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发展战略的城乡收入差距预测及分析

2019-11-22 05:36李欣然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纯收入支配

李欣然

(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2020 年、2035 年和2050 年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关键的三个历史节点。第一个是2020 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第二个是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个是205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1]。作为反映这些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指标——城乡收入及其差距,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在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城乡收入及其差距到底是什么情况,能否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

一、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提出

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测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较多地采用差异率指标,并对差异率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结论一般有两种,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李焕焕和武新乾(2018)[2]利用差异速率构建的AR 预测模型,对未来四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异速率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李云娥和周云波(2007)[3]、蔡武和吴加广(2018)[4]、张惠淼和曲艺(2018)[5]、赖文燕(2015)[6]分别建立了ΑRMΑ 模型、ARIMA 模型、回归模型等进行预测和分析,认为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在未来几年内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基于预测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分析产生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和对策方面,较少对预测数值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董聪(2009)[7]、周晓津(2012)、王凯庞震(2018)等众多学者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科技等角度分析了城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革财政、金融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措施,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总结研究现状,现有的预测一般只预测近几年的情况,关于关键历史节点上中国城乡收入及其差距的预测少有研究;关键历史节点上城乡收入差距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关键历史节点上城乡收入是一个什么情况,关系到中国战略发展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质量和水平。这需要对关键历史节点上城乡收入进行准确的预测和科学的分析。

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预测

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条件欠佳,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制度和政策的差异,现代科技以及城市集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农村扶持政策的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少,如表1 所示[8]。

表1 2001—2017 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单位:元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从2001—2017 年我国城乡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人均收入分别从2 366 元、6 860 元 上 升 到13 462 元、36 396元,绝对收入增加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从2011 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一直高于城镇收入增长水平,城乡收入比呈下降趋势。按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2020 年、2035 年和2050 年能否达到我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同时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就成为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对农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

以2001—2017 年人均收入为历史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数学模型:Yi=α+βXi式中:Yi为预测值,Xi自变量,α和 β为回归系数。设Xi为期数,人均收入为YiY-βX[9]。不考虑误差时模型为:Yi=α+βXi,自变量为期数平均数,因变量为人均收入的平均数,根据已知数据可得到表2。

表2 2001—2017 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1.不考虑误差条件下农民收入的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计算可得农民收入的预测模型:

依此模型计算农民的收入预测值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近5 年的数据表明预测值小于实际值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表3 2001—2017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预测 单位:元

2.考虑误差条件下农民收入的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由于误差值在近些年有较大的增长,而预测的期数又较大,因此有必要在预测计算时加上误差值,这样才会使误差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小,预测更为准确。

(1)根据2001—2017 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历史数据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值(见表3)。

利用统计计算软件,计算其可决系数为0.97,该模型的预测力较好。另一方面,从预测和实际值的直观观测比较而言,差距最大在第一期,由于第一期期数小,在预测上可以将其排除掉。

(2)对误差值进行预测,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值应等于预测值加上误差值。从误差值的数据看,2015—2017 年线性相关性较强,因此以2015—2017 年数据为历史数据,2015—2017 年为期数,共计3 期,进行预测,得出误差值估算模型。

依此模型(2)对误差值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2035 年、2050 年误差估计值分别为2 368.822元、7 077.832 元、11 786.84 元,该误差值与预测值相加得出最终的预测值εi。预测模型为:

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进行计算,该误差值的预测值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值应等于预测值加上误差值,农民人均收入最终预测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误差预测 单位:元

通过观测可以看到,2015—2017 年实际值和误差调整预测值(误差预测值+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值)之间数据极其接近,表明误差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

(二)对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

1.不考虑误差的条件下,城镇人均可支配模型的构建。根据2001—2017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历史数据,期数为17 期,从2001—2017 年,不考虑误差的条件下,根据表5,计算可得城镇人均可支配模型为:

依此模型预测,2001—2017 年数据,可以计算出预测值,之后可以计算出预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值(见表5)。根据表5,计算预测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模型的拟合度较高,预测能力较强。

表5 2001—2017 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2.考虑误差的条件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预测。通过数据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时期预测值和历史时期实际值,误差相对不大。从误差值看,去除历史第一期最大误差2 996 元,历史时期最大误差为历史最后期17 期(2017 年)的误差值2 151 元。通过观察,2014—2017 年的数据呈现线性拟合关系,同时又是近年数据,因此采用线性回归进行误差值预测,其中期数Xi=4,Y 为2014—2017 年的误差值,计算详细过程省略。

计算结果即误差预测模型为:

根据模型(5)预测的误差值,如表6 所示。

3.考虑误差的情况模型的构建及其预测。由于误差值在近些年(2014—2017 年)有较大的增长,而预测的期数又较大,因此有必要在进行预测计算时加上误差值,这样才会使误差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小。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可以依模型(4)对我国城镇平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新的预测模型为:

(εi为误差值),主要预测2020 年、2035 年和2050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使用模型(5)预测的数据见表6,通过观测可以看到误差值与预测误差值历史数据的拟合度较高,因此该模型的预测偏差较小,依此预测可以计算得出误差预测值2020 年为3 858 元、2035 年为13 006 元、2050 年为22 154 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值加误差预测值为考虑误差值的最终预测值,如表6 所示。

表6 2001—2050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单位:元

(三)城乡收入及其差距预测

根据表4、表6 的数据进行整理,可得表7。

表7 2020—2050 中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 单位:元

(1)对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即2020 年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指数预测。20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 496(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 799(元),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为27 304(元),城乡收入之比为2.66∶1。

(2)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即2035 年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指数预测。

203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 718(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 424(元),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为43 706(元),城乡收入之比为2.56∶1。

(3)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即2050 年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指数预测。

205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 309(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 907(元),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为61 598(元),城乡收入之比为2.53∶1。

三、结束语

1.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从相对收入看,城乡收入比不断下降,2017 年、2020 年、2035 年和2050 年城乡收入比是2.72∶1、2.66∶1、2.56∶1 和2.53∶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变小,城乡收入比不断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实际和预测的2017 年、2020年、2035 年和2050 年城乡绝对收入差是22 934元、27 304 元、49 634 元、71 964 元,从数值看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也是城乡收入比虽有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的原因。该数据政策意义,在于不断扩大农民绝对收入,继续制定支持农民绝对收入提高的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2.城乡收入完全相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诸多不同的现实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问题是不能过大,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并不断降低差距。

3.城乡收入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能消除的。必须承认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和收入差别是长期存在的,即使是未来城乡一体化实现,那么城乡收入差别也是存在。那种认为在2020 年、2035年或2050 年中国重要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上,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的看法和政策出发点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2020 年、2035 年和2050 年分别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时期。在这样的一些重大历史节点中,城乡收入绝对差从27 304 元上升为71 964元,城乡收入比为2.53 ∶1,相对于2017 年的2.72∶1,只下降了0.19。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能消除的。上述预测数据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当然这种预测是建立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

4.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农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或消除,那么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资源配置的市场问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最主要的不是城乡绝对收入差距问题,而是农村绝对收入偏低问题,如果按问题的重要性来看,那么第一位是农村绝对收入偏低,第二位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第三位是城乡绝对收入差距问题。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纯收入支配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跟踪导练(四)4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