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中适宜负荷原则训练学要点探讨

2019-11-25 00:41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负荷量基础训练负荷

王 梅

(广西体育运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无论是在世界重要的体育赛事还是奥运会上,篮球这个运动项目都是举世闻名的。当今篮球正朝着高速、高空优势、高超技术和全面而激烈的对抗方面进展。作为对抗激烈、高速、多变的篮球运动,如在赛中快攻与快防,忽然起动,实时的堵、截、抢、断、传球、投篮等。所以篮球队员务必要有优良的身体素质才行。速度素质是篮球队员应拥有的关键的身体素质之一。篮球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一般在10-12岁,关键以发展速度为重,以提高运动员的跑、跳和投的能力,并培养其灵活性和柔韧性。速度是篮球项目中最关键的素质,是队员在竞赛中夺得时间优势的关键前提。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练习中只有通过合适的练习负荷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成效,才能加强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它将发挥更高的保障。因此本文将对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中适宜负荷原则训练学要点进行探讨,为教练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安排队员速度素质训练时,能够合理的安排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建议。

1 篮球运动速度素质的概念及特点

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进行移位的能力。在篮球这个体育项目中按照动作的流程分为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它们三者之间反映了篮球运动员速度能力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和独立的。反映速度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前提。在速度素质训练当中会受动作和移动的快慢而影响,一般速度是专项速度的根基。一般速度和专项技术两个因素共同对专项速度的发挥起着影响作用。

2 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依据

《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简称《大纲》)的训练目标是让我国青少年队保持在亚洲比赛的最高水平,同时为我国能够进入世界强队与高水准的篮球俱乐部培育优秀的后备人才。《大纲》在基础训练阶段的目标是:(1)关键把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动作规范;(2)并拥有和把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可以在快速移动中做完各种动作,可以左右平衡;(3)重点把握基本技术间的组合;(4)掌握基础配合,变成战术基础;(5)起初具有一定感知能力[3]。

《大纲》在基础训练阶段的任务的第五点着重强调了,以发展速度为重点,提高学生跑、跳、投的动作技能,兼以培养柔韧和灵活性,发展以感知为主的认知技能,培养积极主动作风[3]。

3 适宜负荷原则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中的训练学要点

3.1 负荷的构成

在运动训练当中的任何负荷,都包括了负荷的量与强度。负荷的量显现出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的强度则显现出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的量和强度经过不一样的侧面显现出来,负荷量与强度可以经过不一样的指数来显现出它的大小。

3.1.1 负荷量的评价指标

体现负荷量大小的指数通常是训练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次数指练习的重复次数。例如篮球队员一般速度练习次数是为每次在训练课中队员所跑的次数。如30米跑5次,100米跑3次,小步跑10-20米以后变加速共5次等。专项速度素质练习的次数是指每次练习课中战术配合练习的次数。例如快攻二打二或三打三每组练5次,培养运动员攻守转换的速度,迅速进行两三人间的配合,并使这种配合与阵地战术衔接。

时间定义为一个统计单位中(一种练习、一次课、一周、一年或其他单位)训练的总时间。例如篮球队员速度练习中一般速度素质练习为50米跑记时为7秒。专项速度素质训练为“8”字形运球往返上篮(28米)记时跑18秒。在基础训练阶段每周技、战术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8—10小时为宜。

距离是指做完各类周期性训练的距离。例如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队员速度练习中一般速度练习30米折返跑等。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直线运球往返上篮(28米)跑等。

3.1.2 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负荷强度的高低通常经过训练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难度来评价。篮球这个运动具有很大的强度和量,因为不止有短时间的冲刺,爆发式的跳跃、投掷,并且存在长时间的对抗,它是技能类同场竞技对抗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其中速度素质的周期性位移速度练习的强度,主要与练习速度来评估,在训练中常常把它减少为经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评估。例如一般速度素质训练中全速30米折返跑8秒内完成等。专项速度素质练习中直线运球往返上篮(28米)10秒以内做完。在限制区外投篮练习自投自抢,1分钟内完成等。

负荷的整体是由负荷的量和强度形成的,并且两者彼此影响,不管那一个负荷量的存在都要以强度为前提,然而不管那一个负荷的强度的存在又要以特定的量为根基。[4]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中训练负荷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负荷强度的相应变化,在比较负荷的大小时,有必要将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综合考虑。

3.2 选择有效的增加负荷量的形式

田麦久教授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总结了逐渐提升负荷量的方法有四个方面,即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直线式通常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较适合,阶梯式和波浪式通常用于优秀运动员、等级运动员及初学者较适合,而跳跃式加大负荷对运动员打通固有的机体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更加有利,能够推动在新的水准上成立新的关联,让机体经受负荷的能力抵达一个新的水准。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队员在速度素质训练当中,教练员要依据运动年限、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和基础训练阶段速度训练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增加负荷量的方法并逐渐提高并留有余地,才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而不致过度疲劳的产生。

3.3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多年来,人们慢慢的开始明白,负荷量度的增多会有很好的训练成绩,同时距离队员所接受能力的极限越来越近,成绩就越显著。因此篮球教练员在充分发现队员机体潜力负荷量度临界值大小时,要依据队员发育水平、竞技水准等较为平的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又受着运动员健康状况、日常休息、心理状况成份的影响。所以,要用科学的诊断方式尽力正确地把握负荷量度的临界值,要防止超负荷的训练呈现,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4 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在篮球队员基础训练阶段的速度素质训练当中,要适时掌握好队员在不同的训练周期的竞技能力状态,才能更加正确的诊断负荷的合适度和恢复进程,从而取决于在训练中应获得对应的措施,确立科学的诊断系统。例如教练员要考虑训练负荷,对练习的负荷仍可用脉搏的变化作为调控依据,最好有记录,以便比较和验证负荷的合理性。同时教练员要合理的使用队员自身的生理、生化特征,来进行科学、合适地布置运动负荷.要按照科学化训练的原则,针对篮球项目的特点,实行准确的引导,客观地把控与评价队员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3.5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篮球队员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离不开训练中适当的练习负荷,但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运动员的每次训练课后要留有足够的恢复时间来补充机体在训练中所消耗的能量,清除疲劳,并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只有恢复与负荷适宜结合,才能抵达预测的训练成效。例如在基础训练阶段篮球队员速度素质的训练中,练习负荷的布置应逐步加大,同时要思量负荷后的恢复,保障运动员获得恢复的时间,以运动员在下一次练习时得到90%以上的恢复为宜。

4 结论

在现代的训练理论中,人们不再过多的遵从“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更加注重的是科学化训练,在达到最佳训练成效的同时又能让运动员防止运动损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宜运动负荷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升、专项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机体科学合理恢复。在篮球训练阶段,教练员只有将适宜负荷原则深刻理解并合理运用到篮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中,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猜你喜欢
负荷量基础训练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