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基于学情视角下的“以学定教”——以《詹天佑》一课为例

2019-11-26 18:31江苏省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李月虹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詹天佑本课爱国

江苏省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 李月虹

一、关注文本,谈对教材的认识

《詹天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 课。课文从特殊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地理环境、铁路的设计巧妙等多种角度勾勒出了詹天佑——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纵观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孩子》,每一篇都介绍了一位名人,而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也是介绍家乡的一位名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是相辅相成、学用结合的。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课文,抓住了人物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从这一主要事件出发,列举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典型事例,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反面衬托,多角度相结合,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逐步丰满起来,也因此成为指导学生学写人类文章的优秀范例。

二、基于学情,谈对学生的认知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永远的白衣战士》《诺贝尔》《海伦凯勒》等一系列写人类课文,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写作基础。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站在学生阅读的视角,循着学生阅读的顺序,去提示、点拨文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去引导、传授文本不同于以往同类课文的写作视角与方法。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从不同的视角感悟人物特点,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以及多角度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研制内容,谈对教学的把握

关注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年段目标以及真实的学情,就是为了能够合理地开掘出文本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认真研制了针对本文的以下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侧面描写

研读文本发现,课文介绍詹天佑这一人物时,借助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进行刻画,但这些正面描写只有寥寥几处,那么长长的一篇课文,作者将笔墨用在了什么地方?作者着力于京张铁路的介绍。细细想来,这条铁路既体现了詹天佑在设计修筑铁路方面的杰出才能,又突显了他临危受命,为国扬威的爱国之心。这样角度新颖的侧面描写,必须引导学生好好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反面烘托

课文用了整整两个自然段向读者介绍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文章如此谋篇布局,一来是为了将学生快速带入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更好地减少与文本的距离感,但又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一目的。两段文字看似不在写人,却恰恰最能体现人物最主要的特点:爱国。处境越是艰难,就越能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深情。这样别出心裁的反面衬托,是以往同类课文中十分少见的,必须引导学生好好体悟。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谋篇布局

我们从本单元目标角度来看,单元中的《钱学森》与《詹天佑》两篇课文,在内容方面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同样写名人,同样突出爱国。两位人物的角色、身份不同,所选择的典型事例也就有所不同。钱学森的爱国体现在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克服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此课文以这个感人的场景描写切入。而詹天佑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熟悉,作者采用了“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的导入方式,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关注同类课文不同的谋篇布局,为本单元后续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同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需要说明的是,课文中对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学生有能力自读感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一定会有所涉及,但不应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积累感悟,谈对教学的设想

1.多角度,体现“学生本位”

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对詹天佑的印象,并结合课文中的正面描写,说一说:“詹天佑给你留下的这一印象集中体现在哪一个主要事件上。”学生借助已有的阅读能力能够完成,因而不需要教师过多指导。接下来就顺势而导,根据学生的阅读思维与思路,以两个大问题:“课文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关京张铁路,有关地理条件等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内容,体会侧面描写在突显人物特点时的作用,进而在这一品读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阅读视角。以此为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目光落到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去,去深入理解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去感悟“反面衬托”这种写法。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提点学生不断地变换角度,深入文本,既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走入文本,又有效地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广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本位。

2.教方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体现“能力本位”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靠的是一篇一篇课文的积累,但又不能仅仅只是每一篇的积累。教学本课时,必须把课文还原到单元之中,用前后勾连的思想去统领教学。这一单元,特别是《钱学森》《詹天佑》这一前一后两篇课文,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引导学生去关注两篇课文选取的事例有什么不同?开篇又有什么不同?思考事例与开篇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探索不同的过程中悟到的是写人类作文的不同方法,不同角度。这些方法与角度的习得,能让学生在之后的习作中就得以运用,写作能力也会相应提升。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詹天佑》一课的结尾,以问题“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会赞叹些什么”作为引子,让学生体会课文结尾处留下无限遐想的含蓄写法。

3.做中学,建构高效课堂,体现“课堂延展”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设计一张詹天佑的名片。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切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得到及时有效的练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导不仅要基于学生的“学”,还要关注教材文本特征,这样才能提高“教”的效率,提升了“学”的品质。

猜你喜欢
詹天佑本课爱国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读迷作品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