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的应用研究

2019-12-02 05:16许连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偏曲鼻中隔鼻窦炎

许连福

(厦门市第五医院耳鼻咽喉,福建 厦门 361101)

鼻中隔偏曲属于常见且多发的耳鼻喉科疾病,经常和慢性鼻-鼻窦炎合并发生,及时处理患者的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是治疗的重点内容,以便于将机体鼻腔功能恢复,避免发生并发症。随着近年来医院不断改进鼻内镜治疗方案,已经广泛应用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予以患者同期手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本次实验分析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纳入和收治的62例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报道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文纳入且诊治的62例样本来源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组依据为不同治疗方法,参照组纳入31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20岁,中位年龄(35.21±3.21)岁,最长病程6年,最短病程0.5年,中位病程(3.21±0.54)年;实验组纳入31例,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1岁,中位年龄(36.33±3.54)岁,最长病程7年,最短病程1年,中位病程(4.01±0.98)年。验证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基础数据资料,P>0.05,统计学组间数据无验证参比意义。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2例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充分了解我院提出的知情同意书之后均自愿签字确认,并且得到本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负责人的认可和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内科疾病、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

1.2 方法:62例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开展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手术,在将机体钩突切除后,暴露患者上颌窦自然开口并加以扩大,然后打开前后组筛窦,清除病变组织,最后打开额隐窝,扩大额窦自然开口。此外,将单纯行鼻窦开放手术纳入到参照组,若患者意愿开展二期手术过程中,予以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将同期开展鼻窦开放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纳入到实验组,完成手术之后予以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术后1~2 d,手术者需将患者鼻腔内填充物抽除,并且将鼻腔内伪膜和血痂有效清理。两组患者均进行2~3个月的连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可有效矫正鼻中隔偏曲症状,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且经内镜检查之后具有良好开放的窦口位置状态,不发生脓性分泌物积存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能够显著缓解机体鼻中隔偏曲症状,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且经内镜诊断之后窦腔黏膜组织中出现水肿组织、肉芽组织、肥厚组织等,出现脓性分泌物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不能矫正鼻中隔偏曲症状,患者通气功能无法改善,且经内镜诊断之后存在严重术腔粘连现象,不仅窦口处发生狭窄状、闭锁状,还存在脓性分泌物和水肿、肉芽组织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数据验证中以SPSS19.0软件处理诊治的62例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数据研究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7%显著低于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48%,P<0.05,统计学具有数据参比分析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数据计算显示,实验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54%与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0.96%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数据参比分析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开始应用鼻内镜下手术。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临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整形和分期方法,鼻中隔偏曲可促使对侧中鼻甲发生气化或者肥大,是引发慢性鼻-鼻窦炎的关键因素。传统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中基本上都是普遍分期治疗,甚至考虑到鼻中隔术后穿孔可能,经常保守治疗,随着国内近年来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手术技能不断提高,分期处理应该重新定位。患者鼻中隔,距离肥大鼻甲相对比较近,影响患者的引流通气,进一步将慢性鼻-鼻窦炎病情加重。中鼻甲和中隔鼻甲容易发生粘连,同期手术可一次处理多次病变,将治疗时间缩短,减少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手术痛苦,利于恢复鼻腔通气、引流功能。在临床应用鼻内镜治疗过程中不但能将操作人员面对的手术视野扩大,充分展现鼻腔情况,确保医师能够顺利开展手术,同时也能够彻底清除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病变组织,有利于对鼻腔中正常组织进行保护。但实际手术过程中应该将鼻中隔黏膜完全保持,避免损伤鼻中隔黏膜,如患者出现损伤鼻中隔黏膜现象,此时需要依据患者实际状态,回置鼻中隔软骨,缝合撕裂的鼻中隔黏膜;在对鼻腔进行膨胀海绵填塞过程中,手术人员应该合理操作轻柔,避免鼻中隔黏膜二次损伤,对于术后患者健康的恢复十分有利,可将临床效果显著提升。在鼻内镜下同期手术中医护人员应该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对鼻旁窦口复合体进行有效处理。并且在对患者开展同期手术之后,对患者术后清理术腔情况进行重视,将鼻腔中痂皮和坏死组织进行及时清除,避免发生鼻道粘连现象,在内镜的辅助下进行鼻腔换药处理,通过生理海水喷雾剂予以患者鼻腔开展湿润,有利于修复患者黏膜,如果术后不能有效处理患者的情况,十分容易发生复发以及粘连现象。

此次数据发现,实验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54%、并发症发生率9.67%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0.96%、并发症发生率35.48%,展现出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结论,将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治疗应用在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展现更优的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偏曲鼻中隔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