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探索

2019-11-26 12:41曹旭东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曹旭东

【摘 要】新时期要求教师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点提升其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优势,并简析了影响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升的现存问题。同时,结合了笔者在八年级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设置问题或情境、展开课堂活动、精选典型主题、重视课堂延伸实效性提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在新时期,课堂教学有了更多要求,需要教师彻底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应用,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实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独立学习但效果较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避免。此时,小组内的成员学习能够切实带动小组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共同完成问题的提出、目标确定、方案设定、资料收集整理、讨论分析等环节,在思维碰撞、头脑风暴的支持下,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其在探究学习中的收获。由于讨论、成果等均为学生自行研究得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受到社会经验、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初中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分析中,极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与思想,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能够互通有无、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在小组成员相互监督、优势互补的条件下,实现个别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实现优势互补

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学生需要结合教师设定的问题、主题、学习任务等完成组内分工。此时,小组成员需要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考量其他成员的想法,并为其工作提供支持。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会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实现分享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相比于学生独自展开学习来说,这样的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与此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升的现存问题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应用优势,得到了教师的重点关注与应用。但是,从总体来说,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引导性作用未得到发挥、课后延伸讨论效果较差等。其中,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在设置讨论问题时未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讨论主题不具备代表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给予重点处理与解决。

三、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提升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设置问题或情境,引出后续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展开具有指导性意义。因此,相关教师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设置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与解答,并引出后续的课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置问题,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迅速进入情境展开合作探究,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答。

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实际教学前,使用了设置问题的方式,通过提出“你知道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吗?”引出后续的教学。接着,使用PPT进行了相关场景的展示,并配合提出“有哪些场所悬挂国徽?”“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中含有‘人民二字?”等问题,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最终结论在班级中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利引出后续的教学,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宪法形成初步认识,提升后续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展开课堂活动,增强合作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程度,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习能力、素质的共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教师要重点把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合作的效度以及互动探究的深度,并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除了引入传统教学活动外,例如游戏、组间竞赛、辩论会等,还可以设置更富趣味性、更能体现团队合作效果的活动形式。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教学中,在课堂起始阶段设置了5-8分钟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行使职权”为主题的演讲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小组需要派出代表结合PPT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该任务需要教师提前设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确行使职权是保护人民权益与利益的重要项目,认识到滥用职权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促使其对“宪法至上”形成更深层的理解。

(三)精选典型主题,引导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主题呈现出了教材与活动的中心思想,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与设置。就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情况来看,“探究与分享”环节的设定极为广泛,这为主题合作探究活动的展开提供了较好的内容基础。因此,教师要重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探究与分享”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依法行使权力》的教学中,主要结合了“探究与分享”中“小刘发现购买运动鞋存在质量问题并暴力维权”的例子,设定了“依法维权”的主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小刘”维权行为、途径的评价,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收集了大量合法维权的事例,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对“依法维权”及“依法行使权利”的认识,使其了解到合法维权的途径,达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效果。

(四)重视课堂延伸,展开合作实践

在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强调对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重点落实课堂的延伸,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实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强互助合作,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例如,笔者在进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余,实施了“时政进课堂”的活动,组织学生形成了时政学习兴趣小组,丰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时政资料、典型案例等,提升了对法治、政治的关注度,并利用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其合作、资料收集与归纳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课堂教学有了更多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较高的应用优势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应用。通过设置问题或情境、展开课堂活动、精选典型主题、重视课堂延伸等形式,提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推动了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国权.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76-77

[2]杨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專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3]江秀英.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06):89-9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道德与法治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