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源头活水 夯实语用功能—浅谈在中高年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读写结合”

2019-11-26 14:34江合意
名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文本课文

江合意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广东广州 510800)

引 言

读与写互相推动,互相促进,能够打开学生写作源头。因此,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读写相结合,才能为学生铺设一条平坦的写作之路,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中自由翱翔,快乐飞舞。

一、挖掘教材,明确训练目标

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肖川博士曾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要素是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确立怎样的“读写”训练目标呢[1]?笔者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应该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目标的要求,要“到位”而“不越位”。低学段应确立为写话,写“四要素”完整的话;中学段确立为写段,重点抓片段训练;高学段确立为写篇,侧重于文章的篇章结构训练。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开展“积累式”的学习,促使学生将文本语言有效内化,将内在储备逐渐丰富,并充分发挥预科课堂“注重积累”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抒情性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写写感想,学习说明文时则可以让学生仿写等。

二、巧妙设问,激发写作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强调,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强调、重视语文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在确保教学内容价值取向正确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独特性体验[2]。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益的一些启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作文写作期间诉出真情、写出真实感受。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体会青年在饥寒交加中宁可饿晕也不拿国旗交换面包的爱国主义精神,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没喝了,面对这香喷喷的面包,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并让学生完成填空。

(1)当我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时,我( );

(2)当看着这个香喷喷的面包时,我( );

(3)最后,我决定( )。

学生填写得既快又丰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直接对话,从而激发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三、联系课堂,多种形式训练

(一)课文片段的仿写

创造的第一步是模仿,学习的最好方式也是模仿,在学生开展仿写期间,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技巧、方式充分运用到自身创作中来,感悟、掌握表情达意等多种写作技能,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每当遇到精彩的文本,笔者都会让学生先正确理解课文,然后进行仿写。比如,在教学《荷花》这篇文章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文本,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去写自己喜爱的植物,按照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先从植物的整体入手开始写,逐渐地写到植物的局部,最后将植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出来。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去表达对植物的喜爱,通过与课文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情可诉、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学生笔尖下流淌的是一串串优美的词句、一行行洋溢着喜爱之情的话语,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他们写出了一篇篇优美而灵动的文章。学生在模仿《荷花》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此类文章的写作特点,由此可以充分体现出模仿的特点——针对性较强。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写作,不仅将学习难度大幅度降低,还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二)课文空白的填补

当前,我国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数都达到了文质兼美的特点,不论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具备独到之处。文本中经常为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填补空白的机会。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准确地挖掘出课文的发生点,为学生留一些倾诉情感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情感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教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本来欢呼雀跃、积极发言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沉默地低下头……这里就有许多留有想象的空间,学生们低着头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此刻他们的动作是什么?表情怎样?这些内容,全部可以作为文本体会过后的训练材料,能够使学生很好地进行补白。此外,补白课文,还可以是对课文的标点符号的补白、对文本高潮的补白以及对文本中心思想深化的补白。

(三)续写课文

如在教学完《七颗钻石》一课后,笔者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同学这样写道:“……过路人喝了水后,水柱飞上了天,变成了七颗星星,这时奇迹出现了,干裂的地面在顷刻间合拢了。”还有同学这样描述:“一阵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涌出了水罐,干枯的大地一下子就变得绿油油的;青草一下就从地里冒了出来,野花也绽放了开来,庄稼被灌溉足了水,长得无比茂盛。人们再也无须因为水源而发愁”。还有同学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写道:“水井、河流全部灌满了清澈的水,人们跑到了河边,纷纷用双手捧起清澈的水尽情地饮下。村主任对大家说:乡亲们,小姑娘为我们带来了水源,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姑娘一样献出自己的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无比善良和美好。随后,乡亲们拥着小姑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跳起了舞蹈。”这是多么生动、多么形象的创作描写,学生们的创作充分地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四、拓展延伸,提高习作能力

经过片段仿写之后,应当转入整体的综合仿写训练,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采用适宜的方式对主体进行表达。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主体提炼”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仿写,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文本,如文章都选取了哪些素材来表现阮恒舍己为人的品质?同时又选了什么素材来体现出阮恒勇敢的形象?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布局,又是如何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并结合文本,让学生开展仿写,让学生运用通过《她是我的朋友》学习到的知识,把片面仿写、综合仿写训练作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为后来的创造性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结 语

总之,“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读写结合,能保证对学生开展的教学在质量和效益上的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可以充分地体会、学习、借鉴具体的方法、构思以及写作技巧。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