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分析

2019-11-25 11:52沙永亮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图画事物文字

沙永亮

三年级是小学生写作起步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并强化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要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让学生学会将所见所闻运用文字描述出来,同时能够掌握写作的方法,使其语言通顺流畅,表达准确。由于该阶段学生词汇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或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多数学生对写作恐惧,作文质量差,下文对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法。

一、有话可说,轻松起步

在小学三年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听、说的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无法用文字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活动的过程以及自身对活动的感受,进行实际场景的描述,再指导学生将描述内容转化为书面表达。例如,在进行《一件家务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放学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将做家务的过程、遇到的难题以及跟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描述出来,然后再让大家讨论此次家务活动的心得,最后用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感悟较深,创作灵感得以激发,有话可说,能将内心的想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轻松地用文字表达出来,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针对具体图画进行联想。比如,展示一幅图画,图画上的内容是在学校的操场上,一些学生在跳绳、踢足球,一些学生手挽着手在散步。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发挥想象力,以“下课了”为主题写作。通过联想,学生不仅能够描述出学生们下课后在操场上进行怎样的活动,还能够描述出内心的活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生动,从而提升写作质量。

二、降低写作要求,以段落写作为起点

小學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阶段,许多小学生对新接触的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这不仅影响练习写作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当适当放低要求,在字数上不设定要求,表达通顺流畅,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就行。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适应写作,降低写作难度。例如,在进行《荷花》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有关荷花的图片、视频,然后请学生分别将荷花的花瓣、花茎、荷叶、莲蓬等描述出来,每一部分的描述都是一小段文字,或者一两句话,这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接着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将这些部分的描述串联起来,这样,一篇小作文顺利完成了。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在字数上没有要求,学生能够接受,消除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写作兴趣,也有助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善于观察,结合实际写作

让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写作时会觉得无话可说。因此要想写好作文,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将事物的特点等展现出来,才有内容可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并将观察结果应用到写作中。例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我们的校园》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开展校园一日活动,让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树木,引导他们观察树木的形态、种类、味道、作用。观察花朵的颜色、品种、香味,闭上眼睛感受季节的气息;让学生去发现教学楼布局排列的规律,观察各个科室的用途,给学生讲解学校历史和校园故事等。让学生亲身观察并感受校园里的一花一木,一景一物后,再引导学生将之前看见的,发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写下来。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写作素材,将亲眼所见的事物写到作文中,有话可说,能够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小学生通过观察去了解世界,这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就会更喜欢写作,爱上写作。

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初始阶段,刚接触到新的知识,会有一些畏难情绪,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无话可说”,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导致许多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口头表述、降低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图画事物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图画捉迷藏
单独中的洞见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