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的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实践

2019-11-26 18:31江苏省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自然段习作课文

江苏省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王 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对于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上有很多的困惑。尽管有些著名的特级教师,提出了习作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如《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训练系统》等,不可否认他们研究的高度和深度。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老师,对于习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并不是很高。我们还得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做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概括起来6 个字:保量、抓点及重评。

一、保量

保量指的是保证一定数量的训练,也有三个方面:

1.字数。一篇完整的习作,一般不少于两面纸,即不少于400 字,这也是高段的基本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逐渐提高。就算是我们做教师的,提起论文3000 字、5000 字的也头大,因此必须要有“硬指标”。

2.篇数。一学期学生完成的习作数量在32 篇左右。一般每周2篇,一学期小作文25 篇左右,大作文7 篇。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多练笔,平时写得多了,习作的内容丰富,学生提笔时有话可写,畏怯习作的心理就会减轻。

3.段数。进入高段,不提倡三段文(400 字的习作,第二段会过长),至少4 个自然段,一般5 个自然段(开头,开门见山;结尾,总结全文;第2、4 自然段是习作重点,要求一详一略,第3 自然段为过渡段)。

习作训练有了一定的数量,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但不是根本,根本的是要抓好每次习作训练的点。

二、抓点

习作与作文本同根,但习作更是一种训练、一种练习。因而就需要抓好一个个训练的点。如何落实好训练点呢?有两方面:

1.用好教材,夯实练笔点

一篇课文除了关注字词、背诵积累等内容外,更多的要放在表现形式上,即是如何来表达的。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表达的形式,学会了这些,对学生的习作是很有帮助的。在学完一篇课文,我就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练笔。

《郑成功》这篇课文,战斗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精彩。课文通过郑军士兵的一系列动作和敌军的战乱表现来刻画,突出了郑军的有勇有谋。学完这段,我就安排学生练笔“场面描写”,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场面,如劳动场面、课间场面等。《青海高原一株柳》从写灞河柳的极易生长来衬托青海高原一株柳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学完这篇课文,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含有反衬手法的习作;学完课文《最后的姿势》,我布置学生写“侧面描写”,学生的习作中,就从别人的角度写自己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篇读后感,学生从书的内容和读后感悟两方面来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学了课文《钱学森》,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倒叙手法,来写一篇习作……

用好教材,从教材中挖掘训练的点。试想,学生在经过这一个个点的练习后,他们的习作会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我坚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习作水平会越来越好。

2.寻找题目,丰富训练点

我国环境建设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达到治理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消息同时发展的目标。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目标。在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相关部门应该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的保护,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部门也应该建立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对天然林以及相关资源的保护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综合治理的力度,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接触更多的习作题型,也是为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我总是布置各种类型的题目,除了常规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有材料题、图文题等。我精心选择小学、初中毕业考试、甚至高考题目(如镇江中考作文题目《叫我如何不想他》,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以及报纸杂志的征文题(如《当孙悟空遇上哈雷波特》《大与小》《我发现了美》)等,还有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如结合汶川地震的《当地震来临时》《购盐也疯狂》《我是雾霾》《文明城市创建我参与》)等。

这些新颖、别致的题目,我布置给学生完成,既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重评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我做到每篇必评,全班参与。大作文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小作文一般带回家完成。大、小作文评价要求不尽相同。

1.小作文评价:师生共评

教师先评价。教师浏览学生习作,粗评,打个等第,意在快速选择好的习作或典型问题习作,为班级共赏、共评做准备。

后全班共评。教师选出来的习作,让学生自己上台宣读。重点落在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写得好的极力表扬、大加鼓励,直至该学生产生成功感、幸福感,无以言表感,满脸通红状。这时,如果学生有不好意思低头,或挺直腰杆盯着你看的,这就表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后,让学生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讲优点,少讲不足。学生提完意见后,让小作者口头修改习作(明白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2.大作文评价:生生互评

第一节课,揭题后,教师简单指导(5 分钟左右),学生开始写作。要求习作题目下注明自评、他评和师评(格式只需强调一次)。习作规定时间,40 分钟内完成(含下课5 分钟)。

第二节课,批改习作:生生交换互改。随机优、差(不是特差)生搭配互改,由教师掌握。让优生帮助差生找出优、缺点,带动差生学会互改习作。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书写是否规范、整洁。

规范要求。方格中的字,有要求:字居格中,上下左右边距相等,大小一致,标点占格,于左下格居中。即“四边四角不能碰,一笔一划写中间”。

整洁度要求。涂改要正确,不能随意粘补,要保持纸面的干净、清爽。

另外强调的是,要立下“书写军令状”(写一段话,4 ~5 行,写得端正、规范,同时注明是后面书写的范本,参照执行,若不能达到,需重写)。“书写军令状”写在作文本的扉页。

(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

(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

以上三点是常规要求,每次习作都一样要求。

(4)是否写出本次习作训练的点。

教师先指导学生用20 分钟左右的时间,按以上五点要求,采用朗读法批阅,即读出声音来批改。原因是这样的:作文写完后,好多学生喜欢边默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佳,因为在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读下去。而朗读则不一样,它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需看清字形,因此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添字、错别字等。

接着,指导学生写好眉评和总评。开始时,要求不宜过高,有话就行。教师在一次次训练中,引导好、示范好。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更好地改进自己的作文,潜移默化地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用20 分钟左右的时间,选出2 ~4 篇学生批阅打分较高的习作,结合学生的评语,教师宣读,全班交流、赏析。以下步骤同“小作文评价中的全班共评”。

以上是我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尝试,已经连续做了五年。我想,如果老师这样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学生有了几年的训练,作文水平应该会有所提高,不再一花独放,而是春色满园。

猜你喜欢
自然段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