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实践

2019-11-26 12:41常利丽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实践兴趣情感

常利丽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沟通师生情感。此外,还应合理利用直观教具,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情感;实践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要想在初中三年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掌握一定英语技能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有效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挖掘潜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特别大。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想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否则,学生可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学习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采用各种手段,扩大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为学生讲解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大到外交,小到产品说明书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应调节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腔热情地用自身的爱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及时为他们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即可产生良性的双向反馈,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准确把握教材,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彻底废除“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学生是发展的,因此,他身上必然会有诸多问题,如上课好动、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观点看待他们,则是对创造性的一种漠视甚至是扼杀。学生是有主见、有思考的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动手、动脑,学会收集、分析和总结知识,学会加工知识,也就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意识

新大纲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须掌握听、说、读、写、演、唱、画等多项教学技能,努力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比如,我在教 Can I help you?句型时,分别设计了这样的几则对话:

1.A: Can I help you?

B:I'm looking for a coat for my daughter.

2.A: Can I help you?

B:I'd like to read something for fun.

3.A: Can I help you?

B:Just two eggs and a glass of milk.

然后讓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明白了“Can I help you?”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我认为,教学内容、语言点的理解运用都必须落实在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安排中。在情景中听说读写,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情景语言,同一个单词或短语,有时甚至是一个句子或者一小段文章,在不同的情景中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对“Would like(to)”句型,我是这样教的: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do you wan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Would you like a story book? Would you like to read a story book?

Well, I would like a cup of tea, I would like a story book.

I would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I would like to read a story book.

稍作停顿,接着说

I want a cup of tea, I want a story book

I want to have a cup of tea, I want to read a story book.

通过以上简短的提问和陈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并掌握了“would like(to)”的用法及其与want(to)一词的联系,再适当配以几个含有 would like(to)和want(to)的口译题,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英语情景中感知并掌握这一句型。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比如,利用 Pair Work分组练习一段对话,由两人分角色来读,效果会比一个人读要好。在背诵课文时,为他们假设一个和课文有关的环境,允许他们即兴发挥。这时会看到他们在精心表演的过程中一丝不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

另外,实物、图片等直观性强的教具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在教“Whats it made of?”这个句型时,教师可利用大量实物、图片进行教学,反复操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句型,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引出许多新单词。上课时,老师拿出一条领带,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 It is a tie.”然后问下一个学生:“Whats it made of?”学生回答“Its made of silk.”然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衣着服装操练这两个句型。这种效果肯定比直接打开课本念单词、读课文要好得多。直观性强,学生有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能将学习英语当成一种兴趣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参与英语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单词不会读,课堂上不知老师所云,参与不了课堂上各种听读写活动。这样一来,不管教师如何精心备课,课堂教学如何生动,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一句空话。要改变现状,必须对症下药。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不得法,其中包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治的方法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習有利于学生发现疑难问题,积极思考,可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2.指导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有声语言,首先要过好语音关,清楚发音,继而进行朗读、背诵。读背的过程中,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能在不知不觉增强语感,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

3.指导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教师板书时,笔顺、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词距等一定要一丝不苟,力求规范、美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英语的书写美,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书写的规范化,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4.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有些教师讲得又细又多,学生不但易忘,而且更易混淆概念。教师应通过指示、指点,培养学生发现异同处、归纳要点、总结语言含义的能力。因为经过自己动脑得来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求知、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新教材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完成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实践兴趣情感
情感
台上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