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比较阅读,构建高效课堂
——探索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策略和意义

2019-11-26 12:15姚佳璐
小学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庐山黄山文章

⦿姚佳璐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阅读要求学生对已有的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理解,然后结合自己已知的经验与阅读文章背景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能够得到准确的推理和判断。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思考,通过主动的思考进行自己的理解,掌握比较阅读方式在阅读之中的应用。

一、正确理解比较阅读的内涵

阅读这一过程有时候显得非常复杂,枯燥无味,因此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就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语文阅读做好充分的归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的比较阅读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对比阅读的含义,通过深化对对比阅读的理解,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文章实现清晰化的理解与分析。在语文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对语文的一些文章做出预测,良好的预测可以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比较阅读又被称之为对比阅读,正如字面意思上所理解的,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对一组相近的阅读文章进行比较,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思想、表达手法等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结合对已知文章的解读,完成对未知文章的分析。对比阅读不仅仅是内容的相似,有的还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经历相似,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提高文章鉴赏能力,对之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过程当中,教师会发现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比较薄弱,不同学生的阅读方式与水平也是不同的,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运用比较阅读的阅读技巧

通过不同阅读方式的引入,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扩展语文阅读的范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工具以及信息资源,来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开展,通过一些文章之间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比较阅读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阅读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通过友好交流的方式进行阅读的学习和开展。教师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丰富的材料与文本,让学生能够结合一组文本进行对比,实现比较阅读的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举出两篇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做出评价,分析两篇文章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文一《早春》——河水哗哗地唱着歌向前奔去;一群鸭子在小河里拍打着浪花,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张开翅膀在水面飞奔。为了表达心中的快乐,还不时地放开喉咙大喊几声!古代诗人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真是一点也不错。文二《庐山》——朋友,你到过庐山吗?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最喜欢的也许是“险峰”,也许是“花径”,也许是“仙人洞”,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蒙一片吗?不,我所见到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学生可以从中分析出写景的不同手法,积累一定的写景方式。

三、分析比较阅读的文章结构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良好的学习都是通过兴趣开始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兴趣将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将枯燥的语文文字阅读转换为比较有乐趣的、活泼的阅读教学,那么学生将会养成在快乐的氛围内接受阅读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反馈阅读的工作,让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进行一定的信息收集,将自己在课外阅读当中的收获写到纸上,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检查。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实现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掌握。“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通过这一段话,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握《游黄山》这一文章上总分的写作手法,往往写景的文章更加注重文章的结构,作者需要将景与相应的顺序联系在一起,实现对景色的描述。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而言,教师应当结合现有的学生认知情况与学校教学的条件,通过让学生感悟比较阅读这一阅读方法,让小学语文阅读走向多元化,通过语文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迈向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庐山黄山文章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毛泽东登庐山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李白 庐山谣》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庐山脚下泡温泉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