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模式

2019-11-25 00:41黄彦华吴晓虹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身体素质体育

黄彦华 吴晓虹

(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云南 昆明 650000)

近年来,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学模式是教育观念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学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它强调了个体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特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手段,关于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序的探索。

1 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在一定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维持学与教稳定关系和活动结构的教学形式;另有学者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原理说、方法说和结构说等融合一体,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包含教育理念、主体、目标和方法的相对独立的教学运作系统;而教育界普遍认可的体育教学模式概念是:一定理论指导下,以实现特定体育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和方法的组合。[1]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体育教学模型和策略,涉及某种教学思想,且具有合理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程序,它包括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框架,也包含稳定的教学结构和与之相应的方法体系。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1 “三基”传统观念的利弊

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一直沿袭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将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的“三基”观念作为法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虽然在教学组织规范化和知识传授系统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却过分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用机械的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严重忽视了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高校体育效能的发挥。另外,若作为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体育院系也普遍采用传授技能战术和专项理论为主的“三基”教学模式,形成体育教学中“重教而轻学”的思想,并将其作为传统体育教学一脉相承的教育观念,那么从此类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将在思想方法和业务领域都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进而严重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2 唯“生物体育观”的影响

文革期间,因受“封闭式”社会环境的制约和“知识无用论”观念的影响,无法得到任何有关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资料,加之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使得学生不想“学”,教师不得“教”,学生体质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

当时,迫于政治的压力,高校自然选择了“生物体育观”为体育教学的立足点,尽管它对于学生的体格和力量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却由于对这一观点的片面化理解,使得高校体育走向了一个极端,甚至直接将军训和劳动当作体育教学。在这种扭曲体育教学思想的干扰下,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水平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这导致体育教学活动变成了简单而固定的程式,我国高校体育仍处于启蒙教学阶段。

2.3 “增强体质”论的促进

关于“文革”时期高校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历史教训,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教育部重新颁布了高等教育普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出发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在强调“三基”观念的同时,强化“增强体质”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3]这一时期,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以掌握技能为主还是以身体素质为主方面展开了争论。至此,我国高校体育才对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明确提出体育教学应在遵循人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重视技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呆板的依照体育教育标准组织体育教学,这实现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历史性发展。

2.4 “三维体育”观的形成

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改变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生存需求已不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精神空缺正困扰国人的思想,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排解压力和充实生活的有效方式。体育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这种“三维体育”观念的形成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也要与之相适应。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政府放宽了限制,广大体育工作者在课程内容、模式、方法和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根据上述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大致描述,我们得知,高校体育教学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经挫折,在艰难中实现发展;[4]体育教学也正实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发展,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于活跃,但改革主体思路还尚不清晰,仍需在改革目标、方法以及对策上进行探索。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景与对策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景与对策的探讨,应立足现代教育思想,并在充分研究新时期合格人才应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在以“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为己任的同时,还应明确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肌肉锻炼和技能学习,道德、艺术、文化和社会等能力的增强也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以便能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德教育。

3.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历史使命

在身体素质方面,20 世纪末的全国体质调研结果显示,与十年前相较,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明显改善,学生的形态发育、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均有提高,但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指标却在明显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儿越来越多,所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仍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期使命;在生活体育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调节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人们对体育健身和娱乐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我国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掌握“会练善玩”的体育基础,这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在竞技体育方面,根据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今后不管是职业体育选手还是业余体育选手,很大一部分都将来自高校。所以,促进高校训练体制改革和培养高水平的体育运动者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责任。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2.1 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

增强体质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但高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心理和情感的满足,进而体现体育的多功能特点。但就当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来说,合理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科学的安排体育运动和训练、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依然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而关于教学课时不足对体育教学目标产生的制约,体育教学应合理分配室内理论课学习和室外技能掌握的课程比例,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自评的体育学习能力。另外,学生课外的俱乐部体育锻炼,应重在强化身体素质和学习卫生保健知识,而至于是否应该增加体育理论课学习或是强化室外体育教学,各高校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研究。

3.2.2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选择,一方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它对于体育文化和教育的积极作用。竞技运动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征,将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满足学生运动兴趣的所有内容均列为体育教材,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而为了防止高校体育教学单纯的以竞技技能为教学的中心,应尽可能的做到竞技体育的教材化,并结合其体现的健美性、娱乐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体育教材体系。

3.2.3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应遵循教育学理论,主张教学方法既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加强社会责任感、加深教材研究、提高教学能力以及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等;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则是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鼓励学生实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的考核标准,以及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充实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强化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6]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并联系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创一套科学、高效而实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3.2.4 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综合研究阶段。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截然不同,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模式应包含体育教学思想、目标、方法、结构和体系等涉及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所有内容,所以,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质上是对整体教学过程合理性的探讨,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体现体育多目标和多功能的复杂体育教学体系,仅仅采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完全解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所有问题的。

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其课程特征和任务也不同,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应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和形式,满足体力训练、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等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就必须要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配合。另外,体育教学方法是不能代替教学模式的,而教学模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既能相互组合,又能实现创新。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应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实验对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检验后才能实施。

3.2.5 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但就具体情况而言,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总体呈现“总体数量多,技术型教师多;理论型教师少,高学历教师少”的两多两少的现象,尤其是在学历结构方面,体育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调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取得高学历的比例极低,为了激励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高学历,掌握电脑和外语,以及学习心理、生物和社会等相关学科知识,并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等,国家和高校应积极给予资金和制度上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总体水平。

4 结语

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规律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教学过程的实践化和具体化,又是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模式的总体指导下,强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横向研究和整体性研究,但要注意,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并非是要提倡体育教学模式化。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身体素质体育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锻炼
新发现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