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构建

2019-12-08 18:48石文祥
关键词:思想道德农民农村

石文祥,赵 潜

(1.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对于理论问题的研究首先要回归到哲学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一矛盾的转变反映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新思考、新认识。乡村振兴是一个宏观的发展战略,思想道德建设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意义重大。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新思潮的冲击,传统优秀的道德风尚日趋衰落。为此,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需要解决好意识形态的问题。通过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发现,在农村社会中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应鼓励人们从心中培育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美好品德,使之内化成为群众心中的坚定信念,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外化的表现形式流露出来,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散发传统文化的馨香之气。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指在农村思想领域范围内更新观念,消除小农思想、封建残余意识及旧风陋习,其目的在于让农民理解、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宏厚、包罗万象。

(一)理想信念教育

当下,农村社会风气良莠不齐,道德滑坡现象、拜金主义时有发生,歪风邪气的思潮逐渐蔓延,封建思想毒害人心,一些农民群体政治意识薄弱,缺少准确的观念引领,给农村社会安定造成影响,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

一方面,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固发展大有裨益,为百姓确立崇高理想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政治支撑。另一方面,弘扬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农村社会健康发展与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凭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农民摆脱落后的封建思想,发扬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农村工作展开实施的重要一环。

(二)科学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是农村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农民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提高了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而且使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民主法治教育

农村民主法治教育是构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途径可以促进广大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使得农村基层的法治化管理水准不断完善,培养农民学法、爱法、懂法,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给民主法治的补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缺乏对良好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新时代农村基层民主法治贯彻将是纸上谈兵。

(四)道德规范教育

首先,是社会公德教育。农民群体的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农民在农村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群体的自觉性与全社会的公德水平,主要包含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引导。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朋友的职业道德修养,鼓励农民群体争做新时代的耕耘者。最后,家庭美德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家庭中培养夫妻爱情、长幼亲情、社会乡情、邻里友情,促进家庭幸福安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真善美的种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与领会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全面实施的前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组成部分,任务艰巨。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同时,思想道德建设容易被忽视。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需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将核心价值观念和农村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其转化为农民朋友心目中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形成一股强大精神力量,为其提供坚实的情感基础。从这一视角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这块肥沃的土壤。

小农经济是中国农村社会主要的经济形态,反映在文化上具体表现为“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文化发展呈现出保守的性质”[2]。几千年的乡土文化不只有精华也有糟粕,“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群体性特征,它产生并服务于农耕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现时表达,也是农村社会状态的反应。”[3]部分封建思想与乡土陋习积重难返,因此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有必要。鼓励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宣传新观念,消灭旧思想,不断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让农民真正的理解、掌握党的相关政策方针,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极大促进生产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为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力量源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的发展目标,最终营造出一个经济富裕、生态美丽、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面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完善,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施。溯本求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基本方法之一,即辩证分析法。它的内涵是指把教育对象以及思想行为看作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动态研究过程。在研究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农民这一教育对象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分析,从思想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上来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从整体上来了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状况。如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论述的那样:“人的本质它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其现实性而言,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人这一主体的社会性,研究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同样也不例外。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分析

新时期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这也引起了思想结构急剧裂变,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成为可能。在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需求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意识形态发展作为补充,由此产生的理论需求成为实践上的可能性。

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多数人关注的聚焦点是农村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硬件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角度而言,这些聚焦点恰恰忽略了伦理道德建设的作用。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而言显得滞后。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农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金钱观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功利主义的心态表现明显,私人对物质的占有欲望呈现出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农民群体的婚姻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相关道德方面已经走了下坡路。若不能正确加以指导,这种状况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梦想。现阶段,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如下。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投入有待提高

农村相较城市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显得落后,精神文明建设有待提高,一些道德建设活动无法得到正常展开。例如,家庭道德建设,据有关学者对山西省大同县西坪镇调查,发现该镇的家庭道德建设缺乏物质保障。因为没有物质方面的鼓励,农民群体对于评选“道德标兵”“和谐家庭”“农村模范媳妇”等活动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因此,这一活动的开展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此外,农村的基层自治组织缺乏专业人才进行宣传教育,就使得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难以在这片土地上发挥出最大优势。

(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良好的舆论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当下的农村社会,封建思想观念仍有残余,不能完全消除,迷信活动时有发生。如选择宅基地、家人生病等情况都会请算命先生或者风水道士占卦。此外,日常生活中,一些优秀的传统品德如吃苦耐劳的品质受到影响,一些年轻人沉迷赌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表现明显,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传统的人际关系淡化,拜金色彩浓厚,家庭以及邻里矛盾并不罕见。过度强调个性解放,导致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严重滑坡,造成各种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三)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存在难题

农村是我国教育的薄弱区,邓小平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它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需要一个民风淳朴的文化环境,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农村青少年更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影响他们的亲人以及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新时代思想道德视域下,优秀教育环境的创造与构建对推动社会的前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婚姻道德问题造成社会和谐发展隐患

