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视野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促进策略*

2019-11-25 00:41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执行力视野主体

何 波 李 明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自2007 年“中央7 号文件”发布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学校体育政策的高密集区,但遗憾的是连续多年下滑的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为何作为核心环节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效率如此低下,“实然”和“应然”的差距如此明显,如何实现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问题亟待解决。接受美学中重要理论“期待视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为“视野融合”,文章通过以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为依据和“视野融合”为出发点,从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角度,厘清多元执行主体的利益冲突期待、资源环境期待、监督管理机制期待和政策执行驱动力期待。当这种“ 视野融合”一旦形成,就会对执行主体产生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包含观点、利益、制度和效力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期待视野的视角来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与政策环节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期待视野与政策执行力相关概念

人们在认识和接触某件事物之前,其自身的能力、知识、经验以及兴趣爱好会影响他对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在接触事物前会有对事情的前理解以及形成思维定向,会形成对事情的期待,这就是所谓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视域下的理论被借鉴和运用于艺术研究、文学研究、课程教学研究等各个不同的领域范畴。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是指执行者的有效工作促使学校体育活动富有成效的力度,具体表现为学校体育政策任务完成度和学校体育政策目标的实现度。进而言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是一种多元力量产生的合力,它是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级学校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和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等无形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视野融合”从政策制定与制度实施的系统结构双边的关系上从期待视野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体育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而提出为促进当前体育政策执行力与政策环节协调而进行的相关路径选择。

2 期待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

期待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政策,从如下方面的期待进行研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冲突、环境、资源、管理、监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驱动力等等方面的期待。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调研,从而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作为政策执行的主要来源依据。

2.1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

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浓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会因为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表现出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博弈行为。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会因为升学率、学生受伤、学生成绩等等方面个人利益因素的考虑,使得学校体育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片面执行、歪曲执行、敷衍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何解决执行中的博弈问题以及如何化解利益冲突,使得各个联系的主体之间融合协调。因此,各个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负责人,设置奖励制和问责制,杜绝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让影响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体由消极向积极方向转变。设置奖励制和问责制的同时,要让政策执行主体满腔热情感受到激励驱动力,同时也让其感受到问责制的压力,体育政策制度的优化、执行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化解,最终的目是为了让政策执行主体对学校体育政策产生心理认同。所以,针对政策驱动机制有必要营造利益促进的执行环境,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进行融合协调,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驱动力得到加强。

2.2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环境、资源因素

关于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环境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的宏观环境、以及目标群体的微观环境等两方面。微观环境受到学校健康教育观念、所处地域的体育文化观念影响,使得微观环境与政策执行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宏观执行环境中,目标群体所处的教育、文化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当前政策执行力度。而政策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权威、诚信资源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没有充足的体育教师数量、质量保障会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所以,我们应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统筹兼顾,合理筹划资源利用率,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

2.3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中的管理与监督

针对政策执行力,一些学校建立了检查与督导制度,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监督实际权力缺乏,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监督机构的权力下放不够,监督管理不够健全、管理机构不够科学、自身创新性不足。检查与督导制度只是停留于表面形式走走过场而已,缺乏实践与调研,以至于对学校体育政策起不到相应的调控作用。所以为了保障政策执行到位,全程监督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以及对政策执行主体启动问责制度,应赋予学校相关机构以相应的权力,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不定期巡视检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平台,微信等公开督导巡视组联系方式。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在考核评价、晋升提拔过程中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参考依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敷衍、推诿、不重视、不执行的组织和个人进行问责,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

2.4 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

学校体育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阻力,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所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怎样纠正错误并且及时反馈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力,融合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如果学校执行政策有益于学校,执行主体便会积极的执行政策。这种由执行政策所诱发的社会学现象在公共政策学中被称为“政策驱动机制”,它是政策本身构造的制度环境,会创造一种“利益阻断”或者“利益促进”机制,导致执行者对于政策有不同的态度。政策执行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至上而下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期待能创造出政策激励机制,政策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各利益主体,从而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驱动力。

3 期待视野角度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促进策略

以“政策”“资源”“制度”“利益”四个方面从期待视野角度构建提高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促进策略。

3.1 政策执行力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土壤

政策执行环境是政策得以执行的“土壤”,其状态对政策执行的主体、机制及效果等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相关教育部门领导、教师的访谈得知目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都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身体素质锻炼,使得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导致体育课经常被排挤和压缩。所以,加强体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教师、家长、学生们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让领导、教师们对政策的执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政府应加强体育在中考、高考中的地位,从而为体育政策执行力创造好的政策环境。

3.2 政策执行力离不开充足的“资源环境”

体育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物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环境。学校体育政策的顺利执行主要靠资源之间的有机地结合。现实中我国的学校体育政策之所以未能得以很好实施和执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资源环境。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物质基础和外部经济技术的保障离不开“资源环境”。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的就是资源缺乏。目前无论是在发达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还是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会城市,资源环境都会对政策执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会城市和一些落后地区学校,资源环境缺乏成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3.3 “制度规约”是促进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保障

考核评估要用制度来规约,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务实,关于考核工作要启动分类考核程序,要有专门的制度规约来记录、评价、考核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情况。敷衍式的政策执行,只会给体育政策执行平添更多的障碍。政府部门对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吹嘘炫耀、弄虚作假、敷衍检查的种种“懒政”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制度规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和锻炼标准不达标的学校,在对负责人进行业绩考评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3.4 “利益均衡”是促进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动力

有些学校面对升学率的压力使得学校的体育政策以及阳光体育活动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执行和开展。即使执行也是走走过场、赶形式或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已。学校体育政策有时会处于教师、家长、学生不理解、不支持的尴尬局面。学校体育政策从国家的颁布实施,到执行的对象、主体、内容都是很明确的,但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在于各个目标群体之间的利益不均衡,目标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或者冲突。鉴于此,国家的高考和人才的选拨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学校的升学、就业压力要适当减压,人才的选拨渠道要适当扩宽。政府和学校相互之间要实现利益均衡,增加相互之间的期望值,只有从根本上理顺和解决执行主体和对象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才能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执行力视野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视野
真相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