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

2019-12-11 10:11陈彦新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句式习作教学策略

陈彦新

【摘要】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是立足大语文的视野,围绕有意义的单元主题,以记叙文中写景、记人的内容为主,将课内外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创造性选择课内课外同一主题的文章内容,以突出文本的主题内涵为主体,建构立体的、开放的、多角度的、结构灵活多样的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探求不同的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选择有特点的句子或段落或篇等为载体,建构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让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

【关键词】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预设的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

以记叙文中写景、记人的内容为主,运用“读写模仿、读写迁移、读写重构”的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由阅读主题文本(句、段、篇)中语言的积累、理解、吸收的内化迁移——仿语言、仿段落、仿修辞、仿篇章结构等,运用到具体写话、习作实践中的得言、得意、得法,促进小学生语言和思维、习作能力同步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主题式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从写景习作教学的角度,我们初步尝试了“读写模仿”教学策略的运用。二年级两位老师进行了以《秋天》为主题的同课异构的习作教学设计,相同点在于:都运用了“读写模仿”中从读学写的“模仿语言——借鉴语言、借鉴修辞——模仿修辞”的教学策略,回顾了二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学过的《秋天的图画》一课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句式,结合出示的秋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模仿其中一句或结合图片进行读说训练。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再次结合了《秋天来了》一文中的“果园里,橘子像黄的灯笼,挂在枝头。葡萄像紫珍珠,挂在架上”,出示句式“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进行读写模仿,进一步体会比喻句表达形象生动的特点。后者则注重文本的整合意识,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结合文本,感知秋景——拓展思维,迁移运用”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模仿语言到模仿修辞,借助文本《秋天的图画》,由课本中的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秋姑娘带给小朋友的礼物(苹果、梨子、石榴、麦穗、棉桃等)入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由初步抓住事物的颜色、形状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将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的特点;然后孩子们自由选择一处秋天的景物,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写你眼中的秋天。因为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搭架辅助,给出两种句式让学生进行练习:(秋天到了,我们来到_______,_________。(秋姑娘带来了许多礼物,有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礼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从读学写、以说促写、读写结合,学生从文本到实践中得言、得意、得法,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写话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同样写秋景,以《秋天的快乐》为题,引入两篇文本《秋天的雨》及《听听秋的声音》,运用“读写迁移”的教学策略,从“选取文本体例——发现结构特点——观察体悟秋景——学会迁移运用”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总分总”的构段方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抓住秋景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从写人习作教学的角度,低年级老师异课同构,分别执教了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妈妈》和《我爸爸》,开创了由不同老师执教同一作者作品的体例。因两部绘本作品在语言表达、句式结构特点上非常相似,尤其是作者布朗运用对比的句子分别形容妈妈和爸爸,于是,两位老师采用了“读写模仿”中 “读图文了解故事——读说(写)结合表达”的“语用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读说(写)结合的迁移,如仿照“我妈妈的      像    一样       。”“我爸爸像       一样       ,也像       一样       ”的句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徜徉于绘本幽默轻松的语言之中,行走于绘本富有想象的“语用”表达之中。学生们的表达由仿到创,精彩纷呈,如学生说“妈妈的手就像遮雨棚,为我挡住寒冷”,“妈妈就像火热的太阳,为我带来温暖;又像徐徐的微風为我带来凉爽”,“爸爸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也像太阳一样温暖……”深化了亲情主题。

中年级《语言描写训练》的习作教学,教师选取四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的课文《去年的树》中对话的片段,运用“选取文本体例——关注人物语言——学习提示语的写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高年级习作《一个____的人》,教师选取了五年级人教版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三篇文章,运用“出示三组句式——分析对比体会——抓住描写方法——综合运用写人”的教学策略,分析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如抓住王熙凤的语言、严监生的神态、小嘎子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人进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执教《人物描写训练》时,运用“整合文本资源、提取精彩片段——朗读感悟体会、归纳提炼写法”的教学策略,整合课文《搭石》《卡罗纳》相关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字,从精彩的文字中捕捉人物的画像,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当时人物会做什么,说什么;并学习体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最后请同学们按照                   “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通过刻画人物外貌体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为同班同学或自己的亲人、朋友画像,在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在设计习作课《我的小伙伴》时,运用“整合文本段落、读中感悟理解——抓住语言动作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仿语言文章结构、迁移运用练写”的教学策略。

首先,将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和《故乡》中分别描写少年和中年闰土的片段进行整合:

(人物外貌描写)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节选自《少年闰土》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节选自《故乡》

(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节选自《少年闰土》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台秤。

——节选自《故乡》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能很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其次,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少年闰土》是通过“雪地捕鸟、沙滩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刻画了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等特点,然后让学生以《我的小伙伴》为题,从仿语言、仿篇章结构的角度抓住具体的事例,结合小伙伴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句式习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