace 知识共引可视化图谱软件,能较为直观地展现所研究领域的特征、热点和前沿方向[2]。本文采用CiteSpace5.3.R4.8.31.2018 对产业集群创新文献进行共现可视化分析[3],并绘制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图谱。

三、整体概况

(一)文献年增长情况分析

图1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年度发文量(2002—2018)

(二)核心作者和文献机构分析

借助CiteSpace 分析得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的作者共现和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图3),图2 中显示的是频次4 及以上的作者,同时发文量在10 篇及以上的高产核心作者及其发文量如表1 所示。图3 中节点表示研究机构,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节点之间连线表示机构的合作研究情况。该图谱共有1 075 个节点,603条节点间连线,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广泛合作。发文量排名前10 的研究机构如表1 所示。其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发文量为33 篇,为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创新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创新研究基地,20 年前就意识到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围绕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开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南大学商学院发文量都有23 篇,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21 篇的发文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文量有20 篇,可见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是现阶段产业集群创新研究领域的主力军。

图2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图3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表1 发文量前十的作者和研究机构表

四、文献关键词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研究内容的集中反映,对高频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分析,能更清楚发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4]。设置时间为2002—2018 年,将节点类型设定为Keyword,其它选项按照默认设置,运行CiteSpace,从而生成产业集群创新关键词共现图(见图4)。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则表示关键词之间共现频率系数的高低。本文关键词共现图共生成499 个节点,1 510 条连线。结合节点大小、连线粗细情况,表明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研究集中度较高,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研究网络。“创新集群”“集群创新”“创新网络”“产业集群”等关键词节点较大且位于图谱中心位置。

图4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CiteSpace 中并选择进行“Clustering”聚类分析,从而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5)。其中,Modularity 和Silhouette 是两个表明网络模块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模块值Modularity 可以衡量在网络中被拆分成相互独立模块的程度,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示网络中模块越独立,通常该值需大于0.3;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 用来评估聚类本质的不确定性,值在-1~1 之间,值越接近1,则说明模块越独立,一般该值需大于0.5[5]。如图5所示,模块值Modularity 为0.542 4>0.3,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 为0.886 5>0.5,表明此网络聚类结构合理,各模块在网络中具有一定联系,并保持着较好独立性。根据图谱所示导出16 个聚类标签,即“产业集群”“创新集群”“集群”“创新”“协同创新”“竞争优势”“集群式创新”“聚集经济”“实证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研究”“持续创新能力”“农业产业集群”及“集体学习”,以上16 个关键词标签显示了现阶段学者对产业集群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

图5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五、热点与研究前沿

依据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将热点研究大致概括为:集群研究,包括企业集群、空间集群、城市集群不同集群间的发展情况,如何制定相关政策,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地区和行业发展的优势集群;产业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其他产业如农业、装备制造业和体育产业也有相关研究;创新研究,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特别是对于创新的影响因素,如促进和阻碍因素、创新加速度和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都是研究的热点;知识网络研究,包括所组成的知识网络内部的隐性知识和知识扩散与网络演化;研究方法,从最初的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到后来的建立模型,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仿真软件更好的展现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借助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前沿时区图(见图6),探测到24 个突变关键词。研究前沿的演进方向从最初关注企业集群,集群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到后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机制,进一步对集群创新网络及其内部网络结构和网络演化博弈进行研究,关注集群的协同创新。

图6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前沿时区图

突变强度最高的词为“协同创新”,这说明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中,产业集群间、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是该研究领域前沿热点。其他突变关键词还包括“创新绩效”、“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

六、结论

本文以中国知网CSSCI 数据库中的1 567 篇文献为数据基础,以CiteSpace 为研究工具探讨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已经拥有一批以魏江、刘友金、杨皎平等高产量学者为首的研究团队,以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为基地的研究机构。同时,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到频次与中介中心度都较高的关键词,由此,归纳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主题。最后,借助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前沿时区图,探测突变关键词,得到协同创新、创新绩效、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等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图谱
热点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热点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