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生活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2019-11-26 17:41傅文魁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负数生活化数学知识

傅文魁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教育集团天马小学,浙江 绍兴 311800)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课业压力比较大,他们每天都有很多作业要完成,双休日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只为提高考试成绩,课堂上教师会划出考试重点,希望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拔高学生的成绩,使得学生陷入了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缓冲的时间,将原本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磨殆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看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让学生可以放松心态接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轻松学数学,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讲授数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弱化了数学难点的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借助生活案例讲解数学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数学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案例,为学生提供贴切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中,小学生平时喜欢喝牛奶,每个牛奶包装上都含有各种成分的百分数比例,教师可拿出牛奶盒,让学生仔细观察牛奶盒上的数据,提出问题:“脂肪≥3.1%,蛋白质≥2.8%,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么?”每个学生的好奇心都没激发出来,虽然他们常喝牛奶,却没有关注过牛奶盒上的标注,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借助这一生活实物引申出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深入了解百分数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实际问题

生活情境的创建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动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也经常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是一些太过抽象化的内容是他们无法结合自身经验来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创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当前的教学内容,同时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逐步培养学生的首相思维能力。比如进行《负数》一课的教学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教师为学生展示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数据并说出自己的发现,有些学生说:“为什么有的数字前面有个减号,有的却没有,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么?0℃代表什么意思?”教师先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再为他们讲解0℃和“-”符号的含义,使学生正确理解温度的读法,引出负数的概念,之后再借助数轴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部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增加实践活动,使得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譬如借助自行车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自行车的速度与其结构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涉及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三角形和圆的知识,帮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的问题,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探究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促进他们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总之以生活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负数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