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

2019-11-26 12:15俞多多
小学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动手美术小学生

⦿俞多多

美术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美术教学情况不理想,无法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应扭转这一局面,优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中教学工具与资源呈现多元化,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并丰富课堂内容。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依托教材开展教学,但教材内容有限,加上教师通过描述的方法讲述内容,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我也能造飞机》教学时,教师课前搜集各类飞机图片与短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对飞机造型有一个清晰了解。接着,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塑造问题情境:大屏幕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同学们想不想要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教师提出要去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制造模型,并保证成本最低。学生全身心投入这个活动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借助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培养小学生对色彩的捕捉和描述能力,在生活中丰富小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小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美术教学内容中要有80%是小学生熟识的,剩下的20%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因素,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物件作为美术材料,将美术与生活物品结合在一起,小学生观察自己认识的物品,然后模仿着绘画,会增大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例如,在《装饰瓶》中,教师可以教小学生制作装饰瓶,工具是:瓶子、剪刀、双面胶、装饰材料等,小学生看到自己平时扔掉的瓶子能够制作出漂亮的装饰瓶,会产生很大的创作兴趣。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对生活物品的使用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将“废弃物品”作为教学材料,带领学生经历变废为宝的过程。

上述案例,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发挥指尖智慧,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并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的思想,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有效活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动手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小学阶段主要是开发学生动手能力来促进大脑发育,因此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占据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专业的美术教师配备不足,加之对美术制作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重视学生绘画教学,而手工制作活动相对较少。另外由于教师本身手工制作的专业技能缺乏,导致小学手工制作教学效率低,造成小学生动手能力、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很难提高,制约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感兴趣的东西会进行模仿,并且好动性很强,这时学生教师就可以经常举办一些适合学生动手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泡泡泥制作,简单的折纸,学生通过模仿会产生兴趣。在动手阶段老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使用艺术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赞赏,给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行手工制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动手教学可以灵活多变,按照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加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手工活动的兴趣,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手工操作的灵活和协调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不同的手工制作方法,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画画,还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提升美术综合能力。所以美术教育的观念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应践行新的课程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融入课堂高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动手美术小学生
美术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我是小学生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