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香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12-08 10:11朱慧娟
园艺与种苗 2019年3期
关键词:景宁香榧充分利用

朱慧娟

(浙江省景宁县林业总场,浙江景宁323500)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总面积19.49 hm2,地处洞宫山脉,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峰峦耸立。辖区内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 m 以下的山地,土层中至厚层,呈酸性;黄壤分布于海拔800 m 以上的山地,间有黄棕壤分布。景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为1 542.7 mm,年日照时数1 774.4 h,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经专家考察,景宁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合香榧的生长。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现有香榧资源

景宁县栽植榧树(粗榧)历史悠久,经调查,现存有古榧树300 余株,主要分布在家地乡石碧村、谢坑村,葛山乡降头村、粗砻村等13 个乡镇30 个村。当地野生香榧是强适应性种苗的来源,是比产果树还要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全县范围所有野生香榧资源,包括雄株在内不要将其嫁接换种,更不能移植、砍伐,建议林业部门开展景宁县野生香榧资源保护。

1.2 栽培现状

景宁县自21 世纪初发展香榧产业,家地、大地等乡镇于2006 年引种“2+2”良种苗木成功。自2012年大力开展香榧基地建设以来,全县新建香榧基地达1 000 hm2,目前部分基地已经挂果,香榧产业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景宁立勤香榧产业园建设项目是景宁县2013 年林业类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计划投资5 000 万元,目前已在东坑镇白鹤村建成166.67 hm2的景宁香榧核心示范基地。基地全部采用十几年生嫁接大苗,成活率在98%以上。同时,公司还在东坑镇方徐村流转林地200 hm2,苗木种植有序推进中。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张敏教授及其团队还特别选择了香榧良种在渤海镇建立了香榧苗木培育示范圃,下播种子(果脯)1 800 kg,目前种子发芽良好,预计正常情况可出苗6 万多株。沙湾镇、鸬鹚乡、渤海镇也已经开始了香榧造林规划林地选择。

2 发展优势和不利因素

2.1 具备较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厅启动了“香榧南扩”工程,景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香榧等干果产业的发展,把香榧作为农业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写入党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香榧。为确保造林成效,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大力发展,大力提倡和鼓励香榧大苗造林”。用“2+4”等6 年以上(地径大于1.5 cm)嫁接苗造林,或8 年以上(地径大于2 cm)实生大苗造林,造林密度375 株/hm2以上的基地给予补助3 万元/hm2;“2+2”小苗造林给予补助1.5 万元/hm2。

县委县政府把香榧产业列入景宁县远期发展目标以来,县科技局以科技项目建示范,以技术专家解难题,充分发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帮扶。针对景宁县目前香榧产业为起步阶段的现状,率先开展香榧种植示范基地和香榧苗木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派驻渤海镇的科技特派员张敏教授及其团队深入沙湾镇、鸬鹚乡、渤海镇、家地乡开展香榧造林地选择、香榧苗木培育、香榧基地造林技术指导,为景宁县香榧产业发展前期积极做好技术准备和技术示范。

2.2 多渠道投资模式

随着县委县政府对香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景宁县吸引了一大批工商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体投资者投资香榧产业,香榧基地建设形成了大企业建大基地,小企业、农村致富能人、村合作组织建小基地,农户零星栽培等多渠道投资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3 种植模式多元化

种植模式多元化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澄照乡金丘村结合景宁县传统茶叶产业,采用“茶园套种香榧”立体经营模式栽培香榧44.67 hm2,开辟了林业产业建设的新模式。据统计,实行套种模式每公顷可种植茶叶45 000 株、香榧375 株,将大大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高效发展。林业部门也积极向全县推广这种促进资源优化的套种模式。

2.4 不利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大中城市转移,近年来景宁县农村劳务输出量大,农村留守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严重不足。

3 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

3.1 产业发展目标

香榧产业在景宁县尚属起步阶段,“十二五”期间,计划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大力发展名贵干果基地333.33 hm2;到2020 年,发展香榧3 333.33 hm2,培育龙头企业2~3 家,发展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3 家。

3.2 产业发展规划

以示范基地带动香榧产业的发展。为做好香榧基地建设,每年建立1~2 个示范点(面积约13.33 hm2),要求用“2+5”、地径3.0 cm 以上的良种苗种植,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力求高成效,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海拔200~800 m 的荒山荒地发展香榧基地。

4 发展对策

4.1 鼓励多种经营模式

鼓励林农充分利用山区的土地空间零星种植香榧。提出“户均种植10 株树、人人养老不用愁”的口号,让林农充分利用山地整理和山区旧村改造的复垦土地发展香榧;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后期干水果基地进行套种发展香榧;充分利用山地茶园套种发展香榧;充分利用山区的山垄田发展香榧;充分利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零星土地种植香榧。

4.2 以短养长,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林下套种。利用香榧幼年期需庇荫的特性在茶叶、翠冠梨、板栗等经济林中进行套种。二是协调香榧与香菇生产。林农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适当选择种植香菇和香榧规模,做到“以短养长”,解决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三是香榧林下养家禽,形成林禽立体模式的循环发展。

4.3 因地制宜规划

景宁县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栽植香榧。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和适生环境,充分利用海拔200~800 m的荒山荒地、迹地,对适应栽植山片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4.4 充分利用可种植地块

以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和绿化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农村自留地、村旁旱地、溪沟边等闲置地散栽香榧。通过政府赠送苗木的形式,提高农民种植香榧的积极性,既能优化村庄环境,又能提高农民收入。

4.5 依托科技发展

一是建立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加强技术培训;二是走良种良苗的路子积极推进香榧品牌战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香榧产业体系建设等。

猜你喜欢
景宁香榧充分利用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景宁畲乡古城惊现神秘“游客”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农耕文化的千年传承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做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秀美景宁 生态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