人一方面在社会中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家庭中成长。家庭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极为重要,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保持稳定的基石。社会发展的健康与稳定,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关系的健康稳定 。近些年来, 婚姻家庭的道德滑坡现象不断增加。例如, 婚姻关系稳定性发生变化, 夫妇关系中感情轴心偏移。根据学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浙江省宁波市农村家庭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 目前, 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 婚姻家庭结构破裂的现象不断增多。部分农民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引诱, 不惜拆散家庭的行为并不罕见。这些难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将难以实现。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推动农村伦理道德力量的发挥,重塑新时代农民价值认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带有小农经济的色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民身上这种对待农业文化的特殊情怀较为浓厚。

在小农经济背景下, 农民群体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看重地缘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土人情, 重视培育勤俭持家的社会风气,鼓励顽强拼搏的劳动精神, 引导以礼待人、团结友爱的处世态度, 形成尊老敬贤、发奋图强的优秀品格。这些方面是华夏民族传统美德与人文素质的展示, 深根固柢于农民的意识之中,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这种价值观念对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和淳朴的民风习俗在维持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强调要继续推进公民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以及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品质,弘扬时代新风。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尤其强调且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提倡人和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建立,互相爱护与帮助,倡导构建和谐亲善的社会氛围。要把传统农村社会伦理道德的优秀品质,充分内化成我们的精神食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加快, 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背井离乡,谋求生存,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农民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在日益开放的多元化价值观念中, 优秀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市场为主导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与侵蚀, 因此对农民在平衡集体和个人、公共和私利的问题上造成了困扰, 农村社会的关系调整以道德标准作为衡量,渐渐演变为以利益杠杆作为调节的关键, 功利主义、利己意识开始形成, 追逐功利性成为部分群体的价值常态。

新时代农民要塑造新的精神价值认同, 促进农村基层人文精神升华, 新造亲情乡情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 道德舆论规范, 建设村庄特有的“文化生态”价值体系。播种文化价值的种子,使其向上开花、向下扎根,将文化价值观念渗透人心。

(二)加强农民主体性认识,提高思想道德宣传与监督机制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村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说到底是广大人民。营造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本质,最终目的是惠及农民群体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建乡村主体性是完全可能的。[5]”所以要充分发挥农民朋友认识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处在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应当承认有其主动性”[6]。

从思想道德宣传方式角度来看,当地基层组织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广播宣传、橱窗海报等方式,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农村的思想道德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拓宽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范围,对做得好的个人或群体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个人和群体,进行批评,责令改正,不断提高乡村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中国广大的传统乡村具有民风淳朴、人民朴实的鲜明特点,农村是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舆论基地,基层政府要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社会新气象,为建设美好乡村积极的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乡规民约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道德保障与监督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大有裨益。传统的乡规民约重视且提倡“孝父母、敬师长、睦宗族、隆孝养、和乡邻、敦理义、谋生理、勤职业、笃耕耘、课诵读、端教诲、正婚嫁、守本分、尚节俭、从宽恕、息争讼、戒赌博、重友谊等内容。”[7]总体而言,乡规民约在这一层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农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道德规范。譬如,讲仁爱、重德行、崇文风、守诚信、举孝廉、求大同的思想,再如提倡乡贤模范、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等理念有世代长存的价值,展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魅力风采,也深深地影响农民群体的思想与行为。通过提高农村社会全体人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激励美好乡村新面貌建设的干劲,创造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这是做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据。深刻领会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落实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实质要求,积极弘扬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农民精神生活风貌得以提升,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稳固的思想支撑、重要的精神引领、优秀的道德滋养。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讲话。通过对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举办,鼓励农民朋友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心态。补齐广大农村地区“精神短板”现象,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四)深化农村教育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良性发展

就基础教育层面而言,首先是要做好学校教书育人工作,不断去改善教学氛围,使孩子能够在教育环境上有更多的满足感与获得感。其次是要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让农村孩子同样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农村部分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农村家庭中的父母也要不断加强思想意识的提高,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供应坚实的人力资源。

关于职业教育方面,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群体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对农民进行专项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培训内容之中,这样不仅使得农民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这对于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农民群体自身而言,要想提升自己的学习经历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参加业余学习。例如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把培育农民的自身素质和农村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建立和实施来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从家庭婚姻层面来看,当地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社会家庭婚姻学和心理学的宣传教育。比如开展婚姻讲座,让夫妻双方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离婚所造成的危害不仅是夫妻二人,还有双方的父母、子女。有条件的农村居委会或村委会可以设立家庭矛盾调解员,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村离婚率,为促进农村家庭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8]中国传统家庭美德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因此应在家庭中倡导“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9]让这一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总的来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有利于“在全社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0]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抓经济效益,忽视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才能在这片蕴含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1]的理想,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华丽乐章。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形象魅力——浅议如何巧用国学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探索
农民
老少三代恋关工——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郭景国和他的家人
老树春深更护花——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岳保定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