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9-11-26 12:15王倩如
小学生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文本内容

⦿王倩如

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同时,教师也要采取多样开放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会给实际教学带来很多助益。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典型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整体学习印象,当教师来做相应的文本分析解读时,学生才会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给学生布置相对简单的预习任务,然后一点点提高要求。为了督促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完成,教师可以从阅读文本出发,设计一些清晰明确的思考问题。比如,让学生基于预习来自主概括文本内容,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设计问题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预习工作的方向更加清晰,能够让预习活动更好的展开与实施,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可以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就能够较容易的分辨授课内容的重点和侧重点,降低学生听课的盲目性。自主预习的过程也是对新事物探寻的过程,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把握好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兼顾两者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比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章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非常明确的预习任务。要让学生在自主读完整个故事后,归纳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随后还要梳理一下自己读完后的感受。这两个问题基本可以有效考察学生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学习文章内容提供很好的引导。合理的设计预习工作能够很大程度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随着教学的慢慢推进,教师应当逐渐激发锻炼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就文本内容有更多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吸收文章。结合不同的文本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自主探究时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方法。在具体分析解读文章时,可以多以问题为向导,透过设问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入文本内,有更好的阅读感受。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多从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主题出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才会更强烈,学习的主动性会有所提升,这才能够丰富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收获。

小学生的兴趣点主要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创设一个带有实际色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以高效的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述与课堂相关的内容,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探究问题。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西沙群岛的动人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随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找到这篇文章中描绘西沙群岛动人画面的语句或者段落,并且就这些段落的语言特点展开分析。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的主动性有充分发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找到自己喜爱的段落及语句,会有更深入的阅读感受力,这才是阅读课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时,教师很有必要加强就学生的学法指导,这是很重要的教学出发点。总体来说,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就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有更好的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以正确的路径化解。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不仅可以让大家的独立探究更好的展开,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的理念,课堂上应当尽量做到精简多练、启发引导,拿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此外,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相对应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还应当明确各个学习方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和加强。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个故事,随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背景下谈一谈这个故事带给自己哪些启示。教师可以留心学生的讨论状况,了解学生就故事的认识,当发现学生在思维上存在偏差时可以及时给予引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多做一些寓言故事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这个故事要传达的道理上。这样学生才算真正读懂这个故事,也能够领会到这类文章的阅读更加合适的分析方式。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主要内容
做好课前预习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